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吴松良作品丨是年二十

 梅雨墨香 2021-06-22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写下这个标题,是2021年5月。今年是嘉兴港体制调整二十周年。二十,很自然会想到青春、活动,想到憧憬、希望,想到金色年华、多姿多彩。5月27日、28日,我来到嘉兴港区。

清晨五点半,我站在港区滨海大道杭州湾海景大酒店高层房间的窗前。酒店前隔着滨海大道是一条内河,有几条货船静静地停着,河对岸,是成片的白色油灌和暗红色集装箱,再前面,是林立的吊车,伸展着长长的吊臂,仿佛在跟大海把手言欢。一条长长的传送带连接外海和内河,告诉我这里有海河联运。

俯瞰,码头像沙盘一样收入眼中,眼前的一切都是小的,行驶在街(道上)的车辆是小的,码头上耸立的油罐是小的,远处的吊车是小的,停泊在海上的万吨货轮也是小的。

太阳即将出来,此时,天空很美,不是单调空洞无底的蓝,薄薄的白云镶嵌在上面,高高举起的吊臂停留在与云很近的空中。

码头还没有醒来,与昨天下午我在码头看到的情形完全不同。昨天下午,当我从大巴车下来,一脚踏上码头,我感到自己是小的,环视四周,长长的码头座南朝北,东望看不到尽头,西望,码头从杭州湾公路跨海大桥下穿过,消失在茫茫海雾中。

有工人在指挥吊车作业,一群不懂码头规则的人突然到来,只顾自己的情绪释放,在码头上乱窜,寻找位置,拍照;找好角度,拍照,码头秩序被打乱,码头工人吹起焦急哨声,一再提醒注意安全。

在乍浦老街南司弄76号,我踩上木质楼梯,我看到了从历史中走来的乍浦海运史:乍浦开港于宋理宗淳祐年间。南宋建都临安,这里为近畿之地,由此开港,初显繁荣。元朝乍浦成为国内对外贸易主要港口之一。明朝因倭患海商凋敝,乍浦港成为死港。清康熙年间,乍浦港再度兴起,后又因战乱,港务不振。

1919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心怀勃勃雄心,书写《建国方略》,有这样一段文字:计划港当位于乍浦岬与澉浦岬之间,此两点相距约十五英里,就自此岬到彼建一海堤,而于乍浦一端,离山数百尺之外,开一缺口,以为港之正门。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东方大港。

在历史的长河航行中,乍浦之前的繁荣都化为乌有,临时大总统的建国方略成了泡影。

时代的航船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驶向新时代,乍浦港得以新生。

嘉兴港区党工委副书记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嘉兴港区已发展成为公专用泊位相配套,内外贸兼营和集装箱、散杂货及液体化工品装卸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港口,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十强,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省第二。港区辖有独山港区、乍浦港区、海盐港区三个港区,目前码头小泊位4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34个,集装箱航线26条,有3条直航日本,一条直航越南,相应配有桥吊、门机、龙门吊等大型设备百余台。

站在高大的吊臂下,我感到自已渺小,站在停泊在码头上的巨大货轮前,我感到自己渺小,把自己置于码头的中央,我感到自己更渺小。

东方大港之梦正在实现!

几年前,我潜心于明朝倭患史料的查讯,得知乍浦之名源于唐贞元五年(789年),以内河通海,船只往来,从海上驶来的商船、番船驶进蒲山,方见浦门而得乍浦之名。

在乍浦老街还保留着一截古城墙,虽是一小截,已足够唤起我对那段历史的兴趣。乍浦古城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海盐县图经》记载:乍浦所,城周八里三百三十一步,高二丈,池周一千六百三丈,深八尺,阔一十丈,陆门四,水门北一,则十九年信国亲行相度所筑也。

我在一幢建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前停下脚步。“乍浦会馆”,把乍浦历史上那些已经消失的会馆公所在此集中显现,门前的墙上,挂满了大小不等的牌子:青果会馆、木业会馆、铜业会馆、烟纸理发公所、钱业公所、冰鲜业公所、衣工公所、药业公所、鞋靴公所、泥石竹木公所,这是行来性会馆公所,包罗那时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山会馆、闽汀会馆、潮州会馆、漳泉会馆、绍兴会馆、莆阳会馆、蛟门公所、咸宁公所、明州公所,这是地区性会馆公所。从会馆公所的地名看,以福建居多,然后广东、再是浙南。由此可知,那时的乍浦是南货北运的集散地。

当年,会馆公所的多少显示一个地区贸易发达程度和商业繁荣气息,乍浦一小镇汇集了27家会馆公所,让我想象出当年这座小镇的经济盛况。

乍浦会馆公所兴起于清康熙后期,随着乍浦港对日贸易及其它地区贸易的日益发展,商贾云集,商人们为维护各自的利益,纷纷以行业或同乡会形式建立会馆公所。

福州人开设的三山会馆是乍浦规模最大的会馆,占地接近九亩,收购嘉兴、松江、平湖本地的农家土布;青果会馆专营橄榄、福橘等水果;莆阳会馆俗称桂圆会馆。

繁盛一时的乍浦商贸,因战乱而陷入了沉默。

如今,嘉兴港的建设,给乍浦小镇装上了腾飞的翅膀。

港区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园区,聚集了全国甚至世界大型化工企业九十三家,园区形成了聚碳酸酯、有机硅、环氧乙烷、PTA、甲醇制浠等多条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

车子在路上行驶,窗外的建筑有些特别,不是密集的高楼,不是水泥森林,这里组成建筑的主要元素是高高的金属塔和绕来绕去的管道。这里,随便找一家化工企业,层层叠叠的管道加起来都有上百公里。据有关人士介绍,桐昆集团嘉兴石化有限公司厂区内的管道就达到一百六十多公里。

化工企业,空气污染、废水排放,让人最关心好奇、也最让人担心。

在桐昆集团嘉兴石化,作介绍的是位年轻人,三十来岁,精干,思路清晰,说着山东味的普通话。他说,在港区创建“无异味企业,无异味园区”活动中,这个问题已得到较好的解决。

在一个化工企业内,让人的鼻子除正常空气之外,感觉不到异味,这是挑战,是技术挑战,是设备挑战,更是管理的挑战。年轻人说,这个事还真是比较难办,工厂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已经多年,设备已经不适应当前技术要求,为此,企业将二期工程国际先进技术植入到一期工程中。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政府有百分之五十的补贴。

企业到底有没有异味,港区把评判权交给百姓鼻子。2019年港区出台民间闻臭师活动实施方案,聘请专家、社会各界人士二百多人随时走进企业,用他们的鼻子给企业打分,如果过不了这些人的鼻子关,企业将得不到补贴。2020年港区这方面的补贴发放资金达到1100多万元,补贴发得愈多,说明无异味治理愈有成较。

严苛要求,强化监管,大量的资金补贴,2020年园区入选全国首批6个“绿色化工园区”之一

三江做到,嘉兴石化做到,整个工业园区的企业都做到。

我曾经不止一次来过汤山公园。在汤山公园,无论是渔村渔民的小饭店,还是夏日傍晚海边的夜排档,美味的海鲜给我留下无穷回味和留恋。

5月28日上午,我再次来到汤山公园,公园的模样已经有了变化,环境变得更美了,凭栏观海,退去潮水的海滩摆出草原的样子,嫩绿的青草铺满了整个海湾,在海风中起起伏伏。有一艘船搁浅在草地上,蓝天白云下,霭红色的船底,蓝色的船帮,白色的船台,在大片青草衬托下,让我联想到那幅名为《海边》的油画作品。有人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为了旅游做海景广告特地设置的网红打卡点。如此美妙的场景确实会让人产生人为制造的感觉。然而,这恰恰是自然的,毫无人工修饰的天然景色。

天妃宫炮台,游客来汤山公园重要的打卡点。

石灰、明矾、糯米、沙子组成的掩体,厚重、坚固,三门巨大的铁炮置于掩体之中,炮口对着茫茫大海。天妃宫炮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中间的一门铁炮为江南制造总局于光绪甲申年(1884年)建造。据说这样的火炮在当时不算落后,当年,炮台厚重的墙体没有挡住外来入侵者的坚船利炮,炮台上的巨炮没能阻止外来入侵者的闯入。而四间掩体,中间两间是被日寇飞机炸坍的。

一百多年后,炮台成为供人们游览的景点,也被列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这样的转变需要一种什么的能量?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容易,在转身离开炮台的瞬间,我突然嘣出一个词——伟大。再过几天,就是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纪念日,我站在天妃宫炮台前思绪万千。


作者简介:吴松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海盐县作家协会主席。著有散文集《跨越》《海盐的味道》《穿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