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纵横家和一只松鼠的游戏

 鬼谷道 2022-09-03 发布于江苏

今天的文章源于一个辩论题: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这么一道辩论题:假定有一只松鼠攀着树干的一面,一个人站在树干的另一面,这个人绕着树跑想看到那松鼠,可无论他跑得多快,松鼠总是以同样的速度跑到反面去,松鼠和那个人之间始终隔着那棵树。最后,问题来了:这个人是否在绕着松鼠跑?

看到这个辩论题,我们不禁要问,这道题目几乎是无聊且无解的,因为永远会有两种答案,一种是人是绕着松鼠跑,另一种是人没有绕着松鼠跑。

假定人是以松鼠为参照物的话,松鼠从前跑到后,人也跟着松鼠从前跑到后,那么结论是人在追松鼠。但是假定不以松鼠为参照物,人从前走到后,松鼠从后走到前,自然人没有绕着松鼠。

这个辩论似乎没有意义,但其实如果人为的给予人与松鼠的行为强加上意义呢?那么两种说法都没错。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人是否在追着松鼠的意义是否是人为添加的意义。

辩论有时候就是如此,辩论双方永远是围绕自身赋予事情的意义,甚至超出或者忽略事情本体的意义,纵横家的伎俩就源于此。对于纵横家们而言,目的和方法永远比事情的本身更重要,方法永远是为了目的而存在的,纵横家们不会因为善恶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这也是纵横家与其他诸子百家的区别之一。他们只会对事情的考量,选择合适的方式捭阖对方。在他们眼里,只是人和松鼠的区别,不存在善恶,只存在目的。是不是想到转丸了?没错,刘勰说“转丸骋其巧辞”,鬼谷阿信坚信转丸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转是为了变,变是为了化,以黑为白,以正为反,以恶为善,以阴为阳,目的就是用巧辞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可惜这只是鬼谷阿信的一厢情愿的猜想而已,是否真是如此,不得而知。

说到纵横家,就不得不说纵横术数主要特征——用人,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如何搭班子。纵横家们永远是借别人的手,成自己的事。通过鬼谷子的事迹,我们不难发现,鬼谷子的名声是哪里来的?是他成就了苏秦张仪,反过来他的徒弟们也成就了鬼谷子自己。正如其文中所言“不窥牖而见天道”,其心中已有了个天下,已有了战略,已有了人。所以何必窥视又何须窥视?

到了苏秦张仪,功夫自然差些。他们必须要窥牖而知天下。但说起他们二人能力何在?文不如孟子,武不如孙子,如果用现代人的视角看,文化课和体育课成绩都不过关,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处呢?今天和老友熙提聊了一个小时,他的一个见解让我深受启发,他说智慧的表达并不在于识文断字和舞枪弄棒,关键在于一个人对宇宙的思考。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我怯生生的说,那就是智慧吧,熙提说是的。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并非名牌大学出身的马云能用商业智慧成就阿里巴巴,为什么连英语都说不利索,被成为宿迁英语的刘强东能成就京东帝国。这背后本身是他们站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对于世界的思考而得出的智慧,这一点,书本上并没有,就如熙提说,其实智慧没有标准答案,在于思考和领悟。

纵横家们看来,他们的智慧表达的方向自然就是用人,比如苏秦的智慧表达是什么?对于一个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屌丝,不能靠知识和体力过活,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善于思考和辩论的本事,他能做的只能是借势,用他人来成就自己。所以他每天苦思冥想的是分析人性,思考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等,在繁杂的人物关系对每一个不同的人用捭阖原理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这套策略就叫着捭阖策,所以一个合格的纵横家是必须要了解人性。有这一篇文章叫《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大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躲避了人性的丑恶,那么就看到的就是人性的美好了吗?纵横家是不断考验人性,不断利用人性,直达人心。所以苏秦张仪窥视的牖,其实就是人性。他们与鬼谷子的区别就在于鬼谷子能以道御术,而他们只能以术御人。看似差之毫厘,其实差之千里,犹如子贡与孔子的差距吧。

文末引用一则故事作为结尾吧:一位爸爸曾经总结一生的经验,对儿子说:“我发现,这世上一切争论有99%都是名词之争。”儿子在经历了漫长的生活历练之后回想爸爸当年的话,说:“我也体会到了,就连那1%其实也是名词之争。”

哲学家们为名词而争,纵横家们为“名义”而争,个中道理就请看官您自己领悟吧。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熊逸先生的《春秋大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