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发伤寒论|第五讲(32.33)

 心其和顺其然 2021-06-23

第五讲


讲述:白发渔礁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这是非常经典的一条条文。首次提到太阳与阳明合病这个概念。我之前讲过合病,太阳和阳明合病,挑严重的一经治,就可以了,治太阳或者治阳明。这条就是一个例证,很明确。
太阳和阳明合病,必下利,葛根汤主之,不是说太阳和阳明合病肯定会下利,而是要用葛根汤的话,就应该有下利。
下利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葛根汤的下利不是拉肚子,而是便溏。就是大便一天一次,大便不成形,这叫下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34条,后面有下利不止,就是如果拉的严重的话,会有下利日数十行、下利不止、下利清谷这样的字眼出来,如果只说下利,可能只是便溏。所以问诊单里有问,大便怎么样啊?是成型还是便溏的啊?如果便溏就是下利
上节课说到,汗解不得就用下解,如果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整个趋势是下解。小柴胡汤是汗解,大柴胡汤是下解。有的人说,我一看病先辨阴阳啊,辨什么阴阳,不用辩阴阳!一个人发烧感冒,我先辨抗病趋势。人体自身的抗病趋势,是往上抗病的还是往下抗病,救人是想把它汗出来呢,还是想把它下出来拉出来。
一般往上抗病,会有什么症状呢?头痛,发烧,全身痛啊,或者四肢肌肉痛,或者说出汗。能出汗就不会痛,不出汗才会痛。脉呢,就是脉浮。哪些症状提示向下的抗病趋势呢,比如说拉肚子,腹痛,便溏啊,其实就是身体想下解。想下解的时候,可能脉是沉的,人体整个趋势啊想向下。
上解的时候,用桂枝汤是吧,读到后面会知道麻黄汤也可以,这条葛根汤也可以。下解的时候呢,如果腹痛的话,可以用带芍药的方子,带茯苓的方子,茯苓顺势而下,还有带大黄的方子,大黄是最最明显的一个。
第32条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抗病趋势,它既是往上的,又是往下的,因为有下利嘛,葛根汤主之。既有往上的趋势又有向下的趋势,建议你用葛根汤。为什么?因为葛根有一个提水的作用。张仲景喜欢抗病只在单线作战,他不喜欢人体即汗解又同时下解。泄药和发汗药一起吃,可能强壮一点的人没事,吃完拉一次发汗一次好了。但是有些人可能弄完以后会特别虚,所以要集中优势兵力,把病毒把细菌赶出去嘛。
在临床中碰到,有人便溏,说明有向下的趋势,同时有发烧,有出汗,头痛,有向上的趋势,这个情况下就用葛根汤。因为葛根能把下利的水提上去,本来下利的话有一部分津液在肠胃里面,用葛根就能把肠胃里的水提上去,提到肺或者提到表。把下解的趋势阻断,全力上解,这是葛根汤的作用。也是第32条的意思,你看32条有没有说脉呀,有说脉浮吗?没说啊,有说脉沉吗?没说啊,什么脉都没说,为什么?有可能是脉浮有可能是脉沉都有可能的,因为趋势有上有下,说不准。这也是葛根汤比桂枝汤安全的原因,桂枝汤没这个功能。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没有说不出汗,出汗的也是葛根汤,不是说出汗的就用桂枝加葛根汤,还是葛根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边毛孔,虽然有些地方出汗,可能还有些地方堵住了。堵住了以后,表面觉得出汗了,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把水提上来,桂枝去解表。但是提上来以后,毛孔万一还是闭合着的呢,有些照样解不了,反而更烦躁啊,所以桂枝加葛根汤比单纯用桂枝汤更危险。葛根汤里面的麻黄可以确保上面毛孔打开,葛根提上来的水可以用做发汗,不会憋在体内。
有人觉得,出汗用带麻黄的方子有点慌。不用慌,为什么?上节课也说过了,桂枝汤是有汗的,麻黄汤无汗的,那麻黄桂枝各半汤是有汗还是无汗?桂枝二越婢一汤是有汗还是无汗?既有汗又无汗这叫薛定谔的汗是不是?所以这些方有汗没汗都可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把石膏去掉加葛根就是葛根汤,所以有汗一样可以用葛根汤。因为条文里说太阳和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并没有提到有汗没汗。
有的人觉得,有下利,想往下解,是不是下利会有腹痛呢?没有腹痛。读后面会知道,腹痛是芍药证,芍药量大能治腹痛。我们也知道,桂枝汤的条文里一个腹痛也没有。腹痛也好,胃痛也好,都包括进去啦,就是肠胃这边不舒服。用桂枝汤必须是肠胃挺好的,如果胃稍微有点不舒服或者说有点腹痛,那就变成28条啦,就是桂枝去桂啦,服桂枝汤可能是没效的。
既然桂枝汤三两的桂枝三两芍药,也治不了腹痛。葛根汤芍药才二两,桂枝也就二两,不仅用桂枝,还要麻黄发汗,葛根其实也发汗,桂枝、葛根、麻黄三个一起发汗,就二两芍药在这抵消一定副作用,你觉得它还可能治腹痛吗?不可能。所以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证,是没有腹痛的,只是便溏而已。比如说便溏,一天拉两次还凑合,一天拉三次就有点下利不止的味道啦,一般一到两次还能接受,而且没有腹痛,便前不能有腹痛,便前有腹痛就不对了。
 
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有几点要讲,首先我一直强调不能合方,不能加减。我一直强调东汉末年第一戒是什么?戒加减合方。就是说《伤寒论》,《金匮要略》上出现过的方子可以用,没有出现的方子不要用。胡老常用小柴胡加石膏汤,咱们不要去用。胡老还喜欢用什么?比如说桂枝汤加桔梗啊,这种不要去用,不要去轻易的加减。去用张仲景用过的方,千百年来反复用过的,没问题,安全性上有保证。
这些药理到底是怎么样的,它起什么作用是不知道的。不是这个药就治这个病,很明确,不是的,我们还只是在猜测的过程中。
就像今天张熟地说,为什么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没效?为什么小柴胡就有效?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什么道理的。就是小柴胡有效,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没效,经方里没这个方子。张仲景半夏和白术一起用的方很少,基本没有。比如小半夏加茯苓汤,为什么不加白术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也有,桂枝也有,苓桂术甘基本都具备了,为什么没有白术?为什么半夏厚朴汤有茯苓没有白术?为什么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没有白术?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不知道,反正他没用过的我是不用的,因为有可能用了以后,本来能治病的,结果弄得不能治。
你没合方用了以后没效,那证明你方用错了,就是自己水平不够,承认自己错了嘛。有些人总是觉得,方里多一个药,多兼顾一点或者合方多兼顾一点,病就能好,哪这么简单,如果这样的话,张仲景四五十味药通通用下去,每次煮一大锅,什么病不都好了吗?并不是这样的,病是有侧重点的。
人体的正气或者说免疫力吧,是有关注点的。现在科学家觉得疫苗很好,发现什么都打疫苗,真的有这么好吗?不是的。比如被狗咬伤了,去打狂犬疫苗,相当于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注意力,会分散到狂犬疫苗上。为什么疫苗一般是只管一年,一年以后要重打,如果人体免疫系统足够厉害,可以兼顾很多的话,为什么还要忘记呢?直接就永久继承下来就好了。就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的精力不够,才要灵活地应对各种问题。打疫苗后,身体的抗病能力会被分散掉一部分注意力,这时候人体抵抗其它病毒的能力会变差。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疫苗都打一遍,那死定了。
书归正传,葛根加半夏汤,不下利,但呕者加半夏,这里出来一个药证就是呕吐加半夏。我讲课的重点不是推导药证,所以我碰到药证直接就讲出来了,不去详细讲推导过程。半夏有呕吐,也有咽喉异物感,半夏厚朴汤的咽中如有炙脔,是半夏证,然后还有个半夏证,不感觉口渴,喝水少,这几个都是半夏证。所以看到葛根汤证的同时,发现基本不喝水,总忘记喝水的可以加半夏,或者有异物感,也可以加半夏,不一定要呕的。
这里32条,33条,一个下利,一个呕,这两个是一对。我们现在知道,整个消化道从嘴巴到肛门出来是一条通路,可能古人也发现了,消化道有问题,表现在下面就是下利,表现在上面就是呕。所以在黄芩汤条文里,若呕者加生姜半夏,写法跟这条如出一辙。还有后面各种条文,比如说真武汤,四肢沉重疼痛,有下利,后面又说或不下利或呕者,其实这么说是有针对性的,就是下利和呕有点等价的意思,后面讲到的时候我再明确的说一下。
胡老说,如果一个人确定是葛根汤证,他又呕又下利,也可以用葛根加半夏汤。不一定非要不下利但呕者,条文只是表达,可能往下解,也可能往上吐,是消化道有点问题的这个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