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曲园纪念馆位于孤山南麓,是由晚清学者俞樾的旧居俞楼改建而成,素有“西湖第一楼”美誉。楼主俞樾,是晚清成变卓著的朴学大师,学识渊博、造诣颇深,曾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受骋出任杭州孤山诂经精舍的学教,讲学时间跨度长达三十余年。而俞曲园纪念馆(即俞楼)为其众弟子将其讲学的诂经精舍命名而成。
俞楼的前身为西湖诂经精舍,阮元督学浙江时,造屋50余间,收罗对经学有研究的人于此,俞樾当时住诂经精舍第一楼,故弟子称之为俞楼。
1868年,俞曲园来到杭州。他在诂经精舍著书讲学30余年,前后受业门生多达3000人,其中不乏许多很有成就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位特别体贴的弟子徐花农,他见老师一家老小都还在苏州曲园,孤身住在孤山精舍,便发动众同学捐资,于光绪三年(1877年)在孤山西泠桥旁、六一泉侧,建造了一座中式二层楼房。初建两层,筑有围墙,院内假山叠石、亭台楼阁,一应俱全。这就是俞楼。 太平天国时,“第一楼”等建筑皆废毁。光绪四年,俞樾的弟子为谢师恩,在原
“第一楼”旁重新建造。湘军名将彭玉麟,系俞樾好友,又斥款援助进行增建。俞樾对此是十分感铭的,自书一联,悬挂在楼前:“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此楼成矣;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
俞楼从此成为俞曲园在杭州的家,也成了文人雅集的著名场所。这座不起眼的雅楼,走出了多位举人,走出了章太炎、吴昌硕,还走出了著名词人俞陛云和著名诗人、学者、红学家俞平伯,而后两位,一个是俞曲园的孙儿,一个是曾孙。(网络下载图片)
走进纪念馆,大厅正面木屏上挂着俞樾画像。 画像两边是曾国藩的一付对联:千古一诗人,文章有神交有道;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的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最有趣的是,这位万人景仰的学界泰斗,竟然在暇余修改了通俗小说《三侠五义》,使这部小说得以广泛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