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军人真实的剖腹自杀,装模作样丑态百出,但为何依然乐此不彼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06-23
大家好,我们的阿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声明: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各位,日本人有着浓厚的武士道精神。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的明治维新以后,这武士道精神被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种印象:大和民族动不动就喜欢剖腹自杀。但各位有所不知,日本人这剖腹自杀的习惯,其实来源于中国唐朝。据《唐新语》记载,说武则天时期,有个小官叫樊惎。此人因冒犯了武则天的宠臣来俊臣而被打入大牢。
他的儿子苦于诉冤无门。便在宫门前“引刀自刳其腹”。据史料记载,他的行为很快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给来俊臣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被迫释放了樊惎。此事虽告一段落,但樊惎之子的这种剖腹的行为,却被当时的人称赞,认为他勇气可嘉。而据日本近代教育家新渡户稻造所说,当时的遣唐使很可能也受此感染,便将剖腹行为引入日本国内。
到了镰仓幕府时代,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这种剖腹自杀的行为开始受到追捧,成为了武士道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日本军人真实的剖腹自杀又是什么样的呢?据新渡户稻造所写的《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一书介绍,在江户时代,日本军人多多采用“十文字切”,即在腹部上横竖切上十字花刀。但很多人切了第一刀后,便已经痛不欲生了,很难再切第二刀。所以,到了大正时代之后,剖腹方式改为了“一文字切”。
说白了,就是只在腹部横着切上一刀。但请注意,人的腹部毕竟不是关键器官的所在地很多日本军人切上一刀后,并不会马上死去。还有些人,甚至连下刀都不敢。所以,日本人就发明了介错。所谓介错,就是让一个人站在自杀者的身后。如果自杀者不敢下手,或者没死透,介错就要在他身后补上一刀,让他彻底凉凉。
据永松浅造撰写的《自杀终战殉国者记录》一书记载,在听到裕仁天皇宣布投降后,曾有527个日本军人试图剖腹自杀以彰显武士道精神。但当真的要实施时,很多人却吓得连刀都拿不稳了。还有些人,刀一碰到肚子,就吓得哇哇大叫。更有甚者,用木剑代替了真正的刀剑,然后在肚子上比划一下,装装样子的。所以我才用了装模作样丑态百出八个字来形容他们。
事实上,据《自杀终战殉国者记录》一书记载,二战后的自杀者中,高级军官只占全体自杀者的5%。而且这其中还有大部分人并不是剖腹自杀的。很多战犯,如阿南惟几,还有田中静一等,名义上是剖腹自杀,其实都是一枪毙命。那既然日本军人都如此怕死,为何还依然乐此不彼呢?
我认为原因有二:首先,日本人长期受武士道精神影响,认为剖腹自杀是军人的最高荣耀。所以,哪怕是造假,他们也要来上这么一出,以显示自己的军人精神。其次,很多军人将自杀视为逃脱审判的一种方式。比如说东条英机,他就曾试图开枪自杀,可惜打偏了。他就认为,自己死了就不用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了。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