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不过三代,堂上有二老,家风正,老农民也能穷翻身

 白屋兰香 2021-06-22

白屋有兰香,人文助成长。大家好,欢迎继续和我一起探讨增广贤文系列课程,今天我们讲第76集,为善积福 不昧己心。

上一集我们讲了,事在人为。人要敢于实践,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行事的最终目的呢,是让人们要积德行善,要给子孙后代做榜样。树立好的家风、门风。

原文有点长,我们先看一下,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这很有意思啊,增广贤文讲的都是我们基层百姓的日常处事。所以,也会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些事情,这也正是我们要仔细品味的真正原因。这里讲,有的人,懂得人生真谛太晚了,钱花完了才不再喝酒,年纪大了才开始读佛念经。

其实喝酒误事不光现代社会有,古往今来,都不把喝酒看作是正经事,现在查酒驾也是越来越严格,把酒喝醉,干了什么糊涂事,第二天连自己都不知道了。

人学道理、长知识要趁早。少年不知勤学早,到老了哪还能学得进去呢?小孩子记忆力比年纪长的要好得多,学得也要快许多。


人年纪长了,所处的环境变了,思考的东西就杂了,专注力也没那么好了,再学什么都是事倍功半了。像喝酒这样的坏习惯,就要早早地改正为好。

你自己如果不知道改正,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缩小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是下一代学习效仿的对象。你的小孩就会有模学样,时间长了,上梁不正,下梁歪。

“堂上二老是活佛”,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如果长辈对自己的父母很孝顺,儿女子孙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对他也会很孝顺,不用老师来教就学到了孝道的这个优秀家风。

“举头三尺有神明”虽然是种迷信的说法,世上本来也没有什么神明存在,但是劝人向善的初衷宗旨是没错的。一个人如果想要做坏事又不想被发现,那是很难的。

特别是现在网络时代,天眼全覆盖,大数据的天下。

虽然没有神灵察看,也没有上帝在盯着你,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坏事,总会留下痕迹,迟早会露馅儿。人要善于把握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可一时冲动步入歧途。

更不要轻易动歪脑筋,不管是赚钱也好,学习也罢,要走正道。如果是靠损人利己,触犯法律来获取财富,早晚也要失去财富。

德不配位,必有灾,人不配财,必有所失。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这样慢慢长期的积累循环,人的善念才会越来越广阔,如果每个家庭都能积极向善,那整个社会必然也是和谐的、友善的。

大家要该心里有存善念、多做行好事。要是想行善积德的话,在什么时候都不算晚。而以良善传家的,待人诚恳、做事踏实,自然都能创下一番事业,靠耍小聪明成就的所谓的事业,往往也不会长久。常言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人活着的意义就都是要给这个世界留下记忆。你留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宝藏并不是财富、名位,而是心存善念的家风,使良善之心代代流传,这样才能让你的儿孙代代富足下去。如果人心里没有善缘,就算你给他留下再多财富,也注定“富不过三代”,最后被挥霍一空。

而古人还能留下些许土地给后代耕种,现在社会还能留什么呢?部分年轻人超前消费,透支信用卡、网络贷款,到老了终是一场空。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话,你更应该明白“这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道理。做人要大度些,不要太自私。家有一老,犹如一宝,你现在明白了,还真不算晚。好的家风也许就是从你这一代人开始的。

这里是小白都能听懂的白屋兰香,欢迎你点赞关注,转发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