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柳,中国最神奇的海岸

 寻梦游仙 2021-06-24

从台北坐车,大约半个小时就来到位于台北县万里乡野柳村的海边。初听到野柳的名字,实在是无法把它和大海联系在一起。野柳是一片举世罕见的海岸,海岸边上众多的蕈状岩,屹立成群。

野柳海岸是台湾北部一个伸入海中的山岬角,岬角有如海龟蹒跚离岸,匍匐于海面之上,做翘首拱背欲游出海之状,因此野柳海岸又有野柳龟、野柳岬、或野柳半岛之称。

进入野柳景区,沿着步道前行,一路尽览奇特地质景观。礁石是海岸边常见的石头,真正可以称得上奇特的并不多,但野柳的礁石则不同,野柳的石头很怪,怪到了充满艺术气质,令人叹止。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野柳海岸的礁石,都有一种无何挑剔的独特的野性美。这里的奇岩怪石,都是历经千万年不断地接受海水及海风的洗礼,才被雕琢成今日这番绝色之姿。

波浪的侵蚀,岩石的风化,海陆相对运动等地质作用,产生了野柳这一神奇的海岸地貌。在这里,举凡海岬突岩、海蚀洞、海蚀台、海蚀崖、溶蚀磐、海蚀沟等景观,应有尽有,举目所见,皆为鬼斧神工。

据说,在两千万年前,由于地球造山运动的挤压,野柳的地壳出现了断层,原来的海底被挤压凸出地表。经过海水和风雨的不断侵蚀,破碎的断层带凹入内陆形成了海湾,而中间突出的部分则就成今天的野柳海岬。

野柳海岸边的单面山、海蚀崖、海蚀洞是由海水不断的冲刷,东北季风不停地吹拂,使原本沉寂在海底的古生物坚硬结核风化出来。当坚硬结核周围的软岩层被侵蚀之后,坚硬结核呈现出不同形状露出地表。

这些不规则状的坚硬结结核,创造出了野柳这片神奇的海岸。人们在惊叹之余,依照这些石头的形状为之命名,便有了蜂窝岩、豆腐岩、蕈状岩、风化窗、姜石等世间罕见的地理景观。

游览野柳海岸,首先来到的是与陆地相连的第一区,这是奇石最多样的地区。在这片海蚀平台上,因岩层的不同,所风化出来的石头形态也大不相同,靠近海岸的是形如老姜的姜石。

隔着一条直敞敞的海蚀沟,沟的内侧则是大片凹凹凸凸的风化窗。再向内延伸,则是形似蘑菇的蕈状岩。蕈状岩在野柳海岸的奇石中数量最多,且最引人关注的奇石。

在野柳海岸若要论最独特的,则非烛台石莫属了,全台湾惟野柳有之,全球亦属罕见。烛台石位于海岸和山丘的交接处,秋冬时节的东北季风吹起的巨浪,将烛台石的表面洗得光滑圆润。

岸边的礁石终年受到海浪的洗礼,在漂洗千万年后,水流不断沿着坚硬的结核外围冲刷侵蚀,渐渐雕出圆锥状的石形,中央高点露出的坚硬结核如同烛火,形成了一座座惟妙惟肖的烛台石。

姜石是钙质砂岩构成的,其高度比蕈状岩还低,有可能是蕈状岩柱石裂后顶端崩解下来的,也有可能因地形的坡度和海浪当时在该位置的磨蚀方式所造成的。

在蕈状岩顶部或纯钙质砂岩上布满了如蜂窝般的小洞穴,这是野柳海岸常见的蜂窝岩。这些小洞穴是由于海水漩流的磨蚀及水压,迫使孔穴中的空气造成爆破效果,在钙质砂岩上留下大小不同的孔洞。

野柳海岸的烛台石、蕈状石、姜石、蜂窝石等象形岩石,造型各异,引人入胜。在这里,你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能让你发挥随意的想象,不同的角度、不一样的方位,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在野柳海岸众多隆起的蕈状岩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突起于斜缓石坡上的女王头,女王头髻发高耸、微微仰首、美目远盼,姿态绝美,极具神韵,令人不由赞叹自然神工之美妙。

女王头是野柳的地标,凡来野柳海岸的人们大多也都是冲着女王头来的,在众多的岩石中,我一眼就看出了两米多高的女王头,她高高挽起的发髻,细长的脖颈,尤其看她的侧影,更显得高贵典雅。

海岸边的蕈状岩从突出地表开始,在不断风化的过程中,经历了无颈期、粗颈期、细颈期,随着海浪的侵蚀,蕈状岩的颈部会越来越细,当它的颈部无法支撑头部的重量时就会断裂,结束蕈状岩的一生。现在的女王头已进入了暮年,有地质学家预计20年后,女王很可能断颈而亡。

野柳海岸是一处被海浪雕塑形成似人像物的各种奇特形状的海岸,海岸上奇岩怪石密布,种类繁多,各尽其妙。这里的海岸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第二名。

站在野柳海岸,天空密布着灰色的云,海上吹来的风很大,层层的波浪从远处涌来,与岸边的礁石碰撞,掀起白色的泡沫,给人惊涛拍岸的感觉。野柳,是海和风的写意刻画,大自然的灵异斧凿,造就了千奇百怪的瑰丽景象。

当我再次环视四周耸立于海蚀岩床上姿态奇异的岩石,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造工之美妙,竟然可以赋予这些石头如此的神韵。对比平时所看过的海景,这里算尤为独特的,实在是不虚此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