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企业: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对于跨界型房企来说,重庆的「迪马股份」尤为特殊,从做特种车起家,2004年转战到房地产赛道,从造特种车到盖房,跨界相当大。
2014年,东原地产(下文均为东原)重组迪马股份,完成其地产主业的借壳上市。 迪马股份成为由「迪马工业」、「东原集团」、「迪马产发」三个业务板块组成的上市公司。 难得的是,在“三道红线”问题上,迪马股份全都是绿档,债务控制能力十分亮眼。 单从对母公司迪马的贡献来看,东原绝对是“好孩子”代表,据迪马股份年报显示,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营收195.8亿元,同比增长7.48%,营收占比超过96%。 从主营收入占比来看,房地产开发业务(东原地产)毋庸置疑是迪马的主营业务。 和其他规模房企相比,东原开启全国扩张之路稍显晚了一些,所以有时候就得有一些“非常之举”,比如高溢价拿地。 认真梳理东原的发展史,你会发现东原也有“激进”的一面。 2016年,东原以183.97%的溢价率,竞得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项目;同年4月,东原在苏州拿下的地块溢价率高达284%;同年8月东原携手碧桂园,以101%的溢价率竞得上海青浦朱家角地块,30107元/㎡的楼面价也成为当年上海青浦新城的“地王”。 开发商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土地储备的竞争,如果没有土地,再好的产品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所以对东原来说,即便知道高地价意味着后期开发入市的时间会更长,影响周转甚至是盈利空间,依然要不惜代价增加土地储备,这是必须花的钱。 2021年3月11日,迪马股份公布了一项议案,董事会同意授权公司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增加土地储备,获取土地价款总额为300亿元内。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2019和2020年,东原地产的拿地金额都在100多亿元。 在拿地扩张方面,东原一直很坚定。
2019年,东原全国拿地15宗,超一半落子重庆、昆明、西安、贵阳等城市。
稳住一二线城市的基本盘,然后开拓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东原的全国扩张之路开始“战略下沉”。 这条路目前是对是错我们无法预知,不过对东原来说,只有将土地拿到手里,才能变成产品,最终换来周转资金。 回到东原的产品。 “原·聚场”开创了文创+IP地产社群新玩法,其涵盖社交、艺术、健康运动、儿童活动、慈善公益等生活维度。 首个原·聚场空间在重庆现身,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青山周平主持设计,相信看过 《梦想改造家》的朋友,对于这个设计师都不太陌生。 东原的产品线不多,主要核心产品系为「印长江」和「印系列」。 东原以“印长江”高端产品线为标杆,对另一条产品线“印系列”则以其为基础、进行适当降维,同时兼以“印长江”的产品标准严格要求。 ![]() ![]() 作为东原集团的TOP系产品,「印长江」择址要求严格,坚持“一座城市只有一座印长江”。 截止目前,「印长江」相继在重庆、成都、南京、杭州、长沙、西安、苏州等7座城市落地。 在规模方面,和碧桂园、融创等头部房企相比,东原已经落后,而且想要追赶也不容易,所以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只能选择在产品力上下功夫。 东原一直走的是「产品特色+社群特色」路线。 东原对于产品的上心程度,值得肯定,特色社区运营更是一大“出圈”利器。 毕竟居安思危总是没错。 2019年4月26日,东原摘得渭南高新区敬贤大街与崇业大道十字东南角一宗土地。该地块案名为「东原·玖城阅」,2019年6月项目城市展厅开放。 项目位于渭南高新管委会对面,容积率约为3.0,绿化率约35%,均价约6300元/㎡,毛坯精装均有。 玖城阅2020年在渭南的销售业绩排名第3,仅次于万科和恒大。对东原来说,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也从侧面证明了渭南购房者对东原产品的认可。 ![]() 该地块案名为「东原·印未央」,是东原倾力打造的TOP级力作,全国第六座「印长江」。 ▲东原·印未央实拍 ![]() ![]() ![]() 项目立面采用双银镀膜晶钻LOW-E玻璃与意大利转印仿木纹铝板,这在西安属于“首创”,新地产陕西曾实地探访该项目,不得不说,外立面着实非常抢眼。 ![]() ▲东原·印未央实拍 印未央的公共空间非常丰富,设置有社区会客厅、私宴厅、茶室、泳池、健身中心、儿童活动区等公共设施,目前众多设施已经实景呈现,可谓所见即所得。 据说,项目已经接待全国数家同行团队参观学习,同行对于印未央的外立面和公区打造均十分认可。 ![]() ▲东原·印未央实拍 ![]() ▲东原·印未央实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