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后,美元指数创下自去年3月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长端美债收益率跌至2月以来最低,而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却创下历史新高,如何理解这背后的逻辑?是否意味着全球流动性拐点到来?近期,半导体芯片的表现持续亮眼,影响因素有哪些?芯片短缺的情况短期内能否解决? 6月23日,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和西南证券首席研究员张仕元做客中国财富《交易与投资》直播间,围绕上述话题展开交流。 张仕元做客中国财富《交易与投资》直播间。中国财富网李林摄 6月美联储议息是否意味着全球流动性拐点的到来? 张仕元表示,流动性宽松的环境确实已经过去。当初为了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基本盘,世界各国央行尤其是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给了很大的流动性放量,目前这个时期已经结束了。 杨博光则认为,全球流动性的拐点其实已经提前出现,目前已经是紧缩的开始阶段了。 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 对于拐点给国内市场造成的影响,张仕元分析称,推动流动性上涨的动力有一个下降预期。但是,目前全球经济的复苏还处在演变期,尚未达到预期经济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央行也没有断然收紧货币,全球大的流动性环境还没有根本性改变。市场处在一个高位的整理阶段,也不排除会出现创新高情形。 近期,半导体芯片的表现持续亮眼。影响该板块当前市场走势的因素有哪些?芯片短缺的情况多久能解决? 张仕元表示,半导体芯片板块目前市场走势受美国不合理的产业政策影响。美国贸易制裁使得亚洲尤其是中国周边产业链条受到了很大冲击,目前芯片产能短缺会持续2到3年时间。 他强调,从市场预期来看,不论是美股芯片股还是A股芯片股都有很大上行空间,高点还远没有结束。 在杨博光看来,半导体芯片短缺的情况很早就出现了。很久之前对挖矿矿机的需求,去年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需求以及现在5G、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共同造成了芯片短缺。 鸿蒙概念热度会持续多久?张仕元表示,鸿蒙对于中国产业和经济安全的作用更大,在中国仅有两三家操作系统的背景下,市场又多了一个选项。鸿蒙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信息产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张仕元预期,未来芯片赶超就会像之前家电突围一样,可能难度上更大,但是路径和大格局是可以预期的。无论是芯片还是操作系统,5年以后我们可能会看到当年家电赶超的痕迹。 杨博光指出,目前的芯片半导体会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机会,很多的产业扶持政策都往这个方向上引导。 芯片半导体领域如何选股?张仕元建议,半导体产业链很长,路径会比较艰难,时间也会比较漫长,但是方向是正确的,我们正从传统的芯片领域向高端芯片追赶。整体来讲,芯片半导体领域的群体不是很大,可投资标的并不多,可在传统领域和新兴的赶超领域选一些龙头股。 杨博光则认为,这个板块选股,一要选大市值,在A股中要有地位;二是在应用领域挑中间的代工部分和下游的封测部分的相关股票。 温馨提示:收看直播回放 ,可登录中国财富APP (提示:上述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操作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
来自: 昵称7205634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