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

 廻峰山樵夫 2021-06-25
          我还在读小学,突然村里来了一帮人,五个年轻小伙子,说的外地话。我们觉得很好奇,都去围观。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南京城里来的下放知青。
        另外有一户是常州下放户。生产队还专门给他们盖了宿舍,南京来的五个小青年住在一起,在村西。常州的是一户大家,三个女儿,三个男孩单独住在另一个地方,在村东。
        那时,他们穿的衣服很鲜亮,说话是城里腔调,我们很羡慕。我们麻烦人家,说难为你,他们却说谢谢。他们与村民关系很好,生产队也基本不安排他们干苦力活,无非有时喊他们打打下手。
       常州那家姓黄,大女儿二十三四岁,叫玉梅,很温婉的样子,一看就是大家闺秀。二女儿二十多岁,叫琴芳,现代派,活泼,三女儿小,跟我年龄相仿,七八岁。姑娘一个个靓丽出挑,惹的农村小伙子个个眼睛里冒火。但都自惭形秽,不敢高攀,甚至不敢靠近。


        一放工,那些小伙子就在她们屋前房后转悠,但很难得到回应。玉梅和琴芳在门口哼歌,有时去门口锁塘洗衣服,小伙子们的目光从各个方向的树林里投向她们。清秀长相、苗条身材、文雅的气质、一口城里话,哪个年轻人不眼馋。农村人表面说喜欢身大力不亏的女孩,因为干活有力气,其实他们还是喜欢黄家姑娘这个类型的。当然我也是。
         姑娘们的父母也看得紧,一到夜晚,谁也不许出门。况且那时不像现在,没有什么可娱乐的。只有在家,大家守着桌子,织毛衣、轮毛线、纳鞋底。聊着每天干活的经历见闻,梦想着哪天能调回城里的话题。
       但爱情就像气味,很难捂住。姑娘的心就像破房子里的灯光很难关住。慢慢的干活在一起,大家开始熟络起来。青年男女在一起,总是打情骂俏,嘻嘻哈哈,真真假假。

       于是,趁人不备,后山就有了她们的身影,田野里就有了她们的歌声。
       一天,我正在后山砍羊草,回来路上,突然看到地上一信封。那时大人告诉我们,经常有阶级敌人搞破坏,甚至传说蒋介石要反攻大陆。慎重起见,也不敢拆开,直接交给生产队长。生产队长打开没有封口的信封,高兴的什么似的。说,好了,去吧,没有事。我悻悻的走了,满以为发现了阶级敌人的破坏线索,能得到表扬呢。就这样被打发了。


       晚上,大家又在生产队长家开例会。那时经常晚上开会,布置第二天的生产或分工。生产队长说玉梅和村里小伙子鄢某某好上了,还拿出那封信为证。这种消息,当时是爆炸性的,因为那时还不流行自由恋爱。
          邻村姑娘因为自由恋爱被父母扫地出门的事,大家历历在目。好在,玉梅是城里人,大家只是好奇和新鲜,不能说什么。但这可把村里其他小伙子羡慕得吃不消,对那个姓鄢的小伙子充满了妒忌和仇恨。
        既然公开了,于是她们也无须隐瞒什么,天一断黑,他们俩就没入后山的松树林。黄父知道女大留不住,在农村二十三四的大姑娘也算老姑娘了。况且进城又遥遥无期,只能听之任之。
         不久又传出消息,二姑娘与村里王姓小伙子小五伢好上了。于是黄家一下子热闹起来,黄家父母是一对很厚道贤惠的老人。对村民很好,大家对他们一家也很尊敬。不像南京那帮小子,打架,偷鸡摸狗,经常把村民的鸡偷来,半夜煮了吃。

        正当两对男女热恋的时候,突然消息传来,下放知青可以回城了。这一消息像一声炸雷,把两个小伙子吓得不轻。
        南京一帮小伙子得到消息,从田里回来,满腿是泥,顾不上洗,连夜跑回南京去了。
        黄家不久也全部回了常州,温婉的玉梅与鄢姓小伙子的爱情无疾而终。琴芳忠贞不渝,坚持与王姓小伙子小五伢结成伉俪,最后一起回常州。生活幸福,现在应该也退休在家赋闲。
           那段历史,让人难忘。知青给我们带来了城里的眼界和理念,给死气沉沉的乡下带来了活力。让农村人知道外面还有更精彩的世界。也让他们知道,农村确实是锻炼人的地方,还有很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谁又能说清楚下放知青到我们村,是好是坏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