分享

“下午三点,放下工作”,成为了年轻人新的狂欢暗语。

 泊恩心理 2021-06-21

年轻人的活力,从下午三点的奶茶开始。

一声吆喝,公司、部门群里甩出拼单链接。过个半小时左右,外卖到达的叮咚声,点亮了每个昏昏欲睡的下午。

有人不懂,奶茶、咖啡有这么好喝吗

或许,比起一杯热量炸弹,溶在茶与咖啡之间的情绪,会让我们更加迷恋。

01

快乐的源头是无限快乐吗?

喝奶茶似乎对健康并无效果,为什么年轻人还是追逐着热量的步伐,即使会不断地打破自己“减肥”、“瘦身”、“控制糖摄入”的承诺;

有人说,现在的“奶茶局”已经不是单纯的聚餐了,而是社交手段:

新同事来了,老员工离职,几乎都是以一杯奶茶做故事的开头。

到了下午茶时间,一杯奶茶不仅是缓和压力,提神醒脑,也是同事之间打开话匣子的最好辅助。

下午茶时间都是快乐的,无论是奶茶还是咖啡,糖分带来的多巴胺,确实是快乐了。

那么,一杯是快乐,那么我不断地喝是不是就不断快乐呢?

理论上好像没问题,但是实际上,你喝一杯奶茶和喝两杯的时候,考虑的问题已经不一样了。

快乐和自由都是有规则的,在规则内的快乐找到了平衡才是你最快乐的时候。

假如你有个减肥计划,每周只能喝一杯奶茶。

周一周二你忍住了,周三有同事问你,下午三点啦喝不喝奶茶,你就会在你的“减肥计划”这个规则里纠结:

我喝了,这周就不能再喝了;我没喝虽然是正确的,但是心里痒痒的。这样的情况应该不少人都面对过。

其实,喝和不喝的“快乐”程度,都是你内心下决定的。

如果获得真实的快乐,你应该跳出原有的困境,仔细地思考一切的来源。

02

社交?解馋?还是自律?

你为什么喝这杯奶茶?

不难发现,我们的快乐都源自自己的想法。

认知系统把控住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事风格:

如果你觉得喝奶茶不快乐,那不是奶茶的问题,更不是多巴胺的问题。

一切的问题追寻到源头,你只是认为你的快乐不是奶茶可以给的;

又或者因为你在减肥、因为你在控糖,喝奶茶就是打断了你的计划,于是你不开心了。

大家都说奶茶是快乐的,你好好问问你自己,喝这杯热量炸弹的时候,你是快乐还是有顾虑的?

实现真正的快乐,还是要好好看清自己的需求。

从众不是一种快乐,如果你觉得大家喜欢的东西你也喜欢,这是喜好问题;

那如果你不喜欢,也不意味着你是错的,你只是不喜欢,并不代表你不合群。

有时候背负着任务去社交,是最痛苦的。

减肥的你,控糖的你,不喜欢奶茶的你,可以大声地拒绝:不,我不喝。

这只是针对部分被迫喝奶茶的朋友的建议;

对于爱喝奶茶的朋友们,我们也要建议,控制喝奶茶的量,才是真实的愉悦。

我们想说的是,真正的快乐首先源自你的内心,其次源自快乐的规则:

适量是快乐,但是多度了就会成为痛苦。

03

不合理的认知是引发痛苦的根源

我们的认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想法。

认知(cognition)指的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识和看法。

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及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见解等。

如小孩、青壮年和老人对“游乐园是什么地方”的看法不同,关键不在“游乐园”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同成什么,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当我们认为喝奶茶是享受,就可以获得“享受”的快乐;

当我们认为喝奶茶是打破减肥规则的坏事,喝奶茶就会变得痛苦;

当我们把喝奶茶当做社交行为,那么,奶茶的味道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心理咨询上有一套认知行为疗法,想了解更多可以添加本文最下的二维码,与助理询问。

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也就是让来访者能够在日常生活种胜任,而不会由于过度的情绪、思维困扰造成问题。

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症、愤怒管理、冲动控制等这些类型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是认知行为的主场。

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辨别出不健康的、负性的信念与行为,然后植入健康积极的思维模式。

该疗法在神经症方面有漫长的研究传统和扎实的实证基础,并且相比其他心理疗法,具有见效快、费用低的巨大优势。

对症下药,对源解决痛苦。

在其他许多心理问题和障碍方面(如失眠、饮食障碍、创伤应激后遗等),认知疗法也能够有相当程度的运用;

而且,认知疗法拥有较其他疗法更为强大的实证基础,如创伤应激和暴食的认知行为治疗还应用非常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