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阳谋有什么?

 天地人和w 2021-06-23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10大阳谋,明知道是陷进,对方也无法破解。我们一起看看有哪10大阳谋。

01

推恩令

关于藩王拥兵自重的问题,一直是各代皇帝最为头痛的事情。藩王造反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了。所以减弱藩王的实力,一直是皇帝的心病,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削藩,就是找个莫须有的罪名,将藩王一个一个的整死。但是削藩会逼迫有实力的藩王造反,结果削藩不成,反而葬送了自己的江山。例如汉景帝强势削藩,造成了“七王之乱”;明朝朱允炆削藩,给各藩王强加莫须有的的罪名,导致燕王朱棣造反,结果朱允炆削藩未成,反而丢掉了自己的皇位。

汉武帝采用“推恩令”削藩,就是非常高明的一招阳谋。藩王的封底按照规矩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汉武帝下令,诸侯王的封底由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结果诸侯国越分越小。原来一些地盘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经过几代分封后,地盘变得非常小,小到数十里,再也无法与中央政权抗衡了。

诸侯王明知道“推恩令”是个陷进,但是也无法反抗,反而还得感谢皇恩浩荡。汉武帝的“推恩令”下达后,就算诸侯王不愿意分封,诸侯王的子孙却非常赞成。结果诸侯王的子孙们为了封地而进行内战,汉武帝成功地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他们自己的内部矛盾。

就这样,原来就几个诸侯国,分成了上百个诸侯国,再也无法与中央政权抗衡了,汉武帝兵不血刃地进行了削藩。“推恩令”这个阳谋,明知道是陷进,也无法破解。

02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这个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了,是一个典型的阳谋,明知道这个是个陷进,却无法破解。公元前354年,魏国讨伐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以孙膑为主帅前去营救。孙膑不是直接去赵国援救,而是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国主帅庞涓,不得不放弃攻赵,只得班师回朝。

那么魏国主帅庞涓有的选吗?如果庞涓坚持攻赵,结局会如何?其一,庞涓攻下赵国,魏国大梁失手,魏国灭国。那么庞涓作为魏国主帅,不救主子,势必遭天下人攻之,庞涓也无立足之地了。其二,魏国打赢了,大梁守住了,庞涓不回去救主子,魏王还会放过他吗,庞涓也只有死路一条。白起劳苦功高,不听秦王的话,被刺死,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庞涓没得选,那种情况下,他只有班师回朝。围魏救赵这个阳谋,也是无法破解的。

03

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治子。三人战功赫赫,骄奢淫逸,嚣张跋扈,齐景公想要除掉这三个人。但是杀大功臣会让其他人心寒的,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于是齐景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以此除掉这三个人。

齐景公的办法是,赏赐他们三个人两个桃子。三个人分两个桃子,自然是无法平分的。桃子是小事,主要是桃子象征着功劳的大小。公孙接和田开疆说自己功劳最大,各拿了一个。古治子自然是不服,羞辱了这两个人,并报出自己的功劳。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后,非常羞愧,拔剑自杀了。古治子看两人自杀后,也觉得自己说话太过分,也拔剑自杀了。就这样,齐景公不废吹灰之力,就除掉了这三个人。

04

杯酒释兵权

每个朝代建立之初,都有一批建功立业的开国功臣。开国皇帝对这批功臣,是非常不放心的,害怕他们拥兵自重,就会展开血腥的杀戮,例如刘邦、朱元璋等。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用了一招非常温和的方法,解除了重臣的兵权,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请重臣们吃饭,酒兴正浓时,赵匡胤威逼利诱的让各位重臣辞官,回家养老,各位大臣表示赞同,第二天纷纷交出了辞职信。其实不赞成的已经被守候门外的士兵杀掉了。

05

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的谋士毛玠,向曹操提出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以曹操的角度,当然是“奉天子”,这一招其实早被袁绍的谋士看出来了,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代也指借着领导的名义去指挥别人为自己做事。这个阳谋也是无法破解的,明知道他是故意找茬,但是你不听,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打你,而你反抗就是造反。

06

清君侧

清君侧,可以说是造反者最好的理由。因为古代比较讲究名正言顺,你随便去打别人,会被人指责。所谓的清君侧是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造反者往往打着这个旗帜,让自己的造反名正言顺。

清君侧也是一个阳谋,属于光明正大的造反,而对方明知道这是陷进,也无法破解。历史上的清君侧事件,有四次,分别为西汉的“七国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元朝的孛罗帖木儿之乱和明朝的“靖难之役”。

07

合纵连横

“合纵”和“连横”都是一种外交战略,明明知道意图,也是无法破解。

所谓的“合纵”是指战国时期,为了抵抗强大的秦国,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游说其他六国纵向联合,对付秦国。结果秦国上百年不敢出函谷关,最后被秦国范雎的远交近攻所破解。所谓的“连横”是指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张仪游说六国诸侯实行与秦国横向联合对抗其他国家的政策。

08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是指秦国丞相范雎提出的一种外交政策,意思是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个方法的提出,破解了苏秦的“纵横”策略。“远交近攻”也是一种阳谋,各国都知道这个策略,但是也无法破解,最终秦国用这种方法逐一消灭了其他六国。

09

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是中国近代的一个战术,是指围住一部分敌人,以吸引另一部分敌人前来援救,但是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打围住的敌人,而是打击前来援救的敌人。围点打援的战术,有时候敌人明知道是陷进,又不得不去援救。因为不救,被围住的敌人有可能被消灭,去救又会被半路狙击。所以这个战术也是很难破解的。

10

论持久战

1938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到了最艰苦的时候,很多人对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感到非常迷惘,甚至出现了“亡国论”、“速胜论”。毛主席在这个时候,公开发表了“论持久战”的著作,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提出中抗日战争必然胜利,是需要持久抗战的。《论持久战》是公开的,敌人都能看到,但是就是无法破解这种言论,是一个伟大的阳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