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元化,集约化,北京昌平草莓产值一路攀升!

 温室园艺 2021-06-22



昌平区草莓产业属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现代化都市农业产业,能够在实现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2002年发展至今,昌平区草莓种植面积已稳定在200 hm²左右,年产量6000 t以上,年产值3亿元以上。昌平草莓常见品种达20余个,其中主栽品种7个,生产方式多为传统土壤栽培模式,生产规模占90%以上。昌平区草莓产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种苗质量不整齐、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缺乏采后深加工等,极大地制约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够实现昌平草莓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昌平区草莓产业发展现状




种植面积趋于稳定 昌平区草莓栽培温室数量在5000~6000栋(50 m×8 m标准温室)左右,种植面积稳定在200 hm²上下,草莓产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图1)。产量显著提升(图2)。平均单产水平也居于北京市之首(图3)。

注:昌平区草莓栽培以日光温室越冬促成栽培为主,属于跨年栽培。图中所列的年份,例如2003年,实为2002~2003年草莓生产季,下同。

图1 2003~2018年昌平区草莓种植面积变化

图2 2009~2018年昌平区草莓产量变化趋势

图3 2018年北京市各区县草莓栽培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比较

栽培品种呈现多样化 昌平区在草莓品种方面进行了优化,引进优质草莓品种数量多达143个,其中主栽品种20余个,发展至今,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品种7个,分别为'红颜’'隋珠’'章姬’'圣诞红’'白雪公主’'桃熏’和'越心’。

图4 2018年昌平区草莓栽培品种情况

主产区呈现集中化 根据2018年昌平区草莓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昌平区有12个镇种植草莓,以兴寿镇为首的4个镇草莓种植面积最大(表1,图5)。其中兴寿镇为昌平区草莓重镇,无论在草莓种植面积、技术水平等方面,均为昌平区之首,已经成为草莓种植的示范区,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周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参照依据。

表1 2018年昌平区草莓种植面积

图5 2018年昌平区草莓种植区域分布情况

栽培模式多样化 昌平区目前已经成功引进17种优质栽培模式,如空中立体无土栽培技术模式、地面立体无土栽培技术模式、高效节能栽培模式、观光型栽培模式等。目前仍以传统土壤栽培为主,占92.4%;半基质栽培模式与高架栽培模式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为5.5%和2.1%(图6)。

图6 2018年昌平区草莓栽培模式情况

机械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草莓生产技术的不断推进,各种小型机械工具应运而生,比如滴灌器、草莓起垄机、补光设备等。

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昌平政府针对草莓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农药补贴、种苗补贴等9项扶持政策(表2)。

表2 昌平区草莓生产扶持政策

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截止到2018年底,昌平区草莓无公害生产认证数量达到174家;草莓绿色生产认证数量达到8家;草莓有机生产认证数量达到5家(数据由昌平区农业环境监测站提供)。

草莓生产经济效益

◆采后销售模式与特点

2016年起,随着信息平台的发展,网络销售比例快速上升,至2018年网络平台销售比例达到50%,成为昌平草莓主要销售模式。近几年,昌平草莓的销售模式趋于多样,包括观光采摘、礼品箱配送、小贩收购、网络平台销售、农超对接、社区直销、机关团体配送、自产自销等(图7)。

图7 2013~2018年昌平区草莓销售模式变化

◆生产总值呈稳定趋势

2013~2018年昌平草莓年产值分别为4.62亿元、4.19亿元、3.40亿元、3.19亿元、3.25亿元、3.40亿元;在农业总产值方面,昌平区从2013年到2018年对应的数据为9.6亿元、7.6亿元、7.7亿元、7.3亿元、8.1亿元、7.8亿元。通过两组数据对比能够得出昌平地区草莓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接近一半,2014年更是超过了55%(图8)。

图8 2013~2018年昌平草莓产值变化





昌平区草莓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草莓种苗质量缺乏保障

◆外地苗源对本地市场的冲击

草莓种苗质量关系着草莓的产量、质量,在草莓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种苗质量成为制约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昌平区草莓种苗供应渠道比较广泛,苗源主要来自四川、河北、云南、湖北、浙江等地。2017年以前,昌平区70%以上种植户选购外地裸根苗,原因是因为外地苗价格便宜,平均0.4~0.5元/棵;2017年以后昌平区草莓种苗补贴由每棵补贴0.2元调整为每棵补贴0.5元,外地苗源应用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18年,全区草莓定植外地裸根苗占38.5%。在采购的外地种苗中,多以无性繁殖种苗为主,而且是多年繁殖,繁殖所用母苗也不一定是脱毒种苗,所以外地种苗存在自身带毒、种性退化、以次充好等现象。

◆昌平区种苗企业生产种苗不能满足区内市场需求

昌平区内现有拉森、万德园等多家本地专业育苗公司,这些种苗企业年生产种苗4000万株。但由于昌平草莓生产者对江苏、浙江等外地苗的多年“信赖”,加之昌平区现有种苗企业生产的草莓种苗在价格上与外地苗源相比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由此造成昌平区内的种苗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存在连作障碍

在高的复种指数下,必然出现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导致温室内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板结、次生盐渍化、土壤内元素的缺失、菌群失调、自毒现象及土传病害的加剧。因此,如何有效地缓解连作障碍,是昌平区草莓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栽培技术制约产业发展

昌平区草莓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北京市政府、昌平区政府科研团队的技术引领与种植户多年种植经验的积累沉淀下,昌平区草莓虽然栽培技术水平较高,在北京市草莓生产水平中占有绝对优势,但与国外草莓产业发达国家、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技术应用不到位。草莓栽培技术关系草莓产量及质量,实际生产中的疏忽,出现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相关技术应用缺乏技术指导,使得技术应用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草莓栽培专业技术人才有限。虽然昌平区相关科研站所逐年加大对种植户栽培技术的培训力度,但由于资源有限,难以实现全覆盖。加之从事草莓种植的人员大部分是本地农民,平均文化水平较低,老龄化现象普遍,不利于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创新。

栽培模式过于传统,种植者难以转变。昌平区大多数设施温室多年种植草莓,易出现连作障碍。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土壤消毒,提高了生产成本,连作障碍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从传统土壤栽培模式转变成现代化都市型无土栽培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商品化水平较低

昌平区草莓生产采后商品化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产后销售缺乏商品化销售思路,方式过于老套和保守。昌平区草莓产业缺乏对草莓产品的商品化管理与销售引导,产品的采收、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设备及技术领域匮乏,对产后商品化水平产生了严重影响。品牌建设与商品化发展密不可分,昌平区截至2018年底,共计扶持创建草莓品牌187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品牌草莓在全区草莓总量中占比还较低。

深加工环节有待提升

在草莓销售方面,由于昌平草莓主要用于鲜食,极少进行深加工。一些农户自发将滞销或达不到销售规格的草莓制作成草莓酱或草莓酒,但目前还未转化成商品进行对外销售。由于草莓采摘后保鲜期很短,不耐储运,仍然存在低价销售、浪费等现象,直接影响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少数种植户存在过量施肥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昌平草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种植者很重视有机肥的施用。2018年,昌平土肥站通过对100余个草莓棚土壤的取样与检测,结果显示土壤中平均有机质含量达到高肥力水平的占47.7%(表3)。通过实际调查,2018~2019年草莓生产季,种植户在底肥施用中逐年降低了鸡粪使用量,替换成牛粪、羊粪,且施用总量较往年减少,使草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等级由高肥力水平向中肥力水平趋势转变。

表3 昌平区耕地土壤养分指标含量分级

注:各指标数值分级区间的分界点包含关系均为下(限)含上(限)不含,如有机质“高肥力”等级中的“20~30”表示“大于或等于20,且小于30的区间值”,其他类同。

由于钾肥能够有效提高草莓果实甜度,因此种植户在草莓结果期存在偏施钾肥现象。如果在草莓追肥过程中过量施用速效钾,那么钾元素就会大量遗留到土壤中,从而造成土壤中钾元素富集。通过2018年测土结果显示,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普遍偏高,但较往年有所回落,部分存在极高现象。





发展趋势



◆高架栽培是未来草莓发展的趋势

昌平草莓常年生产在高复种指数下采取土壤消毒的方式,虽然能够暂时解决连作障碍问题,但不能根治,不利于草莓产业的持续发展。唯有转变生产方式,才能突破这个瓶颈问题。高架基质栽培能够减少连作障碍;与此同时,可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提升,节约劳动成本,并且形成具优势引力的栽培模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采摘。因此,高架栽培是昌平草莓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草莓生产工厂化发展

昌平区草莓种植规模较集中,但大多数都是1个棚或者2~3个棚的小规模种植群体,难以实现工厂化种植。昌平区内有代表性的园区,如小汤山农业园、天润园等,种植规模大,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管理。昌平区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可以运用专业合作社来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体化,以促进草莓生产的工厂化。工厂化的发展使草莓生产过程便于统一管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草莓品质得到保障,同时吸引年轻人的加入,有利于草莓产业健康发展。

◆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障草莓生产环境良性发展、保障草莓产品质量安全,是昌平草莓产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草莓生产方式的“转型”势在必行。生产发展要与市场发展需求相结合,尤其是在绿色消费理念的引导下,昌平区更要注重绿色、环保、生态、无公害生产方式的运用,要对草莓生产的整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各个环节规范、统一、标准、科学、绿色,真正实现生态种植、绿色营销,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优质产品,实现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引用信息

高丽,王金凤,陈明远,等.北京市昌平区草莓产业发展现状[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04):44-50.


本公众号欢迎分享,凡转载文章,除了为作者署名外,还请在文章最前或者最后注明:本文转载自:温室园艺农业工程技术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