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城智库|为“新经济”追本溯源和正本清源

 GEI新经济瞭望 2021-06-24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一组文章之中,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往往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经过多年发展,当前对于新经济的认识需要有新的认识与共识。但如今很多时候,“新经济”往往被简单、粗暴地理解为互联网经济,还有的完全把“新经济”与“工业经济”对立起来,稍微高级的理解是把“新经济”理解为创新经济或高新技术产业等。实际上,“新经济”不单纯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新的经济范式,还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段位与思维;究其本质,需要有“三位一体”的理解与把握。

一、从正向到逆向:一种消费决定生产的(人本)经济

如果说,在工业经济条件下是生产决定消费、供给决定需求,那么新经济则是一种消费决定生产、需求决定供给的经济。这种“从正向到逆向”的原因,在于当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工业化大生产对人的异化程度逐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与消费水平均快速提升,催动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向生活方式决定生产方式方向转变,经济增长的动能来源更加强调反向资源配置的逆向创新。这个“反向”是市场交易的、商业应用的、场景服务、终端产品的反向;这个“逆向”是从产业化、转移转化、商业化、共性技术到基础研究的“逆向”;这个“创新”,是创意或原创思想引领的、快速迭代的创新。更进一步说,从人类经济发展史的视角来审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上升曲线,正是由于生产批量化的“决定作用”让位于需求多样化的“引领地位”,大规模资源投入让位于生产技术构成的快速迭代,新经济才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更高段位。当前,大家对“场景革命”的认知与推崇恰恰是最佳的印证,因为从“场景”出发就是从市场需求出发考虑消费体验。与此同时,互联网经济并非新经济的全部或核心,互联网经济更多的是通过虚拟空间的运用打破了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的局限,使得很多企业从原来局限于区域“小市场”的滚动发展升级到面向全国、全球“大市场”的爆发成长。总之,只有围绕着人的体验、人的价值出发,不仅将人的需求作为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再造的着眼点,还将人的价值转化为创新价值、商业价值或社会价值,才是真正的新经济。

二、从单边到双边:一种生产消费通吃的(服务)经济

如果说,工业经济的工业代表了生产、行业、供给,商业代表了消费、市场、需求,那么新经济是一种将工业的生产与商业的服务融为一体的经济形态。这个“从单边到双边”,几乎可以理解为从单边的工业思维到双边的产业思维。那么,这个“产业思维”便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行业与市场、生产与消费、工场与场景的结合。某种意义上,新经济之所以能超越工业经济,不在于新经济在产业业态上、经营形态上、技术构成上、产品内涵上比工业经济高了很多,而在于把服务业置于制造化、产品化的基础上,对传统商业范畴的产业价值链进行了链条整合与价值再造。譬如,目前的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以及产品即服务、制造即服务等等,都是最佳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所谓工业经济与新经济孰优孰劣其实无需争辩,因为两者的内涵、外延并不具备可比性。与此同时,最好的商业模式、最极致的消费品,一定是把买卖嵌入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而不是需要经过多级的销售渠道。所以,为什么新经济的产业业态更加丰富、商业模式更加新颖、成长速度更快、想象空间更大,关键在于通过供需两端的产业整合、价值再造让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快速的无缝衔接。

三、从边界到跨界:一种打破产业界限的(生态)经济

如果是从正向的、单边的角度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往往其资源投入、产能水平、能耗指标、税收效益是通通可以测算的,这种“可测度性”自然也就影响了产业发展的边界与经济增长的极限。在此逻辑思维下,大家往往讲围绕最终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哪些产业,以及哪些细分产业领域、产业业态,最后是微观的商业模式。但如果从反向的、多边的角度,才有更多具有想象力、爆发性的跨界融合空间,这就是从有边界到有跨界。新经济条件下,强调各次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论让位于强调各种业态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论,强调分解融合的产业领域让位于强调跨界融合的产业形态,在往下是产业业态、产业业态之下是商业模式。这其中,并非只有高技术产业才有新经济属性,很多现代服务业都能通过加强科技属性、平台属性、跨界属性等成为重要的新经济代表性产业。与此同时,只有通过产品跨界、技术跨界、市场跨界、资本跨界(产业整合)、产业跨界等,才能形成“自组织自成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新无所不在”的生态经济。

总而言之,新经济的本质是一种消费反向决定生产的、生产消费两边通吃的、打破产业界限的经济形态及其发展范式,具有鲜明的人本经济、服务经济、生态经济色彩;它源自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是对工业经济、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和超越,而不是将其替代和与之对立。只有从新经济的本体上“追本溯源”,才能为新经济的本质“正本清源”,进而在新经济的带动下实现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与高质量发展。

END

本文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