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海公园,荟萃北国风光与江南秀色的园林

 寻梦游仙 2021-06-24

迎着初春里萧疏的冷风,我来到了帝都的北海公园。“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熟悉的儿歌在耳畔回响,童孩时代的记忆在脑海里回放,歌中描述的这个地方就是北海公园。

我曾多次来过北海公园,今天站在公园的湖畔,眼前的一切似乎是那样的熟悉而又那样的陌生。走进公园,诺大的湖面上碧波浩渺,一阵风吹过,水面上泛起闪闪潋滟,一枝枝刚吐出新芽的柳枝随风飞扬,飒飒作响。

北海公园位于故宫的西北面,南与中南海咫尺相望,公园共历经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朴的亭台楼阁四水环绕,洁白的白塔倒映在水中,远远望去,上下天光,交相呼应,美不胜收。

北海公园是根据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建造的神仙宫苑。相传,汉武帝建造宫苑时挖池堆土,开渠蓄水,建造了“太液池”。以后的帝王在建造宫苑时,也都基本沿袭这一做法,修建“一池三山”,以求长身不老,祈祷国泰民安。

据史料记载,辽太祖建都燕京时,这里是一片名叫“金海”的湖泊,水中有座“瑶屿”小岛,或许就是北海和琼岛的前身。金灭辽后,金世宗仿照宋都汴梁的艮岳苑,从汴梁艮岳苑运来大量的太湖石,以琼岛为中心,修建了大宁宫。

从金代起,北海就成为了皇家的宫苑。清灭明后,为了维护民族统一,保障边疆的安定,崇信佛教的清世祖在琼岛上建造了藏式白塔。雄伟壮丽,风格独具的白塔成为了北海公园的象征。

乾隆六下江南时,命随行画师将江南名园摹绘成册,携图而归,并以图为蓝本对北海公园进行长达数十年的扩建。在扩建过程中,保留了早期神仙宫苑时的基本形态,而且还把我国的寺庙园林、江南园林有机地融合在皇家宫苑之中。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它集皇家园林、寺庙园林、江南园林、自然风景为一体。它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使粗犷的北国风光与典雅的江南秀色在这里交融荟萃,相得益彰。

沿湖而行,便是连接与烘托琼岛的永安桥。永安桥建于元代初年,它是一座以雅洁、精巧取胜的连拱汉白玉石桥。在桥的南北两端,各竖有彩绘牌坊一座,名为“积翠”和“堆云”。

走过永安桥,穿过堆云牌坊,便登上了琼岛。古色古香的琼岛集中了北海公园主要的园林建筑,岛上的建筑布局是以白塔为中心,岛山的地形呈南缓北急的趋势,造景的气氛是东疏西密,前喧后寂。

琼岛上古典建筑鳞次栉比,绿树红墙风光旖旎。琼岛的南面建筑是典型的寺庙园林,古老的苍松翠柏映入眼帘,隐隐约约中几处朱红的亭台楼阁掩映其中,尽显皇家气派。

堆云牌坊后面是琼岛上的永安寺,永安寺建于清朝顺治时期,这座寺庙原名白塔寺,乾隆时期改为永安寺。永安寺原为喇嘛诵经之所,清代帝后来北海游乐时常来此处烧香拜佛。

永安寺依山就势而筑,共分三进三上殿宇,前殿为法轮殿,中殿为正觉殿、上殿为普安殿。进入永安寺,拾阶而上经法轮殿、正觉殿到普安殿,最后至白塔,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层层升高,绿树掩映,金碧辉煌。

在正觉殿前坡下有涤霭亭、引胜亭,两亭内各有一座石碑。引胜亭碑上刻有《白塔山总记》,涤霭亭碑刻是《塔山世面记》,两碑刻均为乾隆皇帝御笔,叙述了北海历史变迁和塔山的四周景物。

正觉殿前陡峭的平台上建有云依亭、意远亭,两亭互为对称。中国古代建造寺庙讲究重叠有序,规则严整,中轴对称,北海公园中的众多亭子使中轴对称与均衡园林在艺术风格中融为一体,为寺庙建筑增添了许多的灵气。

穿过香烟袅袅的永安寺,一路拾级而上,来到了琼岛最高处的白塔前,仰望圆型的白塔,塔基浑厚,圆顶高耸,雄伟壮观,直刺蓝天。居高临下,凭栏远望,可以俯瞰北海碧波潋滟,水天一色的风光,又可环视周边景致。

向东南远眺故宫和景山,向西南遥看中南海,向北遥望什刹海,视野开阔,令人兴趣盎然。不知当年帝王登临此处,可有君临天下,仿佛“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自豪感或优越感呢?

位于琼岛之巅的白塔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它始建于清初顺治时期。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

塔的形制和其他地方的佛教白塔大致相同。白塔为须弥山座式,塔基为折角式须弥座,座上为覆钵式塔身,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龛,内塑红底黄字的藏文图案,含吉祥如意之意。

白塔是一座舍利塔,塔的宝顶设有双层铜制伞盖,伞盖边缘悬着14只铜钟,宝顶上置有鎏金火焰宝珠塔刹,塔刹上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从永安寺山门至白塔,层层递高,构成了琼岛的中轴线,给人以层出不穷,壮丽宏阔之感。

悦心殿位于琼岛前山西侧,它是清帝游园时休息和召见大臣的地方。悦心殿后院的庆宵楼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皇太后来北海观赏冰嬉活动的休憩之处,庆宵楼与悦心殿同时修建,分上下二层前后出廊。

琼岛北面的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浑,组合丰富,多样统一。俯瞰山下,一条狭窄的长廊蜿蜒而过,画梁雕栋,曲折迂回。远处,小桥流水,鸟飞柳浪,风光旖旎,诗情画意,让人陶醉。

游玩于琼岛之上,无论循洞潜游或沿山道而行,都能让人感觉到峰回路转,步移景异的神山圣水,海上仙境的神秘气氛。顺阶而下,满目的景致彷佛都是历史的尘埃,点点滴滴,悠悠而来。

半圆形的延楼游廊东起倚晴楼,西至分凉阁,长约300米的游廊分为上下两层,抱于琼岛北麓的北海湖畔。游廊中部还有碧照楼,楼前是昔日帝后登舟泛湖的码头。碧照楼后是漪澜堂,这里是帝后泛舟、垂钓后,休息、进膳之所。

延楼游廊是仿镇江金山寺而建的观景廊,它宛如一条彩带,把琼岛和北海紧密地联系起来,扩充了蓬莱仙境的内涵,吸纳了金山寺包山创作手法的佛教底蕴,起到了烘托山光水色的作用。

北海公园的琼岛以它特有的景色闻名天下,早在金朝金章宗时期就将琼岛的景色定为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在琼岛东麓立有琼岛春阴碑,碑额篆书御制,碑的正面楷书大字“琼岛春阴”,其余三面皆刻乾隆帝行书诗句。

北海公园是充分利用水面而造园的典范,这里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大水面的处理上,琼岛偏坐于北海整个水面的东南,这就避免了居于湖心的呆板局面,它和东南角的小山及西南的团城形成夹峙湖面的南北之势。

北海公园的水面布局,既有琼岛东南侧的一弯曲水,潆回环抱的中型空间,又有琼岛西面的大片水面,构成了辽阔舒展的大空间,增加了湖面的层次感和深远感,增添了整个园林画面的变化。

在小水面处理上,北海公园也称得上是古典庭院水局的典范。这里池水平澈若镜、池边亭榭廊台,水中游鱼戏底,粼粼波影。滢滢湖面上呈现出江南水乡素秀的风貌,勾勒出一幅水态丰盈,自然生香,清幽若画的水岸景观。

或许是公园里风景太过美丽,我似乎忘记了初春的寒冷。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古老的砖墙,不经意的,我突然觉得有些暖洋洋起来。山水之间,嶙峋的古树苍劲遒丽,静静屹立。

一阵寒风掠过,平静的湖面上开始碧波荡漾起来,湖岸上一株株透着泛黄的柳条似少女的秀发随风摆动,彷佛卖弄着她们曼妙的身姿一般,令人生羡。此情此景,漫步在这优美的景致中,眼前的一切如诗如画,让我久久不愿离去。

行走北海湖东岸,见水中立有一座坞房,这是建于明朝天顺年间的北海公园船坞,它是明清时期皇家停泊龙舟凤舸的地方。这座船坞是京城仅存的最古老的皇家船坞,也是目前古典皇家园林内保存的罕见的明代藏舟浦。

北海北岸的天王殿在明代为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时重修,成为一座十分精美壮观的佛寺。殿门外建有一座华丽的琉璃牌坊,殿门内砌有三道琉璃门墙,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慈真如宝殿和琉璃阁。

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彩色琉璃砖砌成,壁的两面各饰有九条戏珠于波涛云雾之中的蟠龙。九龙壁的正脊、垂脊、岔脊、简瓦、陇陲、滴水、线砖的琉璃彩砖上都有龙的图案,整个九龙壁上有635条龙。

在北海湖西北的水中建有五座前后错落有致的亭子,这是公园内著名的五龙亭。此处原是明代泰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时期在这里建造了五座亭子。五亭主次分明,飞金走彩,曲桥连缀,若浮若动,酷似游龙戏水。

中间最大的龙泽亭是清代帝后钓鱼、赏月、观看焰火的游乐之处。而澄祥亭、滋香亭,涌瑞亭、浮翠亭分别在龙泽亭左右两侧对称而建,这四座亭子的亭檐都呈方形,它们是群臣陪伴帝后玩耍的地方。

五座亭子都是深蓝色的亭顶,朱红色的亭柱,还有汉白玉的护栏。亭子的横梁上、顶板上都刻着龙、画着龙,似乎是龙的天堂,真是惹人流连梦绕。亭阁之间由洁白的石桥和栏杆相连呈娇美的曲形身段,显得异常秀美。

五龙亭旁的阐福寺在春日盛开的李花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阐福寺的殿内原来供有身上嵌有无数珠宝的白伞盖佛,后被八国联军所毁。如今这里成为了园林经济植物园,院内种有数百种珍贵花木。

北海公园西北角是一座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方殿,这座方殿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孝圣皇后祝寿祈福而修建的小西天。方殿的四周清流环绕,四面水渠上各建有一座石桥,桥前各建有一座琉璃牌坊,水渠四角建有一座方亭。

在方殿内的正中设有一座假山,象征着佛教中的须弥山,山上有南海观世音和象征八百罗汉的塑像,假山上怪石嵯峨,古塔耸立。须弥山后上方“极乐世界”四个大字是乾隆皇帝御题。

北海公园是帝都划船嬉水的圣地,由于现在还未到划船的季节,整个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空空荡荡,所有的游船全都整齐地停在岸边,这些停泊的小船构成了北海公园一道美丽的风景。

沿着蜿蜒的湖岸步道,我由西门走出公园,其间我又转头回望一眼。那引人入胜的北海公园,蓝天碧水,亭台楼榭,寺庙殿堂,夏日高照,交相辉映,湖光山色,风情万种。

北海公园仍有许多景点没有看完,只好怀着美中不足的遗憾辞别公园,也许它依旧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个念想,希望我下次再来。美如画屏的北海公园,将会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