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2」养气功夫

 lvlin6000 2021-06-24
「152」养气功夫

来书云:“凡学者才晓得做工夫,便要识认得圣人气象①。盖认得圣人气象,把做准的,乃就实地做工夫去,才不会差,才是作圣工夫。未知是否?”


① 圣人气象:语出《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上,原文“伊川云:'凡看文字,非只是要理会语言,要识圣贤气象。’”


周道通来信说,为学用功这个事情,要先懂得圣人的气象,把圣人的气象当成具体标准,去实地做功夫,才不会有差错。意思是怎么用功的问题,周道通认为修心要学习圣人,圣人做啥咱就做啥,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请先生指点一下这样去用功夫对不对?


先认圣人气象,昔人尝有是言矣,然亦欠有头脑。圣人气象自是圣人的,我从何处识认?若不就自己良知上真切体认,如以无星之秤而权轻重,未开之镜而照妍媸。真所谓以小人之腹,而度君子之心矣。圣人气象何由认得?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程子尝云;“觑着尧,学他行事,无他许多聪明睿智,安能如彼之动容周旋中礼①?”又云,“心通于道,然后能辨是非②。”今且说通于道在何处?聪明睿智从何处出来?


① 动容周旋中礼:语出《二程集·遗书》卷十八。

② 心通于道,然后能辨是非《二程集·文集》卷九。


阳明先生回答说,《二程遗书》中,程颐说“凡看文字,非只是要理会语言”,随后提出了“要识圣贤气象”。关于“圣人气象”讲法还是个“第二义”,最核心的“第一义”没有很明确的说出来。

“良知”这个层次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完全用语言或者文字说清楚的。圣人的作止语默都是圣人的外在表现,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根本还在于内心。

学习圣人应该从自己的良知上真切体认,如果不从自己的良知上真切体认,就好像用没有刻度的称去称轻重,用未打磨的铜镜去照人的容貌,真是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圣人的气象从什么地方才能认识到呢?自己的良知,本来与圣人没有区别。如果能清楚地体认自己的良知,那么,圣人的气象就不在圣人那里,而在我身上了要清楚自己的良知,如果只效仿外边表现出来的东西,就会失去根本,最后就成了东施效颦。

禅宗有“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十六字心传。不立文字的本意,是因为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局限性很大,同一段文字,理解的角度不同,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后学者只专注于啃书琢磨文意,很容易产生歧义和误导。

程颐说:“觑著尧,学他行事,无他许多聪明睿智,安能如彼之动容周旋中札?”他又说:“心通于道,然后能辨是非。”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为学功夫是学习圣人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和“道”相通的部分,这正是聪明睿智的源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