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城智库|全球新经济发展引领极:美国“三硅”基准研究

 GEI新经济瞭望 2021-06-24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美国“三硅”是指硅谷、硅巷、硅滩,其中最著名的“硅谷”位于旧金山湾区南部,被称为“西岸模式”;“硅巷”位于纽约曼哈顿,被称为“东岸模式”;“硅滩”位于洛杉矶都会区,被称为“硅滩”模式。目前,“三硅”已成为全美最活跃的三大创新创业生态圈,引领着全美乃至全球的新经济发展。

图:美国“三硅”概况

一、硅谷:全球颠覆式创新中心

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北加州,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核心地带面积约800平方公里,人口300余万,人均产值高达122172美元,其中北加州第一大城市圣何塞(San Jose)为硅谷的中心。形成至今,硅谷已成为世界高新科技引擎与全球颠覆式创新中心。

1、产业迭代升级助推前沿业态蓬勃发展

硅谷把握每次科技和产业变革,产业结构不断迭代升级:从50-60年代的军工电子产业到70-80年代的半导体、计算机硬件产业,再到90年代的软件互联网产业。进入21世纪,硅谷从计算机、互联网、集成电路等领域加速向大数据、智能硬件、纳米科技、清洁技术、生物技术升级,目前已成为全美高科技产业大本营,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占全美1/3、电子计算机占1/6、导弹和宇航产品占1/5。

2、爆发成长企业梯队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

硅谷是优秀企业的栖息地,围绕生物技术、互联网、新能源等容易出现技术与模式创新的领域,每年新创企业超过15000家,并具备快速成长为瞪羚企业的潜力。独角兽企业高速增长,2017年新增12家,占全球36.3%。同时,诞生了20家世界100强科技企业,拥有苹果、谷歌、英特尔、惠普、Facebook等“龙企业”。完善的企业梯队使硅谷成为孕育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也是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3、改变世界的创新思想是硅谷的发展源泉

来自创业者“改变世界”、“质疑权威”、“拒绝平庸”的创新思想是硅谷发展最重要的动力。硅谷的创业者追求的是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通过多次尝试、不断“试错”和对创意进行持续打磨而走向成功。如苹果的理念就是改变世界使用技术的方式,而谷歌则是收集和整理全世界的信息使之容易搜索。凯文·凯利等未来学家不断思考未来世界和科技发展的方向,通过著书演讲来传播思想理念。

4、创新生态是硅谷新经济发展的永动机

在硅谷,创新是把技术拿到市场上实现商业价值并得到迅速传播。硅谷产业的起点在应用研究,核心是形成了“世界发明—硅谷开发—全球应用”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实现投资者、创业者和技术人员的多向流动和角色互换。硅谷紧抓美国“外引型人才战略”的每次机遇,成为全球科技人才最集中的区域,移民企业家和技术人员将其母国与硅谷相连接,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硅谷企业通过国际专利合作、在全球设置研发中心等方式实现开放式创新,与高校建立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最为关键,通过立法来支持大学、企业与政府进行联合研发。其中,斯坦福大学最具代表性,其技术转移许可办公室加速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移,也使高校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超级天使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率,硅谷集聚了全美55%的风险投资和85%的天使投资,这些超级天使不仅进行投资,还利用个人资源和市场影响力为创业者带来行业经验、商业理念、运营经验等,以降低创业风险。

图:硅谷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二、硅巷:“城区化”全球创新中心

“硅巷”诞生于互联网科技兴起的1990年代,发源地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和23街交汇的熨斗区和周边街区,是移动信息技术企业群所组成的虚拟园区,没有固定边界。目前,硅巷已集聚超过500家初创企业,成为继硅谷之后美国发展最快的第二大互联网技术中心。

1、科技创新企业助推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硅巷目前共有10080家创业企业、234家投资机构、122家孵化器与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链条非常完善。新媒体、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业态发展迅速,科技公司6年累计增长23%,创造纽约58%的新增就业岗位,科技行业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纽约第二大产业。硅巷在娱乐业、大健康领域拥有如Fan Duel、Zoc Doc等众多独角兽企业,在电商、互联网金融和数据服务领域涌现了如Blue Apron、MongoDB、Tumblr等多家市值过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谷歌、推特、微软等科技巨头相继设立研发中心或第二总部,硅巷已成为全美第二大创新创业高地。

2、创新城区形成强大的资源集聚能力

硅巷的创新在城市社区,为给创业者提供更多创业空间,便不断将城区内的传统工业厂房和废弃场地进行改造提升,形成科创社区、创业社区等。社区为创业者提供休闲设施、交往场所、风味餐厅等多样化服务,创新空间更加开放、更易获得。无边界创新城区模式增强了硅巷对创新创业要素的吸引力,也让老城区更具美丽,更以交往。

3、“科技+”为传统产业赋予新活力

硅巷依托纽约金融、医疗、文化娱乐、旅游等众多优势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科技产业溢出效应,以“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如2009年实施“纽约媒体2020计划”,运用科技手段巩固纽约在全球影视、广告、音乐、图书等媒体行业的领先地位,推动社交网络、游戏、移动娱乐等新兴产业领域蓬勃发展,为纽约“世界媒体之都”赋予新内涵。

三、硅滩:风景最美的创业高地

硅滩是对沿洛杉矶海滩布局的创业社区的一个统称。自2012年,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涌入大量科技创业企业、孵化机构和投资机构,形成了集高科技、文化娱乐和媒体产业为一体的创新高地。硅滩也逐步发展成为“全美景色最优美的创业圣地”和仅次于硅谷与特拉维夫的“世界第三大生态圈”。

1、高校成为创新创业的不竭源泉

洛杉矶拥有118所高校,100万余名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源头。高校为创业人才进行辅导并提供项目支持,运用强大的校友资源帮助学生链接创业资源,如南加大启动了创业车库计划,学校董事和校友会赞助学生创建公司并对有潜力的初创公司进行投资。同时,洛杉矶政府联合高校建设一批以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科研技术成果诞生并衍生出一批高质量创业公司,如喷气推进实验室就培育出大批航空航天领域的创业企业。

2、形成以软服务为特征的创新创业生态

洛杉矶集聚了大量专业服务公司,创业服务、科技咨询、技术转化、投资、商务服务等机构通过为企业和人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效率,典型代表是享誉全球的科技智库兰德公司。空间数据基础建设网站计划的推行,通过整合企业、基础设施与商业数据,向创业者开放以降低信息搜集成本。洛杉矶地区商会还同洛杉矶郡小企业发展中心合作成立新技术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业务发展所需服务。政府创办的孵化器有效的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并进行指导。

3、科技与主导产业融合催生产业裂变

硅滩产业格局受洛杉矶航空航天和娱乐业的影响,创业企业集中在泛娱乐与大交通领域,“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巨头企业分支”企业梯队基本形成。一是利用“互联网+”来提升娱乐产业,社交媒体、新影视、先进航天、未来交通等业态蓬勃兴起,涌现出社交媒体Snapchat、流媒体HuLu、约会应用Tinder、先进航天SpaceX、未来交通Hyperloop等著名企业。二是利用“智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以现实头戴设备制造商OculusVR等为代表的3D技术、人工智能、影视后期、虚拟现实、大数据等初创企业,给好莱坞电影带来巨变。同时,强大的产业配套也使谷歌、Facebook、YouTube、美国在线等科技巨头均在硅滩设立分支机构。

四、美国“三硅”发展启示

1、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结合推动“硬科技”转变为生产力

新经济的创新体现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美国“三硅”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的共同点就是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同等重视,尤其是对于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创业,模式驱动的创业更容易成功。如硅谷的Facebook、Uber等独角兽企业,正是颠覆以往传统商业模式实现爆发式成长;硅滩的约会应用Tinder、未来交通Hyperloop等企业,均体现了“技术+产品+场景应用”的商业模式。在创新创业发展中,要侧重培养“硬科技”创业者的商业思维,同时也要加大政策支持一批以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爆发式增长的企业,营造“硬科技+软创新”的良好氛围。

2、创新创业与传统优势产业跨界融合不断试错催生新业态诞生

新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产业跨界融合,通过跨界融合能够集合不同行业的优势,形成新的业态并带来爆发增长。在跨界融合过程中,通常是以海量变革式创业试错不断引领产业变革,实现前沿技术迭代与原创新兴产业演化。无论是硅巷的互联网科技产业,还是硅滩的“智能科技+”新兴业态,均为创业企业与当地传统优势产业相融合发展的结果。随着物联网、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生命技术等前沿技术不断涌现,需要鼓励产业链上下游、跨行业大中小企业做好融合、融通发展,不断裂变新的产品,推进新技术、新模式应用。

3、打造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是服务大众创业的关键路径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能够保证创新要素始终处于良性循环,并呈现出流动性、开放性和协同性,为企业指数级增长提供支撑,美国“三硅”的发展离不开其完善成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要营造全方位、全链条、全系统的创新创业生态,一是实现要素循环流动,形成“科研人员—创业者—投资者—创业导师”的人才循环、“高校/企业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的技术循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的资本循环;二是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交易、知识产权、科技咨询、产学研合作,引进和培育一批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要推进园区“云、网、端”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科技楼宇、联合办公空间、创业社区等新型创业孵化空间产品,降低科技创业成本。

4、具有洞见力与链接力的创新创业群体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基石

伴随产业运动规律从分解、融合到跨界,新经济的运行规律逐步从产业价值链向新经济生态演进。在生态观条件下,各类创新主体、资源要素都积蓄着不同的能量,一旦越过发展的“奇点”,产业就会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爆发式增长,新商业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新经济创业者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要有超然的洞见力。从美国“三硅”的发展看,变革创业者、社会企业家、天使投资人、战略科学家与战略咨询师等群体作为最具洞见力、链接力的群体,成为其创新创业爆发的重要基石。培养具有洞见力的创新创业群体,关键在于打破以往传统以技术人才为主的创业路径,通过高端链接集聚一批变革创业者、社会企业家、天使投资人、战略科学家与战略咨询师,形成资本、思想、技术、人脉的合力。同时,通过从商业角度思考创业生存、企业发展,用群策群力的方式激发创意,用反复概念验证不断打磨商业模型,形成一批引领发展的高质量创业企业。

5、一流大学形成的资源链接机制推动知识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变

在创新创业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人才高度集聚的大学走到了社会中心,成为区域、国家创新的引擎。一流大学与一流科技园区相辅相成,师生创业、咨询教授制度、天使投资机制等不仅代表了人才、资本、技术的双向流动,还建立了与资本跟着人走的机制。斯坦福可以说是硅谷诞生的摇篮,培养了包括惠普、谷歌、雅虎、耐克、逻辑、特斯拉、火狐、英伟达、思科、EBAY等众多高科技公司领导者及创业人才。对高校资源密集地区,一是要支持本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二是注重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与本地产业对接,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研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对接,构筑“本地高校本地产业”双向互哺机制。三是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6、科产城人深度融合是提高创新创业承载力的关键

未来科技园区、产业高地、创新中心等载体的发展走向是实现“科、城、产、人”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具备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的科技创新超级综合体。在美国,无论是硅谷的区域形态还是硅巷的城市形态,都彰显了科产城人高度融合的状态,硅滩老城区改造而成的科创社区也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实现城市文化与科技创新创业完美融合。当前,创新中心的空间发展不再是单一的空间规模扩张,而是通过城市改造或城市扩张等建设集研发、学习、文娱、生活、商务、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科创社区,通过“创新创业+生活娱乐”的居住创业一体化来打破时空限制,集聚高端人才、资本、技术资源。


END

本文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