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涨价越好卖的商品,除了凡勃伦商品还有吉芬商品

 欣闻奇摘 2021-06-22

 刚刚过去的618,作为上半年最大的电商购物节,今年各平台商家不仅补贴优惠力度及规模加大,还推出了多种特色服务,但是成效如何可不好说。

  以我今天去拿快递为例,以往各种网购节,快递点的货品都堆到房顶,领快递的人都排成长龙,但今年快递点还是很空旷,也没有排队的现象。

  据星网的数据说今年618期间,全网交易总额为578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但是为啥快递点明显很空旷呢?是产品升级还是货单价上升?

  因为具体数据不得而知,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越涨价越好卖的凡勃伦商品。

  而凡勃伦商品的代表就是爱马仕包。

关于爱马仕一年生产多少包我无从而知,但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只要爱马仕肯下单,估计是没有上限的,但是人家坚持控制产量,只从涨价上找利润。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人手一只爱马仕包,爱马仕的品牌也就走向末路。

  爱马仕的卖点就是他很贵!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是第一个定义这种现象的,所以这样的商品就叫凡勃伦商品,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越贵,越买,不是傻,而是“与众不同”。其需求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这类商品的炫耀性价值远超他的使用价值。

  了解了这一点,所有的生产厂家肯定都想把自己的产品变成凡勃伦商品,但是品牌气质、产品辨识和用户标签那个是容易做到的?

  既然不容易做到,除了凡勃伦商品就没有其他东西是越涨价越好卖吗?

  还真有,吉芬商品也是越涨价卖的越多!

  英国学者罗伯特·吉芬19世纪在爱尔兰观察到一个现象:当土豆价格上涨的时候,人们消费更多的土豆,土豆这种商品就被称为“吉芬商品”。

而且天底下到处都有吉芬商品或者吉芬现象。

  比如说大雨连天,雨伞的价格上升,而其需求量也增加了;股票价格上涨,买股票的人更多了等等。

  而吉芬商品的出现就是消费者 “意图需求”与“实际需求”(实际购买量)出现了偏差,吉芬商品是一类商品而不是爱马仕那样的品牌特例。

  那么如何找到吉芬商品或者如何创造促成吉芬商品的环境呢?

  以下雨天雨伞可以卖出高价为例。

  天气好的时候,不需要雨伞,买伞是未雨绸缪,可以挑选比较,价格一定处于合理的范围。

  但是连绵阴雨的天气,雨伞成了必需品,而且受到环境限制,而销售雨伞的成本要更高,所以人们只能高价买更多的雨伞。

换成经典的吉芬商品土豆,农作物减产,土豆价格上涨,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更高,人们的收入有限,只能买相对便宜的土豆。

  上述两个吉芬商品出现的环境,都有限制条件,一个是环境的限制,一个是支付能力的限制,所以商品的生产者也可以从这个角度,选择出利润更高的吉芬商品,避开价格战广告战,开拓网购的另一片蓝海。

  透过现象看本质,抽丝剥茧找真相!感谢关注欣闻奇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