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育传真】应用“非暴力沟通”理论系列心理课分享

 gxzenggx 2021-06-2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想让您更懂我——亲子沟通》

柳州铁一中学

张晨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版)》中,强调高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咨询中发现,在学生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较大的是亲子关系,“不良亲子关系”最大特点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没办法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导致很难相互理解。因此,引导学生应用非暴力沟通,向父母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理解父母并帮助父母理解自己,这是高中生面对亲子关系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非暴力沟通,并学会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情景演绎和组内及班级分享,体会父母和自己的感受,了解双方的需要,学会让父母了解自己情感需求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的动机,培养亲子之间良性沟通的习惯。

图片

图片

图片



授课过程

一、活动导入:听指令画图形

活动规则:一名同学在讲台上指挥同学们画图形,其他同学进行两轮画图形。第一轮不能发出任何声音;第二轮可以询问。

图片

教师总结:当我们能够询问的时候,正确率就高得多了。这是因为主动提问、主动表达内心想法能增加沟通的有效性,有效沟通能够增进人际理解,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


设计意图

·导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入主题。

·参考:《心理课怎么玩》 周隽 著

二、情景演绎,体会感受

图片

活动:定格式情景创作

问观众,小A接下来会怎么做呢?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呢?

可能的回答:小A保持沉默,任由家长继续数落;小A顶撞,和家长吵起来。

教师:应观众需求,请我们的演员把接下来的对话和剧情演绎出来。

演完之后,问小A的感受,问家长的感受。感谢演员的演绎。

教师:我们发现,当我们受到家长的指责时,会感受到委屈等情绪,下意识就会想要辩解、反抗或者沉默应对。但这样只会引来家长更大的误解,促使家长的愤怒情绪增大,引来更大的冲突。

图片

如果要改变这个现象,该这么做呢?

可能的回答1:

学生:跟父母沟通。

教师:对了,要沟通,那么请问,具体你该说些什么,要怎么说呢?

(这时候学生会回答出非暴力沟通的部分要素,教师对此给予鼓励,并引出非暴力沟通理论)

可能的回答2:

学生:讨好

教师: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呢?

学生:因为父母就是想要我们获得好成绩,先讨好他们,顺着他们的意思去说,他们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教师:你能够从父母的语言中看到他们的需要是什么,这很厉害!但是讨好这个方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委屈/不舒服/不平等……

教师:这里还有另一个能让我们平等与父母交流,又不会让我们感到那么委屈/不舒服/不平等的情绪,就是非暴力沟通。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自己和父母内心的感受。引出向父母表达自己内心期待和需要的重要性

三、介绍理论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上过两节非暴力沟通的课。

图片

教师:大家还记不记得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呢?它们就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1.观察:观察事实和对方行为、情绪、感受等。

2.感受:不加评判地说出对方的感受。

观察加感受就是理解对方的过程,这时候对方感受到被理解,情绪也会逐渐平复下来。

3.需要:说对方的需要;说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4.请求:用请求的方式将“达成良好结果的方式”表达出来。

需要和请求就是帮助对方理解我们的过程。


设计意图

·介绍理论,为接下来理论应用做准备。

·参考: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研室韦献华主任的评课

四、应用理论

小组讨论:

(1)请大家就小A的事件,把你们观察到的下面几点内容写下来:

1.家长的需要和感受

2.小A的需要和感受

3.小A想要和家长协商达成的结局

(2)应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重写小A的剧本,将可能的对话写下来。

写完后,全班分享可能的对话和可能的结果。

图片

教师总结:从大家的演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我们去体察父母的感受时,父母会逐渐平静了下来,接着他们就会尝试着去倾听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最终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了两个人都满意的结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应用非暴力沟通。

五、总结升华

教师:因为我们和父母之间看待事物的方式、思维方式、生活经历等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之间会很容易产生冲突。

但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爱是没有差异的。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多多真诚地倾听父母,多多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让这份爱流淌在我们之间。

图片


设计意图

·总结升华主题

图片

图片



反思

这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不是不会换位思考,也不是不清楚父母和自己的感受是什么,他们只是不善于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更多强调为什么要表达需要和感受,以及表达需要和感受之后会对自身有什么好处,会对事件有什么帮助。

采用非暴力沟通理论进行授课时,最大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表达自己或对方的感受时,要客观且真诚,不能加以评判。我的做法是当学生出现评判的语句时,我会询问全班,听到这样的话,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当学生体会到感受之后,可以继续引导其换个方式表达,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就可以直接说正确的表达,之后再强调:“如果我们说出来的话在对方听来是分析、批评,或是暗示有错,对方可能就会更生气,不想听你继续表达了”。这就是不被理解的感受。所以我们要真诚且客观地表达,才能够达到理解对方和帮助对方理解自己的目的。

图片


人际沟通课

在一开始的“人际沟通”课中,由于我自己对非暴力沟通理论也不是很熟悉,因此会总想要让学生紧贴这四要素一一地表达出来。有一次课中,学生就很直接地跟我说这些话好“绿茶!”即不贴近生活,不像人话。而且我发现学生不是不会用,只是不愿意用。因此我便转为强调非暴力沟通的本质——重视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用请求的方式表达想要达成的结果。

图片

愤怒表达课

在“愤怒表达”的课中,因为非暴力沟通强调:“不是这件事导致愤怒情绪,是你对这件事的认知(即评价)导致了愤怒情绪的产生”,因此本课重点不仅在于要重视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也在于引导学生学会不加评判地表达。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