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阳化风的辩证分型 原著 王旭高 点评...

 三和行者 2021-06-23
肝阳化风的辩证分型

原著 王旭高 点评 单志华

1、息风和阳

如肝风初起,头目昏眩者,以羚羊(角)、牡丹皮、甘菊、钩藤、决明子、白蒺藜凉肝。

【临证点评】“和阳”即调和平息义,肝热上扰清空,可以引动肝阳,但不一定阴虚,故用药以凉散为主。息风和阳法适用于肝风内动之轻者。本人喜用僵蚕、蝉衣、薄荷之类。

2、息风潜阳

如息风和阳不应,当用此法,以牡蛎、生地黄、女贞子、玄参、白芍、菊花、阿胶等。

【临证点评】“潜阳”者,潜纳、潜敛阳气归于肝肾之阴,用介类重镇加滋阴之品。潜阳分平肝潜阳和滋阴潜阳两种,阳亢肝经实证主用平肝潜阳,如张锡纯镇肝熄风汤;虚中夹实证主用滋阴潜阳,用杞菊地黄汤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或据证选用大定风珠滋液息风。

3、培土宁风

王旭高说:“肝风上逆,中虚纳少,宜滋阳明,泄厥阴,如人参、甘草、麦冬、白芍、甘菊、玉竹。”

【临证点评】滋养阳明气阴,缓泄厥阴风木。这里王旭高吸纳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治法,肝为刚脏,胃为盛阳(多气多血),肝气上冲,阳明胃失和降,故滋养胃阴补益胃气,兼顾平降肝热。

4、养肝

如肝风旁窜四肢,经络牵掣或麻木者,宜养血息风,以生地黄、当归身、枸杞子、牛膝、天麻、制首乌、三角胡麻等。

【临证点评】此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注意:养肝阴于滋阴药中必加养血药,养肾阴于滋阴药中必加养精药(子类药),不可不知。

5、暖土以御寒风

如《金匮》《近效》白术附子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此非治肝,实补中也。

【临证点评】此指中焦虚馁,阳气不升,髓海不足,虚风内动,如风虚头重,眩晕苦极,饮食不知谷味。《金匮要略》载《近效》白术附子汤:白术、炮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枣,温中暖土振奋阳气,以抵御风寒。此法与“肝风”似无直接联系,但头重眩晕似风,从中焦虚寒论治者,临床并不少见,王旭高补此风证一法,实为经验之谈。

总之,肝风一证多上冒颠顶,阳亢居多;亦能旁走四肢,筋脉掣引,肢体麻木,血虚为多。其中培土宁风与暖土御风是其特色,丰富了临床对风证的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