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续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宋神宗赵顼 王安石

 历史通俗故事 2021-06-23

宋英宗赵曙去世后,赵顼即位,就是宋神宗。

赵顼对大臣说:“目前国家经费缺少,应该节省。”又说:“仁宗去世时,先帝没敢在葬礼上节省,现在不要有顾忌。”

赵顼提拔司马光,司马光也多次推辞,最后赵顼派人强迫司马光接受,把诏书塞进司马光的怀里,司马光才不得不接受。

赵顼对司马光说:“每当任免官员,大臣们都众说纷纭,这可不是好事。”司马光说:“这是好事,您刚刚即位,如果万一用人不当,大臣们都不说话,您怎么能知道呢?”赵顼又问:“大臣依附宰相和依附皇帝,哪个更好?”司马光说:“依附宰相的是小人,但如果一味迎合皇帝,也是小人。”

赵顼对吕公著说:“司马光很正直,但很迂腐,怎么办呢?”吕公著说:“即使孔子孟子,当时的人都说他们迂腐,何况司马光了?一般来说,考虑事情深远的人,看上去都好像迂腐,希望您能再仔细想想这个问题。”

司马光编写史书初有进展,就给赵顼讲解,赵顼给这本书赐名叫《资治通鉴》,并亲自给书写了序。

司马光讲到苏秦、张仪,赵顼就问:“苏秦张仪的口才,真的有那么大的力量吗?”司马光说:“辩论对管理国家没有多大用处,我记下这段事,只是想让现在的人知道当时的情况。”赵顼说:“我听你念这部书,一整天都不感到疲惫。”

一次,京城地震,赵顼问大臣地震预示的是什么,曾公亮说:“天裂说明阳衰,地震说明阴盛。”赵顼问:“这次的阴代表什么?”吴奎说:“代表小人结党,势力强大。”赵顼听了很不高兴。

王安石屡次称病,赵顼问大臣:“先帝的时候,王安石就屡次推辞做官,现在又多次称病,是真的有病还是有别的目的?”曾公亮说王安石没有问题,吴奎则认为王安石做事迂腐,如果任用,会扰乱国家。

韩琦被派往外地,赵顼问:“谁可以接替你呢?王安石怎么样?”韩琦说:“王安石做学术还可以,做管理不行。”赵顼听了,默然不语。

赵顼问王安石:“唐太宗的管理如何?”王安石说:“您应该学习尧、舜,怎么能学唐太宗呢?尧、舜的管理方法其实很简单,但现在的人却认为难以学到。”赵顼又问:“宋朝的各位皇帝,为什么能太太平平地经历百年呢?”王安石说自己要回去专门为此写一篇文章。

等赵顼看完了王安石写的文章,就问具体如何实施。王安石说:“我一两句说不完,您做好讲学吧,讲学做好了,方法自然就有了。”

吕公著、王安石等人进言,说现在讲课的时候,听的人坐着,讲课的人站着,应该反过来。对此,大臣们怎么说的都有,赵顼就问曾公亮,曾公亮说:“我给先帝讲书的时候也是站着的。”

等王安石讲课的时候,赵顼说:“你可以坐着讲。”王安石也不敢坐,后来王安石也不再争论这事了。

赵顼想提拔王安石的时候,曾公亮极力推荐,但唐介认为不行,赵顼问唐介:“你说王安石哪方面不行呢?”唐介说:“王安石拘泥于古代的方法,不切合实际。”赵顼又问孙固,孙固说:“王安石性格狭隘,气度不够。”

即使如此,后来赵顼还是提拔了王安石,并对王安石说:“很多人说你只知道念书,不切合实际。”王安石说:“书里的方法,正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在的读书人水平不够,才会认为书里的方法没有用。”赵顼又问:“那你的这些方法,应该先做哪个呢?”王安石说:“应该先改变社会风气,建立制度。”赵顼很同意。

于是,王安石就开始了变法,并找到吕惠卿做自己的助手。

因为变法,王安石曾经与大臣们激烈争论,王安石气冲冲地说:“你们都是因为不读书,才不懂变法的重要!” 赵抃反驳说:“你说错了,古代没有文字的时候,那些圣贤哪里有书可读!”王安石顿时哑口无言。

此后的很多事情,赵顼都说:“去问问王安石吧。”唐介就对赵顼说:“如果事情都要王安石决定,那还要我们干什么?您如果认为我不胜任,我可以辞职。”

但是,赵顼仍然经常支持王安石,最后唐介竟然气得病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安石一枝独秀,曾公亮以年老为借口不做事,富弼以有病为借口不做事,唐介气死,只剩下赵抃苦苦支撑,所以当时的人用“生、老、病、死、苦”称这五个人。

这期间,王安石曾经请求辞职,但赵顼没同意。

苏轼对变法有不同意见,王安石就让苏轼去开封府做事,想因此用日常杂事困住苏轼,没想到苏轼处理事情很精到,反而因此声名更大。

富弼多次请求辞职,最后赵顼终于批准,赵顼问富弼:“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呢?”富弼推荐文彦博,赵顼沉默了很久,问:“王安石怎么样?”富弼也报以沉默。

一次,赵顼问司马光:“王安石这人怎么样?”司马光说:“他不通世故,而且固执。”赵顼又问吕惠卿怎么样,司马光说吕惠卿这人不怎么样。赵顼说:“吕惠卿口才很好,看上去很有才能。”司马光说:“历史上很多奸臣如果没有才能,怎么能说动当时的皇帝呢?”

又一次,吕惠卿说到变法的必要性,被司马光驳斥,吕惠卿说不过司马光,就开始诋毁司马光。赵顼看到这情况,说:“只是辩论而已,怎么至于这样?”

赵顼想提拔司马光,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说:“司马光所说的,都不利于国家。”司马光也极力推辞,说:“如果您不采用新法,即使不提拔我,我也很高兴。”

过了一段时间,赵顼要再次提拔司马光,司马光推辞说:“我无力做事。朝廷现在所做的,都和我说的相反。”

司马光曾经给王安石写信,希望王安石能有所改变,并说:“君子可能性格倔强,但能助人。小人可能让人感到舒服,但早晚会害人。”以此暗指吕惠卿。但王安石回信,只是说自己与司马光“道不同”,拒绝了司马光的好心。

韩琦、文彦博都对赵顼说出新法的弊端,赵顼说:“我派了两个宦官去巡查了,他们说新法很好。”文彦博说:“韩琦是三朝宰相,您不相信,却相信两个宦官?”

这两个宦官却恰好是王安石特意交往的。

吕惠卿考核考生,把赞扬新法的放在前面,把反对新法的放在后面。刘攽复试时,又颠倒过来。

赵顼在赞扬新法的考生里评出第一名,苏轼表示反对,赵顼就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说:“苏轼有才能,但学偏了,而且自以为怀才不遇,所以说话颠三倒四”,几次请求给苏轼贬官。

吕惠卿大权在握,赵顼问孙觉对吕惠卿的看法,孙觉说:“吕惠卿现在只是暂时依附王安石,王安石还不醒悟,我很担忧。”赵顼说:“我也这么看。”

孙觉常常对赵顼进言,时间长了,赵顼就记错了,以为有些话是吕公著说的,而王安石也怨恨吕公著,所以吕公著被贬职。

王安石把很多反对新法的大臣贬官,不久,朝廷几乎空了。

王安石请求辞职,赵顼说:“是因为有人弹劾你吗?我和你意见很相同,这是近世少见的。即使是朋友之间,也应该互相承担一点委屈,我们作为君臣,就不能为我委屈一点吗?”但王安石仍然请求辞职,赵顼告诉宫门守卫,不得收取王安石的辞呈,王安石方才罢休。

司马光请求外派,赵顼说:“王安石平时和你不错啊,为什么你总认为他嫉恨你呢?”司马光说:“我们以前确实不错,但自从他主管大权以来,我们冲突很多。现在像苏轼那样因为反对王安石而被贬的人太多了,我想躲开。”赵顼说:“新法很有效果啊。”司马光说:“天下人都认为新法不好,只有王安石一伙人认为好。”

王安石问陆佃对新法的看法,陆佃说:“看上去挺好,但百姓不接受。”王安石说:“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要问问吕惠卿。” 接着王安石又问外面对自己的看法,陆佃说:“大家都认为您不听劝。”王安石笑了:“我哪是不听劝的人?只是乱说的人太多,不值得听。”

有人上奏书说:“皇上变法,自认为可比尧、舜,但天下人却不这么认为,难道不应该反思吗?”赵顼让王安石读这篇奏书,刚读一会,王安石就变得垂头丧气。赵顼发现了,就让冯京接着读完。

范镇上书批评新法的弊端,王安石看了奏书,气得双手发颤,亲自回书,对范镇大加诋毁,并让范镇退休。

一些百姓到开封府诉说新法的弊端,赵顼听说后,就问王安石,王安石说这些百姓是为自己的私利。赵顼又见很多人劝谏,就让王安石稍微改变一点,王安石仍固执己见,赵顼又听了王安石的。

很多大臣以各种理由辞官,杨绘上奏书说:“皇上为什么不想想这里面的原因呢?”

王安石想自己注释《春秋》,但孙觉先注释完了,王安石看自己如果再注释,也不能超过孙觉,就开始诋毁《春秋》,规定科考里不考《春秋》。杨绘奏称应该在科考里恢复,王安石仍然不同意,赵顼只好特意下旨恢复。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阴险豪横,王安石想吸引赵顼对王雱的注意,就把王雱写的文章在市场上出售,王安石的亲信也去推荐王雱,于是赵顼给王雱封了官。

鲜于侁上书抨击新法,王安石大怒,就开始诋毁鲜于侁。赵顼说鲜于侁的文才很好,王安石问:“怎么知道他的文才好?”赵顼说:“这里有他的奏章。”王安石才不再说话。

国子监的学者反对新法,王安石大怒,把这些学者都赶走,让自己的亲属、侍从进入国子监。这些人没有才学,王安石就在夜里给他们讲课,这些人第二天就按着夜里学到的照猫画虎。

唐坰写了二十多篇奏书,都没有回音,唐坰就跪下请求见赵顼,赵顼说换个时间吧,唐坰跪地不起,赵顼只好让唐坰上殿。唐坰打开奏书,看着王安石说:“王安石过来听着!”王安石迟迟不上前,唐坰就大声喝道:“在皇上面前你都敢这样,可知你在外面是什么样了!”王安石吓得急忙上前。唐坰大声念了六十条,直指王安石为奸臣,赵顼几次制止,唐坰仍然朗读不止,直到读完。

王安石对外态度强硬,致使交趾脱离宋朝。

一次,赵顼对王安石说:“很多大臣对新法有意见。”王安石说他们是出于私利。赵顼又说现在费用太高,王安石说新法能省钱。赵顼反问:“那为什么现在钱不够用呢?如果说是现在兵多,现在的兵比以前少多了啊!”

天下大旱,赵顼很忧愁,就想把不适合的新法废除。王安石说应该在管理上下功夫。赵顼说:“我担心的正是管理不善啊,现在几乎无人不说新法的弊端。”冯京说:“我也听说了。”王安石说:“那些私欲得不到满足的大臣都依附冯京,所以只有冯京能听见这些,我从没听说过。”

有时,王安石为了给自己辩解,甚至当面说赵顼昏庸,没有帝王大略。

大旱造成民不聊生,郑侠看无法劝说王安石,就把百姓的惨像画出来,假称紧急机密报了上来。

赵顼看了这张图,叹息不止,夜不能寐,随即赵顼下令废除很多新法。

大臣们因此向赵顼祝贺,赵顼拿出那张图给大臣们看,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缘由,王安石一伙对此恨之入骨,将郑侠治罪。吕惠卿等人在赵顼面前哭着申诉,于是最后新法仍然基本没变。

此时,太皇太后和太后都对赵顼说到新法的危害,赵顼这才有所悔悟。

郑侠的事情之后,王安石也感觉到不安,就请求辞职。赵顼再三挽留,最后不得不答应王安石。

吕惠卿的弟弟吕升卿被提拔起来,赵顼问吕升卿问题,吕升卿答不上来,就看旁边的沈季长,希望沈季长帮着回答,没想到沈季长也答不上来。赵顼问你们都是跟谁学的,两人回答说是跟王安石学的。赵顼笑了:“那就算了吧。”

赵顼为了预防大辽的进攻,就向民间征集车辆,但人们不知道朝廷的用意,人心惶惶。

一天,赵顼问沈括:“你知道征集车辆的事吗?”沈括说知道,赵顼问沈括的看法,沈括问征集车做什么用,赵顼说:“大辽的骑兵强盛,必须得用战车对抗。”沈括说:“古代的兵车很轻便,转弯很灵活,但老百姓的车是拉东西的,走得慢,雨雪天更是难走,不适合打仗。”赵顼听了很高兴,说:“还没有人提到这事,我得想想。”沈括出来后,大臣们十分高兴,问沈括:“你用了什么办法,让皇上这么快就不再征集车辆了?”沈括说:“圣明的君主会接受道理,但不能与之辩论。”

王安石降职后,吕惠卿怕王安石卷土重来,就开始陷害王安石,一些大臣也开始攀附吕惠卿。韩绛看到吕惠卿比王安石还难以控制,就偷偷建议赵顼重新启用王安石,赵顼下令后,吕惠卿不禁愣住了。王安石接到诏书,日夜兼程回到京城。

大辽使者前来索要土地,赵顼没办法,就把沈括找来。沈括去查阅档案,在以前的边界勘定文件里找到了证据,大辽的使者方才罢休。赵顼高兴地对沈括说:“这些大臣不知道追根溯源,差点误了大事。”

之后,大辽的使者又来索要土地,这次赵顼去问王安石,王安石说:“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并在地图上划去一片土地,方圆达到七百里。

王安石复职后,与韩绛经常争论,韩绛就请求辞职,赵顼很惊讶:“因为这些小事,何必呢?” 韩绛说:“小事尚且弄不清,更何况大事了!”

吕惠卿的亲属被弹劾,吕惠卿就来辞职。赵顼问吕惠卿:“为什么要辞职啊?是不是王安石用人不当啊?”吕惠卿说:“这次王安石回来,自称有病,什么都不管。”赵顼问:“他为什么这样啊?”吕惠卿说:“就是因为我在这,我走了就好了。”

而此时,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和一些人又开始抨击吕惠卿。最后赵顼决定将吕惠卿贬官。

此时,连交趾侵犯边境,也以救百姓受新法之苦为名,王安石对此很生气,自己编写诏书内容,称要严厉对付交趾。

王雱与吕惠卿等人互相攻击,赵顼就因此责问王安石,王安石对儿子大发脾气,王雱本来就有病,这下气愤而死。王安石十分悲伤,又来请求辞职。正赶上吕惠卿把以前王安石的书信都送给了赵顼,赵顼发现里面有“不要让冯京知道”、“不要让皇上知道”等字样,觉得王安石不诚实,就把王安石等人相继贬官。

赵顼一直有进攻大辽的想法,被太皇太后阻止。

苏轼因为写诗被囚禁,太皇太后对赵顼说:“宋仁宗当初录取苏轼苏辙的时候,高兴得说是给子孙找到了两个宰相,现在因为写诗就坐牢,是不是过分了?”苏轼才因此免罪。

大臣们谈到与大辽的关系,赵顼说:“我们做事应该实际一点,以前为了虚名却费钱的事很多,比如不让李元昊自称乌珠,就得一年多给他二十万;富弼在文书里写上白沟归我方,一年也多给他们二十万,最后白沟也没完全归我们。不如周世宗只看实惠,对方爱叫什么叫什么。”

此时,西夏屡次入侵,一次宋军反攻,军中竟然没有攻城用具,也没人会使用。

赵顼任命了新宰相,但对其很不尊重,有一点过失就要罚钱并道歉,这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都为新宰相感到耻辱。

黄履说:“如果大臣有错,可以罢免,怎么能用罚钱羞辱他们呢?”

此时,大臣们都唯唯诺诺,常被赵顼斥责。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说:“大臣应该德才兼备,这样的朝廷才有脸面,如果都是唯唯诺诺的,怎么能行呢?”赵顼表示很同意。

宋军大败于西夏,赵顼对大臣们大哭说:“当初对其用兵,没有一个人反对啊!” 浦宗孟说:“我反对过。”赵顼把脸一板:“你什么时候说过?”

一次,赵顼感叹缺乏人才,蒲宗孟说:“很多人才被司马光的学说带坏了。”赵顼听了,死死盯着蒲宗孟,吓得蒲宗孟手足无措。赵顼说:“你不喜欢司马光啊?别的不说,就说辞职,我即位以来,只见到这一个,其他人赶都赶不走。”

接着,又谈到古代的人才,蒲宗孟说扬雄很好,赵顼又板起脸:“扬雄站在王莽一边,不好。”散朝后,王安礼逗蒲宗孟说:“扬雄被你连累了。”

赵顼问曾巩,王安石这人怎么样,曾巩说:“王安石文才可以,但是吝啬。”赵顼说:“王安石不喜欢金钱,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他做事敢干,但在改正自己错误方面很吝啬。”

一天,赵顼说:“富弼最近有奏书。” 章惇问:“他说什么?”赵顼说:“他说我的身边小人太多。” 章惇说:“您没问问他说的小人指的是谁?”赵顼说:“他是三朝老臣,怎么能这么问他?”王安礼说:“富弼说得很对。”

散朝后,章惇埋怨王安礼:“你说错了。”王安礼说:“我们天天说皇上说得对,臣等不如皇上,这不是小人是什么?” 章惇哑口无言。

赵顼去世后,赵煦即位,就是宋哲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