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阵 | 有多少女人忽视了女性视角,在抱怨中依然站在男性视角看自己

 琛哥龙门阵 2021-06-23
你以为你看到的是自己想要的,却并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假象而已!

因为事实上如果我们不留意的话,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现代这个社会很容易被陷入到一种男性思维的视角之中。

比如说我们可以随便举一个例子,某新闻媒体曾经做过这样一篇报道:

为了迎合现代的很多女生,想要成功地嫁入豪门的愿望,他们就选择那些所谓的精英男,来探讨一下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自己心目中究竟是希望具有什么样品质的女性站在他们身边呢?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那个报道,那个报道采访了三位成功的男士,这三位男士可以说条件都很优秀,但是成功的方式各有不同。

一:精英男的择偶观,为什么所谓“成功男人身边的女人”会成为一个问题?

第一位男士:非常儒雅的,从事传媒行业的老总,身高1.8米,帅哥,45岁,38岁提为正局级。

问:作为成功人士,你需要自己的妻子很漂亮吗?
答:不一定,只有看得过去,风度气质好,就可以。

问:她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答:聪明,有修养,懂事(我想这个懂事的含义是通情达理吧)

问:你需要她事业上很有成绩吗?
答:无所谓

问:你需要她生活上能照顾你吗?
答:我需要配合。(这个男人狡猾地用了“配合”二字,其实实质内容还是要照顾他。)

问:你最讨厌的女性缺点?
答:大事小事依赖别人,娇气,没有思想。

第二位男士:某国家集团公司内陆和香港两处的董事长,50岁,1.79米,奶油小生型。

问:你希望你的妻子很漂亮吗?
答:当然!

问:你的妻子漂亮吗?
答:不漂亮

问:那你为什么选择了她?
答:因为当时我还不是成功人士,如果现在重新选择,我会选择漂亮的。

问:那么你认为漂亮是第一位的吗?
答:当然不是!她首先要善解人意,要有品位,要能和我交谈,要理解我。如果没有这些,再漂亮我也肯定不要。

问:你希望她有事业吗?
答:不希望,事业有成的女人一定比较强,女强人的个性强,交往起来比较累。

第三位男士:曾经经历过婚姻的挫折,离过婚的男士,个体老板,开有4个酒楼,1.78米,40岁。

离婚之后,找他的姑娘排着队,都是相貌出众的姑娘,他说:我没办法分清楚哪一个不是冲我的钱来的,谁真的爱我。

谁能理解我有了钱还十分节俭的习惯?我想找一个良家女子。

最后他果真和一个老家的女子再婚,这女孩比他小10岁,高中文化,长相一般,但极其贤惠。

照顾他在农村的公婆,打理家务,每月拿生活费,根本不打听他挣多少钱。

那些拼命打扮自己的女孩子,大概做梦也想不到在一个小地方女孩面前败下阵来。

但这三位男士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他们都要求他们的另一半需要懂事,这里的懂事包含聪明有修养识大体,不要贪他们的钱。

从这个采访中可以看出,虽然选择的标准各有不同,但是我们大概知道了某一种类型的精英人士,他们希望的配偶是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和标准,符合他们的意识来办事的。

他们认为这样的女人比较懂事,相处不累,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一种择偶观,可以成为报道来报道给大家呢?

而且为什么关于所谓的嫁入豪门,和所谓的能够和精英人士结婚的这样一些新闻能够层出不穷呢?

我们也知道,事实上确实有人在举行所谓的豪门相亲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的一些人和这样的一些观点,在社会上不但能够获得一席之地,而且声音还比较大。

那么想一想,当你独自一个人,赤裸裸地站在镜子前面对你自己的时候,你有勇气说:这人真美吗?

我们可以说,至少在这些男士眼里,他们不会对着一个赤裸裸的非常坦然的女性说她很美,他们只会对那些挂满了他们的标识的,所谓懂事的女性说她很美。

我们现在来想一想,这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社会性别认同的霸权体系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两位女性主义学者她们的研究,他们研究了在社会性别认同中,会出现的霸权体系。

按照波伏娃的一个说法,我们在谈论女性的时候,需要使用gender这个词,而不能用sex这个词,为什么?

因为gender这个词体现了女性的社会成分,而sex仅仅是指生理成分。

从生理上来讲,男女有差别,但是你不能说相互不平等,不能说不公平,那么不平等和不公平恰恰就是基于一种社会性别意义上才能产生的。

波伏娃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在提问题,那就是女人是天生的的吗?

她的答案是从社会性别上来讲不是的,我们说在社会性别意义下,女人遭到歧视,不是由于她生理的原因,而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原因。

比如说前面我们的例子里面,那些男性以自己的视角来要求他们的另一半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他能够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这个社会结构支持他们。

女性受压迫的原因在社会结构中被遮蔽了,这些结构要不就是资本主义,父权社会,要不就充满社会性别歧视的社会。——barrett,philips

在barrett和philips的解释当中,女性之所以会受到压迫,主要是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这些原因是怎么造成女性没有办法把自己的价值观舒展出来,而只能够趋缩于男性的价值观之内的呢?

我们来看一看学者科纳就文化方面是怎么样来研究这种性别霸权的。科纳对文化有这样一个定义:文化就是关于意义和价值在一个社会之中被建构与构造的情境与形式。

文化的核心在于意义与价值并不是永恒的,也不是超脱的,而是在社会的不断构成中不断地被建构的。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不断螺旋型上升的一个阶梯,我们一边进行我们的社会演进,一边在这个社会的演进中不断地演变着我们的文化。

在这样的一个场景当中,道德和伦理也就被安置于其中,形成了我们所谓的社会的一个基本意识形态。

这样一来的话,当我们去判断这社会事物的时候,很有可能对于一个已经沉浸于社会形态中的人来说,他不会每件事都去反思,也不会每件事都去思考,我应当怎么样保持我独立的一个思维。

恰恰相反,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怎么办呢?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说出已经潜藏在我们意识之中的,被意识形态烙下深深刻印的这样的一些价值观。

在这样的一些价值观当中,我们刚才看到的为什么那样的一些精英男士择偶会成为一个新闻,为什么那些男士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我需要我的配偶为我做这样那样的妥协,希望她们能够变成我身边的漂亮孔雀或是勤劳小蜜蜂。

诸如这样的一些表述,那他肯定在说的时候不会认为他自己是有问题的,这是由于他已经被进入到一种文化的霸权当中,在这样的一种主流的男权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一个他不假思索可以接受的一种所谓正当的东西了。

其实我们要反思的就是,在这样一种男权的意识形态中,女性究竟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三:被语言霸权左右的女性主体性的建构

为什么意识形态可以被建构起来呢?

如果按照拉康的说法,那就是由于语言的因素。

语言是建构主体性与真实性的工具,我们通过语言来建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们也通过语言来描述我们对世界的感受。

在这样的一种情景下,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道德观,这样一些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东西也就渐渐地浮出于表面,进一步地它就会被体系化,被制度化。

所以我们可以说,语言就是赤裸裸的制度本身。如果换成一个现代术语那就是语言就是权力。

意识形态恰恰就是这样一种能够以语言的方式去控制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的思想的这样一种权力。

意识形态又是怎样被表述的呢?在现代社会当中,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我们的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等,总而言之,它是通过媒介的形式。

比如前面的那个报道,我想如果我们不加思索地去看这个报道,肯定有人会这样想:“哦,原来精英男的择偶观是这样的。”那我要不要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改变自己呢?

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介的介入已经在塑造这样的人,她的价值观了。

说完精英男的择偶观,在那里面很有可能体现了一种男权的意识形态,那么有没有和此相反的呢?

有一对活生生的明星夫妇蔡少芬和她的老公张晋,当年在张晋得到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布的最佳男配角的时候,蔡少芬在她的座位上是痛哭流涕。

这样一个画面当时感动了很多人,在那一刻,张晋的获奖感言确实感动了我,我们来回忆一下,他是怎么说的。

“以前很多人都说这辈子都要靠老婆蔡少芬,没错,我一辈子的幸福都要靠她。”

当张晋在说我一辈子的幸福都要靠她的时候,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在台下哭泣的蔡少芬,她的内心里可能也在想,我的一辈子的幸福也要靠他呀!

这是一种我们大家都期盼的,夫妻能够相濡以沫,共同携手走完人生的一种美好的情景。

为什么这样的一种境界是大家都期盼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有很多诸如精英男的择偶观这样的东西呢?

不如我们来考察一下,我们的这样一种审视世界的视角究竟是怎么样形成的。

四:第一视角的女性自我

现在我们假设做一个女性的主体“我”,现在“我”要来审视我自己。

这个时候,可以说面对的是一面镜子,我从镜子里看到“我”,我观察到的仅仅是用我的视角看到的“我”。

于是这个时候我穿上衣服,走出去,面对这个世界了。这个时候谁会来观察我呢?

同样的女性和同样的男性,这些其他的女性和男性来观察我审视我就会发生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他们会对我进行评价。

如果只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对我进行评价,很有可能我还能够保持我自己的独立判断的思维。

但是当这些女性和男性的话语形成了一个意识形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的话语权,变成了一个网,把我网在中间的时候,于是我就发现,我很难再回到面对那面镜子独立去发现我自己的时候的那样一种视角。

如果带着那样的一种视角进入到社会中可能就会被排斥。

如果只是在我自己的审视中,我可以坦然地在镜子里面对我的脂肪,面对我的皮肤和皱纹,还有其他各种缺陷。

但是进入到社会中,我得学会化妆,就像有人会去抽脂,有人会去隆胸,她究竟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去做这些事情呢?

如果这个世界只有她一个人的话,她是没有兴趣去做这些事情的,那为什么现在要去做呢?

那是因为她的第一的人称的视野,在进入到社会化的世界中,被夹杂着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野给盖过,以至于她很难回复到所谓女性自身。

这个就是女性在现实世界中所面对的一个挑战,有的人可能会问,男性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呀!

一个穿上衣服的男性走向社会的时候,难道不会面对同样的困境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对女性来说,更加的严重?

那是由于在这样的一个体系当中,带着男性的话语霸权,如果是在古典社会,我们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样的一个体系,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体系。

想一想,我们花了几百年的时间走到今天,但是女性依然要去穿高跟鞋,要去隆胸,要去纹眉等等,也就是说我们确实还难以回复到女性自身这样一个第一人称的视角。

在这种视角下,会发生什么问题呢?网上有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叫所谓的经济适用女标准。

它对女性的身高,学历,性格,外貌甚至头发的长短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这样一个东西显然不是女生自己做的。

我不会把自己专门定义成我是哪一类的女生,我就是我,我不需要把自己框住。

但是别人看到我的时候,那些想要利用我,想要把我工具化的人,他们就会框住。

比如他们就会判断这个女生可以做经济适用女,那个女生可以做宠物,这个时候,这样的一种话语霸权就会笼罩在女性的头上。

五:影视作品展示女性的视角

对于这样的一个话语霸权最明显的一个案例就是色情。

我们会发现在色情电影里面,充斥着女性肉体的一个描述,多尔克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色情存在是因为男人藐视妇女,男人藐视妇女是因为有色情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的话,色情恰恰就是一种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去窥视一个第一人称的主体所带来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价值判断。

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个视角的转换扩展到我们的影视作品当中,我们就会发现,在影视作品当中,女主角的形象非常的重要。

在大多数的商业电影当中,我们会发现,女主角都是需要靓丽的,身材姣好的,为什么会这样?那是由于她就是一个被凝视的对象,是被观众凝视的对象。

现在有意思的是,男性观众带着男性的视角去凝视女性,而女性观众当她进入社会化的时候,她没有办法回复到那个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脂肪和不完美的皮肤,不完美的外表的这样一个第一人称视角的一个观察者的角色。

于是她就被迫需要接受那个由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向她灌输的这样的一个视角。

在这个视角当中带有相当大的男性的第三人称视角的成分。于是,这些女性的电影观众们,她们也很难以纯粹的女性的视角来审视那部电影。

因此这样一个女主角的形象不仅是被男性观众所审视,同样还被那些经过社会化以后带有男性视角的女性观众所审视。

在这样的一个交互的过程中,女性的意识会逐渐地变淡,于是我们会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有一些女性,当她已经严重到缺乏对自我的审视之后,她的整个看待事物的视角会完全从男性的视角出发。

我们会说这样的人会失去自我,现在我们知道,这样一种所谓的失去自我恰恰是她的这样一种审视世界的视角的缺失。

正如波尔格所说:“男人审视女人,女人在男人的注视中端详自己,这不仅决定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也决定了女人和她们自己的关系”。

女性的观看能否独立地成立?女性的视角是否也能成为一种社会认同的标准?

现在还没有答案,但是从现在网络上很多爽文和偶像剧场中可以发现一些变化,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用自己的视角去刻画男性的形象了,但希望主宰世界的男性们是否能接受这样的视角,只能交给时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