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淄博以“超常规”空间战略调整抢占“超周期”战略突围空间

 GEI新经济瞭望 2021-06-24

近日,淄博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优化部分功能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淄博市委江敦涛书记在全市部分功能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调整优化动员会议上做了讲话,为淄博超常规”空间战略调整抢占“超周期”战略突围空间拉开了序幕,也为地方政府加快新一轮城市化发展与新一轮开发区整合提升吹响了号角。总体而言,呈现出如下四方面特点与亮点。

一、以功能区整合突破行政区壁垒

长期以来,行政区、功能区、政策区相当于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行政区具有强大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但社会事务与社会建设工作压力较大、包袱较重,并按行政系统配置资源;功能区具有强大的产业组织动员能力,能够跨地域跨行政系统配置资源,但对于社会事务的精力、财力投入有限;政策区侧重于自上而下政策的先行先试,更多体现政府之手通过市场之手发挥作用。淄博在新一轮调整中,强调“城市的发展既需要以行政区县为单位协同推进,也需要以重点区域板块的集中突破,带动实现各区域的融合发展”。

作为城市“南拓”的主推手,淄博经济开发区从以往的周村区北郊镇,调整到张店区、淄川区、周村区相关区域;作为“北联”“东优”的主平台,由淄博高新区代管新设立的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涉及到张店区、临淄区、桓台县和淄博高新区交界处区域;作为“西融”的主要板块,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由市委市政府委托周村区委区政府代管,北郊镇回归周村区并继续享受经开区政策,淄博新城区由市级统筹开发建设;此外,张店东部化工区由齐鲁化工区代管,涉及张店区、临淄区。

整体而言,所调整的功能区大都处于区县交界处的边缘地带,产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欠账多、城乡面貌较差,调整后将在功能区的带动下发挥主城区的区位便利,加速融入主城区,强化淄博中心城区建设发展。

二、以科产城融合带动主城区一体

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从1.0的城市建设或产业发展,到2.0的产城融合,再到3.0的科产城融合,核心是将城市发展模式、产业发展模式与创新发展模式将结合,打造一流的产业、一流的城市与一流的创新。淄博在新一轮调整中,强化不同开发建设主体在产业功能、创新功能、城市功能方面各自的优势,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基础的发展区块加速融合发展,进而提升中心城区主体功能。

如发挥淄博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优势,在中心城区南部传统的老工矿区加快建设南部生态产业新城,突出老工矿区转型升级、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绿色生态涵养优势,做大绿色产业集群,强化城市后台支撑。

借助淄博高新区科产融合优势,强化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建设,突出先进制造业创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现代物流服务,打造淄博高端产业发展高地,强化创业创新及产业化中台作用。

立足淄博新城区及大学城、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的城市开发建设与城市功能优势,加快构筑以高端商务、医疗、教育、金融、文化、体育、旅游为代表的“城市会客厅”与“CBD”,打造最能体现淄博形象、彰显淄博特色、代表淄博现代化水平的城市核心区与前台窗口。

三、以高质量发展谋求高速度增长

如果说“增长”更像个目标的概念,那么“发展”既是想法、导向或出发点,也是目标、结果、落脚点,更是打法、过程和着力点。当前,淄博发展面临经济总量下滑、产业结构不优的双重矛盾、双重制约,需要坚定通过高质量发展带动高速度增长的城市全面升级战略。淄博在新一轮调整中,这一战略目标与发展诉求尤为明显,重点是通过泛工业化优化供给侧、通过再城市化放大需求侧。

一方面,立足老工业基地开辟产业发展主战场、拓展新空间,在更大范围内集聚配置生产要素,招引布局一批高端产业项目,以泛工业化把先进制造业龙头切实做大做强。如南部生态产业新城方面,在以往冶金、建陶、建材、化工、物流、机械制造等基础上,集中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创意设计、商贸及空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方面,在以往机械和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钢铁冶金和采矿业等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和智慧物流、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

另一方面,在功能区调整优化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乡面貌和民生事业,不仅集中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还是实施一批生态治理修复提升和民生项目,增强对优质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提升城市地位和品质。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张店城区、高新区、大学城、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齐鲁化工区、南部生态产业新城带动发展、联动发展、融合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以需求拉动和供给优化带动城市高速度增长。

四、以超常规破局加快大手笔破题

当前,全国各地“四处开花,却无重磅炸弹”、“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现象突出,难以在更大范围、更大格局上配置资源和创造财富,迫切需要建立统分结合、有破有立的发展结构与治理方式、推进机制。为应对国内、省内各城市重新排位和格局重塑,淄博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仅靠常规性的按部就班、平推平庸的措施难以实现争先进位,必须拿出超常规的思路、举措和力度,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但功能区调整优化敏感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范围调整与机构调整过程中,淄博坚持全市上下“一盘棋”、区县左右“组合拳”、功能区“前中后台”,借助开发主体空间置换、区域代管托管、机构重组与职能转换、政策覆盖不变等方式,以结构性谋划、结构性变革带来结构性重构,打破按传统行政系统条块分割配置资源、组织动员的体制机制,并将产业发展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双招双引、项目建设、安全环保、环境整治、维护稳定、民生保障有组织、有机制、有步骤地协同推进,共同把淄博发展的“蛋糕”做大做强。

总而言之,淄博在疫后新一轮发展过程中,率先以功能区战略调整为突破口,以超常规空间战略调整抢占超周期战略突围空间,不仅为淄博统筹推进城市框架拉开、产业布局优化、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增进民生福祉打破了“天花板”,还为各地市县管理体制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城市化开发建设管理等提供了样板,亦为县域经济走向城市经济、城市经济走向都市经济做了积极的探索。

作者简介:

徐苏涛,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高级合伙人、淄博市第一届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

推 荐 阅 读

 
 

以高质量发展带动高速度增长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腰部城市”将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增长极

中国城市发展格局的“三个世界”:由来、演变及走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