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循环”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机遇

 GEI新经济瞭望 2021-06-24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于2020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首次提出,并于同年11月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的远景目标当中。“双循环”,不仅仅是指导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引,更是我国应对国内国际循环新的不平衡格局主动作为、主动调整、主动谋划的中长期战略布局。对各城市而言,谁能够率先把握“双循环”的战略机遇,谁就能够在新一轮的开放发展中率先突围。

一、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双循环”应运而生

21世纪以来的3大全球变化

变化1: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逼近突破临界点

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化发展,不仅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对全球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革。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物质科学、空天地海探索等不断演进,以多领域群体式爆发、前沿交叉技术突破为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进入了爆发的“前夜”。全球各国在科技创新的竞争中都进入了“无人区”,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情况下,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变化2:破而未立的新秩序

英国脱欧、WTO改革、欧洲难民问题、美国接连“退群”……近年来一系列全球重大变化,反映出二战之后建立的原有世界秩序正逐步瓦解。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越发明显,08年之后产生的G20机制、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RCEP协定等,都凸显了新兴力量在这一时期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变化3:“黑天鹅”与“灰犀牛”相伴相生

相较于20世纪,全球面临着更大、更多的挑战。在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灰犀牛”事件并未明显减缓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黑天鹅”事件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大冲击。SARS(2003)、911恐怖袭击(2006)、全球金融危机(2008)、新冠肺炎疫情(2020)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均深刻影响了全球发展格局。

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革

外部:中国成为重要的变革者,国际环境承压

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体系,逐步建立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正逐步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攀升,这触动了原有发达国家主导全球产业价值链进而主导全球财富分配的既有格局,因此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中国视为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美国就是典型代表。虽然拜登总统上台有可能缓解中美紧张关系,但在美国两党对华态度已经形成共识的情况下,美国对我国从贸易、市场、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各方面的打压政策仍将持续。

内部:既有发展模式已近极限

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的以外向型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所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迫切需要寻找发展新动能。过去40年,我国充分利用了成本优势、人口红利、环境红利,通过贸易部门带动工业部门、以中国制造供应全球市场,奠定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基础。时至今日,环境、能源、空间等资源承载力已近极限,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导致产业升级困难重重,人口红利消失……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亟待破题。

在外部形势变化和内部发展要求的双重压力下,要求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推动内外并举。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进博会、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等开放平台和RCEP。其核心是把以往将中国嫁接到全球经济产业分工的发展方式,主动调整到“以我为主”的扩大双向开放的发展方式。


二、“双循环”的内涵

“双循环”绝不是关起国门发展,更不是将内外循环割裂成两套体系各自发展。“双循环”实际上是要以“更高质量的国内循环”和“更高水平的国际循环”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制,其基础是产业循环、要素循环和制度建设,其目标是建立我国的“主场全球化”。

如前所述,过去40年的发展,是发挥我国的成本优势将中国制造嫁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国制造供应全球市场。而在“双循环”背景下,则是要发挥我国的市场优势,通过扩大开放促进内部均衡发展、吸引国际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与国内资源形成深度融合。这一转变的核心能力要求,就是从过去的制造成本优势和产业链高效,转变为市场规则透明和营商环境建设。

从产业经贸模式来看,“双循环”是要将过去40年形成的外向型工业经济(Z字模型、L字模型、C字模型),转变为国际国内联通的开放型创新经济(O字模型)。

三、“双循环”的发展导向

“双循环”的发展导向与高质量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一致,分别是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畅通要素供给、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发展导向1: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

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需要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推拉并举。需求从哪里来?主要有4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商品消费升级,典型特点是由单一规格大规模商品消费,转变为针对特定消费社群的个性化商品消费。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也正在从过去的金钱消费转变为时间消费,尤其是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领域,价格敏感性消费转变成价值敏感型,90后、00后和新中产等新消费群体正在加速形成。第二个方向是服务消费升级,在教育、医疗、金融、娱乐、休闲、商业等领域中,体验式、个性化、品牌化成为发展热点。第三个方向是产业供应链,这本身是我国的一大优势,需要加快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过程中扩大内需,包括产业数字化、制造业服务化、场景驱动等。第四个方向是渠道升级,就是对商贸流通渠道进行多元赋能,通过金融、传媒、供应链、数字信息等提升渠道效率,较为典型的有淘宝无货源开店模式。

发展导向2: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对于全国而言,深入践行创新驱动是在新发展时期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核心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何通过双循环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要依托我们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这种新经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快速迭代升级,这是我国在全球独树一帜的优势。在这个领域中,需要通过研究新赛道、开拓新场景、培育新物种企业来发展新兴产业。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典型的群体式爆发特征,产业跨界发展、前沿交叉融合的技术突破。换言之,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目前全球各国都处于“无人区”向前探索的阶段,所以就更需要发挥我们的市场优势、产业体系优势,持续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来推动我们的产业升级。另外,在此阶段要尤其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也是促进“双循环”开放发展的应有之义。

发展导向3:畅通要素供给

核心是要做好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的联通,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双循环体系下,除了商贸流通领域的畅通,更重要是要素供给的流动,包括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要素、技术要素、数据要素等。这其中,数字资源是需要高度重视的要素资源,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稳步探索数据资源跨境流动的有效监管模式,以促进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目前,北京市和各地自贸试验区均在进行积极探索。

发展导向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全国开放布局已经由过去沿海对外开放转变为全面开放,这其中既包括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大尺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等城市群发展战略。而在城市层面,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等一系列开放平台的布局,都是助推城市乃至城市群扩大开放的有力手段。在双循环的推动下,有利于促进国内抓住全球产业链分工调整的战略机会,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以释放更大需求潜力,在继续强化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商贸、人才、技术、信息的跨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导向5: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是培育新时期发展新动能的一体两翼。一是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方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通过更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以市场化方式提高各类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二是加快接轨国际制度,自贸试验区、国际自贸协定、RCEP、CAI等实际上都是在向国际制度的接轨,其中包括商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国企改革等产权制度改革、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社会信用体系等,同时更要针对进一步开放部署“棘轮式”开放制度安排。三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伴随我国和各新兴经济体国家实力的增强,要以更积极的方式参与全球治理,如亚投行、新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机制等都是这一工作的具体体现。

四、“双循环”下,城市发展的十大战略机会

机会1:消费升级倒逼产业升级

由消费决定生产,颠覆了原有的生产-供应模式,使得原有的商业行为转变为产业链行为、供应链组织行为。第一,从生产方式上,多品类小批量多批次的个性化产品正在崛起。第二,在消费理念上,由物质消费向时间消费转变,从价格导向向品质和价值导向转变。第三,从消费方式上,从线上转变为线上,再转为现在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消费内容也从产品转变为“产品+服务+获得感”。第四,从消费群体上,客群类型愈发细分,私域流量在传统线上平台之外开辟了新的客群消费平台。

典型案例如李宁转变产品定位主打新国货青春运动潮牌,理想汽车主打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相结合的娱乐平台,网易严选、小米优品主打高效品质商品,泡泡玛特以盲盒方式面向年轻女性客群主打IP运营。

机会2:全球产业链再分工机遇

全球产业链再分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将会对地方政府产业招商布局带来重大机遇。一是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布局,如电动汽车、氢能等迎来全球大发展窗口的产业,其产业链扩大布局对于地方城市而言是重要的机会。二是新规则带来的产业链变革机会,如RCEP等自贸协定带来的关税规则变化将影响相关产业链的再分配再布局。

以RCEP原产地累计规则为例,当产品增值部分40%以上在RCEP缔约国内完成并销售到缔约国,按照原产地累计规则可享受关税优惠(比最惠国待遇更低),突破了原有的单一国家原产地限制,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这就给发挥我国制造业优势,加强大量中间件、零部件生产销售在RCEP区域内的协作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机会3:在国际竞合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从地方发展角度来讲,过去更多关注国际科技合作所获得的国外先进技术和项目。在双循环的背景下,需要升级国际合作模式,从项目导向升级为平台导向,通过开放发展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换言之,就是在国际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这些平台通道源源不断获取国外相关创新资源,推动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进行交互,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来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

以德国弗劳恩霍夫上海智能制造项目中心为例,该中心由德国弗劳恩霍夫促进会与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临港联合成立,是弗劳恩霍夫的中国第一个、全球第十个项目中心。该中心除了技术展示功能,还涉及前沿技术共同研发、企业服务、人才培养教育,并非聚焦于具体项目的技术引进,而是通过两个高水平平台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同提升创新能力。

机会4:内外循环的节点布局

第一是商贸流动节点,关键在于建立商贸物流的枢纽设施、国际商贸通道、开放平台以及配套的商贸流通促进政策。第二是产业链及要素配置节点,关键在于通过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借助FTA协定等规则变革力量,推动跨国产业链的重新布局。第三是消费节点,这里更多强调的是高端跨境消费和多元的消费主张,核心是如何聚集多类型的消费群体以及辐射更多的消费市场。需要注意的是,各城市在建设消费节点(或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不仅是物理空间建设,更要关注基于消费认知的场景和平台建设。

机会5: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所有行业的基础,“数字+”正在改变各行各业和产业业态,换言之,所有的产业都值得用数字化的方式重做一遍。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数字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数字新基建机遇,包括5G基站、城市大脑、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不仅将带动当前投资发展,更是为未来发展奠定数字化基础。二是数字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除了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也包括数字技术驱动的金融、教育、供应链等服务升级,这其中需要密切关注城市级、行业级的变革机遇。三是数字消费开拓的新市场,数字文娱、IP运营传播、跨境电商等都是这一类的典型,面向未来可关注头部企业在数字消费领域的新布局。

机会6: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不等于环保监管,而是在解决过去经济发展模式中结构性矛盾的同时所伴生的新发展机遇。对于城市发展而言,绿色发展主要包括3方面的机会:一是绿色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如节能技术、污染物减排、污染治理等。二是新兴的绿色产业,包括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水电等领域的设备和服务能力都较为突出,但同时也受到新技术的冲击挑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绿色发展是全球共识,在各类协定中普遍接受程度最高。三是绿色服务业,包括碳交易、生态补偿、合同能源管理等,我国向全球承诺2030年达到碳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而言都蕴含着巨大潜力。

机会7:服务扩大开放

服务贸易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贸易领域,也是目前所有自贸协定谈判的焦点。相较于货物贸易相对成熟的规范,各国对服务贸易开放仍有出于自身考量的各种安排,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元的拓展空间。这其中对各地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机会:一是新技术重构了服务贸易模式,除了传统的服务贸易如金融、教育、医疗、专业服务、文旅等,也包括了以数字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数字贸易。二是我国整体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相当于二次入世。在OECD于2019年发布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当中,从我国的表现来看,总体18个行业中仅有建筑业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无论各地是否接受,我国都将提高相关行业的开放水平。这其中既包含国外的服务业进入到中国,同时也包括中国的服务业走向国际,地方城市既要关注吸引外资服务品牌企业落地,也可围绕自身优势培育本地的国际化服务龙头企业。

机会8:新场景新赛道

新场景新赛道是新时代新经济产业发展的流量入口,核心是通过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来培育新物种企业。目前,发展潜力大、爆发力强的独角兽、瞪羚、哪吒企业等新物种企业对政策的诉求不再是税收优惠、土地厂房等,而是自身产品、技术、服务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城市通过建设新经济场景、发布场景清单,可将自身发展与新物种企业深度绑定,吸引其落户,从而形成新的招商模式。而从新赛道角度分析,深入研究遴选重点赛道,能够使地方城市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该赛道的企业培育中,抓住新经济发展的风口。在双循环体系下,无论是内需拉动消费升级、还是对外开放发展,新场景新赛道都是谋求发展先机的重要抓手。

机遇9:全球要素资源配置

一是人才引培,包括高端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尤其是需要关注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工作交流和国内人才海外学习培养工作。二是资金畅通,重点是通过设立双币资金池、投资基金等方式畅通资金流动和国际金融渠道,争取更大的产业发展主导权。三是国际交易平台,围绕大宗商品、产权交易、产品和服务交易等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易市场,打造国家权益体系。四是信息数据资源,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资源优势,发展挖掘、清洗、存储、传输、应用,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数据跨境流动与协作。

机遇10:改革带来的新发展动力

“双循环”本质上是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是通过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来促进新的发展,释放新的活力。自贸试验区是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典范,这其中既包括新治理模式,也包括新的政策突破。国内各城市已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这其中既包括了政府角色的转换,也包括了诸如国资监管的容错机制突破和政策设计,这些都对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城市经营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结果来看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重大收益。

“双循环”发展格局,是以高水平开放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双循环”不仅仅是经贸领域的重要突破,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政府治理能力、资源组织配置方式的全方位升级。对于各城市而言,“双循环”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双循环”发展导向,深入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将是新一轮发展中城市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推 荐 阅 读

新经济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新产业组织

对制造业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