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话 |《江村销夏录》:传统文人的夏天

 元导 2021-06-22
图片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赐号竹窗,浙江平湖人。作为清康熙时的著名书画收藏家,其《江村销夏录》一书共三卷,著录了自东晋王羲之到明代陆治的书画作品共209件,其中书法40件,绘画169件。朱彝尊在序中称赞此书道“评书画者至此而大备焉”。在写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夏天的自序中,高士奇道:“长夏掩关,澄怀默坐,取古人书画,时一展观,恬然终日。”漫漫长夏,暑热难当,古今皆然。感受传统文人的夏天,也就是感受冰箱空调网络综艺之外的,曾经的一种销夏方式。《江村销夏录》抄录于《文澜阁四库全书》第845分册中,古籍馆中也收录了此书。

图片


时至六月,芒种之后就是夏至,最热的三伏天也近在眼前了。

 

现在人们过夏天,往往离不开冷气。但在冷气发明之前,大多数人只能靠自然避暑,有条件储存冰块过夏的只是少数人家。古人将夏天称作“苦夏”,也正是因为这一时节天气炎热,即使寻到了纳凉的好去处,也只得一时之清爽。而南方溽暑,盛夏时节潮湿闷热,更令人心绪烦闷,心浮气躁。

图片

▲明 仇英 溪山消夏图 手卷 设色绢

古代有闲暇和余心的文人,自然会想尽各种方式“销夏”。水边与树下是最受欢迎的纳凉去处,也因此流传下来不少与树与水有关的消夏诗与消夏图。宋代梅尧臣有《中伏日妙觉寺避暑》诗云: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纳凉的第一要义是静心,所谓“心静自然凉”。夏日宜燕闲清赏,做一些不需要花费很大精力的休闲活动。对于许多文人和收藏家来说,这也恰好是品鉴书画的良机。清代高士奇就曾在江村三年避暑之间,赏玩书画,作了《江村销夏录》(销与消通假)三卷。

图片

▲高士奇画像

高氏在自序中写道,“长夏掩关,澄怀默坐,取古人书画,时一展观,恬然终日”。心神沉浸在画作当中,恬然自适,连暑热都已抛在脑后。又写道,“然宁慎勿滥,三年馀仅得三卷,名曰《江村销夏录》”。则可见其眼光之高。


《江村销夏录》中著录了从东晋王羲之到明代陆治的书画名作共计209件,其中书法作品40件,绘画作品169件朱彝尊在序文中指出高士奇对于古人的书画真迹,“为卷为轴,为笺为绢,必谨识其尺度、广狭、断续,及印记之多寡、跋尾之先后,而间以己意,折衷甄综之,评书画者至此而大备焉”,并指出高士奇此书的著录体例,对鉴伪大有帮助。

图片

图片

▲《江村销夏录》内页

《江村销夏录》著录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东晋王羲之的《袁生帖》。高士奇详细著录了《袁生帖》的内容、流传、印迹、题跋、尺幅和布局等信息,并且对帖中每个字的字形、保存状态、位置、装裱等信息也有详细说明。著录之外,高士奇还提出了自己对《袁生帖》的考证结果,“此帖八玺灿然,其后覃纸及'内府图书之印’皆宣和装池故物也,而金书标签又出祐陵亲劄,当是真迹无疑”。其对绘画作品的评析也同样有其独到之处。《江村销夏录》中著录了许多书画名作,比如唐褚遂良摹《兰亭序》,唐怀素《自叙帖》、《论书帖》,宋苏轼《后赤壁赋》,宋米芾《诸体诗卷》、《五洲烟雨卷》、《云山图》,宋李公麟《蕃王礼佛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赵孟頫《法华经》,明文征明《袁安卧雪图》,明唐寅《墨花卷》,等等。这些书画名作,大部分为高士奇自藏,还有部分则是他所见到的他人的藏品。

图片

▲江村销夏录 旧版书影

图片

▲江村销夏录 旧版书影

高士奇其人,当得起一个“奇”字。他早年家贫,因书法出众而得到康熙拔擢,入南书房供奉,为康熙书写密谕,纂辑讲章、诗文。他的职位本不涉及政事,却作为一个御用文人,卷入政治风波。左都御史郭琇曾以四大罪状弹劾高士奇,说他“谄附大臣,揽事招权;自立门户,在外招揽;收受贿赂,广置田产;收取地方馈赠”,每一条都可诛之。但此事最后不了了之,只让他和奏疏中一并提及的官员辞官回家,而没有更加严厉的处罚。


历史上高士奇被塑造为阿谀谄媚的佞臣。但就是这样一个高士奇,却得到了康熙独他一人的赏识和维护。康熙曾说,“朕初读书,内监授以四子本经,作时文;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

图片

高士奇 1702年作 行书《滁州西涧》

究其原因,还是高士奇的才情。高氏生平著作颇丰,有《春秋地名考略》、《左传纪事本末》、《春秋讲义》、《毛诗讲义》、《金鳌退食笔记》等等,其中八部收录在《四库全书》中,《提要》中对其学术成就评价较高。如《左传纪事本末》,《提要》将其与章冲《左传事类始末》相较,“冲书《门目》,太伤繁碎,且於左氏原文颇多裁损,至有裂句摘字,联合而成者。士奇则大事必书,而略於其细。部居州次,端绪可寻。与冲书相较,虽谓之后来居上可也。”中华书局也曾出过《左传纪事本末》点校本,可见当代学者也认可它的学术价值。


高士奇更受人关注的身份则是收藏家和书画鉴赏家。他(号江村)与梁清标(字棠村)、安岐(号麓村)并称为清初收藏“三家村”,《平湖县志·高士奇传》称其“精赏鉴;凡法书、名绘、彝鼎、琬琰,经拂拭者,声价十倍。”而这一部《江村销夏录》也是中国著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在书画著录史上,此书与孙承泽(1592-1676)《庚子销夏记》八卷、吴荣光(1773-1843)《辛丑消夏记》五卷、端方(1861-1911)《壬寅消夏录》四十卷,被称为“四大销夏录”

图片

图片

▲《江村销夏录》内页

著录,即将书画用书籍的方式记录下来。当代收藏家刘九洲认为著录史前后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他称之为“标题时代”,仅仅记录绘画的名称,如宋代《宣和画谱》,明代都穆的《铁网珊瑚》、汪珂玉的《珊瑚网》,以及吴其贞的《书画记》。但是很多绘画可能取的是相同的标题,那么仅仅记录标题无法区别不同的作品。

 

著录史的第二个时代,就是由高士奇的《江村销夏录》开启的。高氏自序中批评道,“近代《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二编,亦载世间名笔而多未精详,恐尚有传闻之病。”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仅记录标题的缺陷,也因此,对于“间有挟卷轴就余辨真赝者,偶有佳迹必详记其位置、行墨、长短、阔隘、题跋、图章,籍以自适。”这种著录,除了记录名作的标题,还记载了纸张、尺寸、印鉴、题跋等多重信息,不仅方便了查找和核对,而且也让一些重要的古代名作得以完整地被保存下来,没有受到古董商人的切割和剪裁。

图片

▲江村销夏录 旧版书影

图片

▲江村销夏录 旧版书影

20世纪初图像印刷术的不断发展,开启了著录史的第三个时代。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图像印刷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通过这些“著录”看到名作的样子,也让存世的书画作品得到了保存。但是经典的著录,仍然有它独特的价值。

 

收藏家万君超指出,书画著录是书画鉴赏活动和鉴定话语权的一种延伸。一方面,高士奇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也是名声在外的收藏家,经他之手的藏品,自然身价大涨。另一方面,《江村销夏录》中除了书法和画作的原本信息,部分还有高士奇自己的诗文题跋。高士奇对此有一番议论:“人生笔墨,须附古人佳迹以传。否则法书名画徒为我有耳。”为藏品盖上自己的印记是古往今来收藏者的传统,鉴藏印往往能够证明藏品的流传经过。而高士奇通过在藏品上作诗文题跋,详细记录下了鉴赏时的心境,为藏品添了一份独特的个人印迹。

图片

图片

▲《江村销夏录》内页

朱自清曾经写过《外东消夏录》,仿的就是高氏的《江村销夏录》,叙的是在成都消夏的旧事。朱氏自谦,说高氏的书“似乎专谈书画,我却不能有那么雅,这里只想谈一些世俗的事。”时代转换,销夏的方式和内容自然也有所不同。无论雅事,还是俗事,无论传统文人的书画的夏天,还是现代青年的乐队的夏天,长夏漫漫,总是需要一些“恬然终日”之事,忘却炎热,澄怀静心。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