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阵 | 你有习得性无助或者约拿情结么?

 琛哥龙门阵 2021-06-23

到底要笑得多虚伪才能够融入这世界,每个人的脸上都像是贴了张一样的假面。

想不起我在做什么想不起我在想什么,想不起灵魂深处到底发生了什么。

迷雾迷雾在迷雾,我惊觉自己在原地踏步。到底是谁把我心蒙住,不想再糊涂。

你有选择困难症么?
我该考研还是工作?
我该生孩子还是升职?

人生的两大痛苦∶
选择太少,选择太多。

你到底有多纠结?先来个小测试吧!

共有10题,如果你觉得以下描述符合你自己的特点,就得1分,不符合就得0分,来吧,准备好了没有?

1.在某种权威者的身边,就会变得神经质。
2.经常因为疑惑而感到痛苦。
3.想有明确的指标,能熟知自己的立场。
4.时时提高警戒,不敢对危险掉以轻心。
5.经常反问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事。
6.经常觉得别人的批评是一种攻击。
7.经常犹豫不决,很在意自己的配偶或伙伴的想法。
8.只要有意愿,即使为工作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9.朋友认为我为人老实,愿意帮助、鼓励及体贴他人。
10.事情想得太认真。

你的得分是几分呢?这个描述像你吗?

你的分数越高,你越容易纠结。



悲观者的人格特点和成因

悲观者通常是"低调,保守,稳健"的。

低调∶
"只表扬我一个人,或者只批评我一个人,都会让我惴惴不安。"

“我希望自己比周围的人好一点就够了,我不想太突出,和大队伍保持同步,会让我很安心。”

悲观者认为好运不会太久,与其好运结束后走霉运被人笑,不如走好运的时候就低调。

稳健∶
“我组织活动的时候,就会提前想很多可能性,要是下雨了怎么办?

人手不够怎么办…总是想的太多,并且要一一做好预案,才可放心。”

悲观者是领导最爱的下属,他的稳健作风和思虑周全能让领导全无后顾之忧。

保守∶悲观者凡事做最好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什么事都努力100分,却想着自己只能考60分,这种滋味并不好受。

悲观者,充满对世界和自我的怀疑,不到最后关头不会轻易选择,他们是选择困难者,他们的保守经常让他们错失机会。

与乐天派的大大咧咧,鲜艳生动不一样,悲观者“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他们连着装都传统保守,努力低调到和夜色融为一体。



悲观的成因∶

为什么人会形成悲观的解释风格?
来谈谈著名的习得性无助。1965年,一位名为马丁·塞里格曼的科学家开始了电击狗的实验。

可想而知,他又会挨多少骂。

实验如下∶
第一步∶先把狗关在笼子里,铃声一响,就给狗电击,狗在笼子里被电击的四处逃窜。

但是逃不掉哇,笼子只有这么大,狗只好蜷缩一团,边发抖边悲鸣,他们好无助。

然后,多次试验。

第二步∶把笼子打开,铃声一响,狗直接倒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此时甚至还没有开始给予电击)。

注意,此时笼子门是开的,狗本可以主动地逃避痛苦但是他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狗此刻的无助悲鸣是因为前面的经历习得,所以叫做习得性无助。

因为这个实验对狗太残忍,所以把实验对象改为人。心理学家好大脑洞,改为对人播放噪音。

第一组人被带入一个房间,把音响开到超大。

第一组人尝试控制面板上各种按钮,直到有种排列组合,就可以把声音关掉。

第二组人被带入一个房间,把音响开到超大,第二组人无论尝试什么办法都无法把声音关掉。

接着把第一组人带入一个新的房间,依然有超大的音响。

第一组人把手放在音箱旁边,声音就停止了。

接着第二组的人到了新的房间,无论噪音如何刺耳,他们坐在那默默忍受,一动不动。

研究发现∶
每3个人中会有2个人会习得性无助。

每3个人中间有1个神奇的家伙就算困难一直持续,无法消除,还是像一粒锤不烂踩不扁响当当的铜豌豆。

就是不放弃寻找办法改变现状,他就是不无助!(这种人一辈子都不会有心理问题。)

另外,每10个人中也有一个人一开始就放弃了寻找关掉噪音的方法。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管你噪音怎么强,我就是不做任何抵抗。

习得性无助在生活中很常见。

有时候常遇见一些女性被长期被家暴,然后了解情况后发现她们小的时候也有家暴的父亲∶
"当时爸爸喝醉了,打了妈妈就打我,我只好缩在角落瑟瑟发抖,我知道我逃不出去。

我被丈夫打的第一次,他手一抬起来,我就倒在地上瑟瑟发抖,我知道,我逃不出去"。

我们会为她着急∶当年你才5岁,你确实逃不出去,但是现在你已经35岁了啊。

“有什么用了,逃了我能干嘛,我这么大年纪,又没有工作,又没有学历,又不年轻,再找一个说不定还不如他,天下男人不是都一样么?”

这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我们被我们过往的经历,感受困住,学会了无助,用无助来面对这个世界。

“我工作总是失败,我可能能力很差,我真的不行。

我连工作都不行,怎么会有好女孩喜欢我呢?我的感情也不行。

如果我现在就不行,以后怎么可能行呢?一日不行,终生不行。

对生活的掌控感是自信和乐观的源泉,悲观者被无助捆绑,用一层灰色的滤镜来看这个世界,越无助越悲观。



约拿情结

悲观者还有一重解释,叫做"约拿情结"。

我们来看看悲观者的自白∶
我总是很无助,从小就是。

上学的时候,我丝毫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所下的每一个决定,我不断推翻自己,任何事都不能善始善终。

我不断地从朋友,家人,老师那里寻求鼓励和支撑,如果我没有得到鼓励,我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事也做不成。即使得到,也不太愿意相信。

"约拿情结"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

简单地说,"约拿情结"就是对成功的恐惧,成长的恐惧。

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一个优秀的青年人,他在学校里成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夜突然生病了,高考失败。

后来他工作了,能力很强,颇得赏识。但是在他马上就要得到一次关键的升迁的时候,他喝醉了错过了述职…….

感觉不可思议吧?

但是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不仅躲避自己的低谷,也躲避自己的高峰。

"啊,让我当领导,还是算了吧,我还是当个领导的好助手比较安心。"

"我和老公谁升职?还是他吧,我是个女人要那么大本事干什么,女强人家庭不幸福啊。”

他们不仅畏惧自己最低的可能性,也畏惧自己最高的可能性。

我们很多人内心都深藏"约拿情节",发展到极致,就是"自毁情结"。

即面对荣誉,成功,幸福等美好的事物时,总是浮现"我不行"、"我不配"的念头。

"我还是放弃吧,现在生活还不错"。"我应该不行的,别人会怎么看我呢?"

"我不想改变,哪怕是变好,我也不想改变。"

心理学家把大五人格中的更外向,更宜人,更尽责和情绪更稳定(神经质得分更低)作为更健康人格的标志。

如果人们向着更健康人格方向发展的变化,被称为"人格提升"。

但是研究却常常发现,人们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样愿意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原因在于他们担心这会从根本上改变"我是谁"。

快成功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害怕成功,所以拒绝。

成功会把我变成另一个人,那种我一直讨厌的,反对的人。

我本该是现在这样,平庸,但是安全。成功给我一种不安全感。

你有习得性无助或者约拿情结么?说说你的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