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伟老师聊太极[42]

 winriman 2021-06-23
图片

康伟老师在《全民太极APP》会员群的聊拳记录

推手第一步

推手也是训练方式,在太极拳习练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目的,放松、行气、懂劲、走劲、劲法、技击,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目的,不是一概而论的。

第一步推手,就是这个目的:通过推手,使习练者能很快的归于无极状态。

拳论:太极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则不明拳!

中气者,中是中,气是气,气得中谓之中气!

中气者,太和之元气也,得其中者,即《中庸》谓之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理也!

那么这个“中”的理意到底是什么呢?“中庸”到底是什么状态和体现呢?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要把这些文化含义搞清楚,才会知道太极拳的“中”是什么,太极拳的“立身中正”、“中和元气”、“中定之性”、“守中用中”到底是什么!

中正之气涵养壮大,充盈周身,周行天地,至大至刚,即为“浩然之气”!

此即为太极劲之本源也!

古人用人的性情来打比喻,形容什么是“中”的状态。

太极拳的理论,都是要用传统文化的思想含义解读的!

身法是内部状态

(会员:1,含蓄拔背、气沉丹田等所有身法要求都不是外形,是内部状态,'凡此皆是意',可用'内形'一词来表达,有外形的变化也是内形的外显。2,所有身法要求都是'松'的要求。涵胸拔背就是松胸松背,就是松开胸松开背,而不是胸变窄、背变宽,而是都松宽松长了。3,开合指意气的收放,不能把'开合'的'合'理解成是肌肤骨节的缩瘪,无论开合收放,肌肤骨节始终是开张的。)

说的太到位了。

(说涵胸的'涵'),让你把一个药丸涵进嘴里,你怎么做?张开嘴!而不是闭上。

实修营上很多人不是推过我的胸吗?怎么也想不通你的手会从胸这里漏进去。

转胯

(阿齐:今天康老师指点我怎么转胯,特意分享给大家。

我们很多会员都会练八式,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没有练对,就比如转胯 ,大部分都是转膝盖 , 结果膝盖疼 。

这就像我们转腰一样,一开始都不知道腰在哪?

我们练八式的'山泽通气 '都知道要转胯,但一练拳,其实我们就完全忘记了胯,一点意识都没有放上面,动没动完全不知道。要么就是胯转的太大,都拧上了,还不自知。

所谓肩与胯合,很多人觉得是“肩膀”与“胯”对着。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真正的意思是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合的,也就是,肩怎么动,胯怎么动,最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根节,动的非常细微,所以内动不令人知。

大家练拳时可以试试,看看自己的胯动了没有,有没有停,不然就是老师常说的“死腿”一条。

动胯,是像山泽通气一样,不停地转动,可不是晃动。这个转动有时甚至看不到,但是你要自己知道在动,这才是山泽通气在拳里的运用。

腰和胯,就像两个齿轮 , 腰是主动轮,胯是从动轮,但他们一定都在动。也就是说,腰是主,胯是宾,要宾主分明。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转胯,虽然它是从动 ,但它也要动。

我们很多时候,只知道转主动轮,从动轮不转了都不知道。

再给大家梳理一下,腰是主动轮,胯是从动轮,开始运行后,主动轮和从动轮都要动,只是有时候从动轮动的非常小,但它动再小,你自己也要知道,它在动。不能光想主动轮,从动轮动不动不管了。

大家要把这个理解了,也就真正明白“山泽通气”到底练的是什么功能了。)

相信许多人和阿齐一样,练到今天,还没认识真正的胯根在哪儿。

八式的第三式在练什么?练的是胯根连续转动的能力,虽然胯的转动在拳中是从动轮的地位,但从动轮也必须能转啊,如果这个轮是个死的,以后能从动吗?

答会员

(会员:请教一下康老师,从无极桩到起势,太极分两仪时意识如何引导?)

先把放松的状态运动起来,在运动当中再不断的放松,逐渐形成无极的状态。没有这个状态下的运动,是谈不到太极状态的。

运动当中不生力、不用力,能在意识的控制下运动,这是练太极拳第一步要达到的目标。

练太极,是要把我们的生命体越练越活,而不是越练越呆。

虚则活,实则死;虚则灵,实则滯,练神还虚,虚至虚灵。

身形的基本状态

顶劲领住,松腰落胯,尾闾(骶骨)松沉。这就是太极拳身形的基本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从头顶到尾骨之间的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整体均处于放长自然拉伸的状态,所有因椎间盘被压迫而产生的病痛及功能障碍都会得到调理和恢复。

正确的太极拳的身形状态,就会产生相应的养生和调理效果。

太极拳是门生命健康的学问,学对了,养生;练错了,伤身!

我都快60了,脊柱的所有毛病都没有,因为总是拉开的状态,没被压着。

现在练太极拳的,大都是拿懈当松了,基本都把松懈当松沉,所有的骨节都死死的压着,没病也练出病了。

练太极,就是要练到把重力的作用控制住,不要让重力产生作用,重力的作用产生了,就是懈了。

松沉,是气机的作用下沉,不是身体的重力下坠。

虚之重,叫“沉”,实之重,叫“重”。

所以,双沉不为病,而双重为大病。

控制不住重力的作用,就一定会“双重”。

没难度,那还用练啊?当你能行而别人不行的时候,就叫你有“功夫”了,你就和别人不一样了。

搞清楚了,然后再练。现在的人都是一个字,练!结果把自己练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