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产评估学习笔记2:资产评估概述及基础理论(下)

 寂寞红山 2021-06-26

一、供需理论

(一)供求理论

供求理论是在古典经济学供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效用价值为导向,把供求关系数量化,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其中,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和特定的地区,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是相对稳定不变的,消费者对应每一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它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在供求理论中,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商品的价格,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与需求量负相关;二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与需求量正相关,但不会增加对所有商品的需求(如收入提高会增加对高档商品的需求,但会降低对相关低档商品的需求);三是与其他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某种商品价格未变,但预期相关的其他商品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对导致其需求量发生变化,其中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使用价值接近,可以相互替代满足同一需求)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而与互补品(共同使用才能完整发挥使用功能的商品)反方向变动;四是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五是对商品价格变动的预期,预期价格下降(上升),则其需求量会降低(增加)。

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各种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其数学表达式为D=f(a,b,c,d,… ,n),公式中a,b,c,d,…,n代表影响需求数量的各因素。如果假定一定时期和特定的地区,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相对稳定不变,需求就是消费者对应每一价格水平愿意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形成的便是需求曲线。在需求曲线中,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成反比(所以曲线斜率为负数,呈现出由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把整个消费者市场看做一个整体,随着商品购买数量的增加,市场愿意支付的价格自然就低,需求曲线就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负斜率形式。仅商品价格出现变动时,商品的需求量会沿着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从a到b或从b到a)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如下图:

图片

当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即使商品的价格不变,需求曲线也会随之改变,随着收入的减少,需求量相应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片

一种是商品价格变动所以其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其中,替代效应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收入效应是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总效应就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px降低使商品x相对便宜,用商品x替代商品y,并保持效用水平不变。通过调整,消费者能以更低的支出达到相同的满足程度(效用水平)。替代效应不考虑实际收入变动的影响,因此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替代效应不考虑实际收入变动的影响,因此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图片

收入效应是因商品x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它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图片

px降低引起需求量的变化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片

根据商品需求的一般规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比关系。针对正常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总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针对低档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替代效应作用大于收入效应作用,总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一种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的商品。是否存在吉芬商品,经济学界尚无定论),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收入效应查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使总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当其自身价格下降时,会引起其需求量的下降。

(二)供给理论

供给是在一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地区,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相对稳定不变的,生产者(企业)对应每一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共赢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他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正常情况下,商品价格和供给量呈正相关关系,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成本与供给量呈反比关系,与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商的数量正相关。

供给表是用来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相互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的反映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假定在一定时期和特定的地区,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相对稳定不变,供给就是生产者对应每一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数量。供给函数可以表达为:QS=f(P)。其中,P为商品的价格;QS为商品的供给量。

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表示价格低时供给量会减少,价格高时供给量会增加,就是基本供给法则。

图片

仅商品的价格出现变动时,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发生变化,是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如下图示)。

图片

如果商品的价格不变,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供给曲线也会随之改变。以生产成本发生变化为例: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生产成本提高(降低),生产者因利润空间下降(上升),而减少(增加)供给数量,供给曲线向左(向右)移动(如下图示)。

图片

(三)均衡理论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供求两种力量博弈下形成的。市场供给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之交点,即为市场均衡点(E)。P0 为均衡价格,Q0 为均衡数量(如下图示)。

图片

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大于求,市场出现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在市场自发调节下,超额供给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供给方也会减少供应量,使价格回落到均衡价格水平。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不应求,形成商品短缺,超额需求会引发商品价格上涨,供应方也会增加供应量,使价格提升至均衡价格水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商品的市场价格会趋近均衡价格水平。

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情况主要依据如下情况发生。如果需求不变,供给量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相反,供给量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如下图所示)。

图片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主要依据如下情况发生。如果供给不变,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相反,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图片

需求和供给的发生同时变动时,商品的价格调整会使该商品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市场结构

市场以交易为核心,帮助交易双方相互作用,决定交易价格及数量。由此,市场结构可以理解为对某一特定的行业竞争状态和价格机制的综合体现,能够及时反映特定行业的买方及卖方数量,规模及分布,从而对行业进入壁垒及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有一个综合的判断。按照市场结构特征,可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其中后三者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不受任何阻碍和干预,能够实现充分竞争,市场的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自发调节生产和消费,政府不做干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买卖双方较多,导致单一卖者买者均不能决定市场价格;各厂商提供产品完全同质,消费者没有特定的产品偏好,厂商不能区别定价,商品之间具有完全替代性,厂商只会按照市场已经形成的价格维持自身的市场份额;各种资源能够自有流动;信息通畅且充分。完全竞争市场需对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所对应的价格是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价格,且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

图片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可以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目标。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真正符合完全竞争市场上述假设的市场并不存在。

垄断竞争市场结语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形成这一市场结构最重要的条件是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差别的同种产品(亦即消费者形成选择偏好,厂商也能差别定价,出现厂商垄断因素),产品间具有替代性,从而使产品之间存在竞争,市场又同时存在竞争因素,使垄断竞争市场始终存在竞争和垄断的相互作用。二是无法对市场形成控制(亦即单个厂商都能对市场产生影响,但影响能力很小;生产集团的厂商独立决策、互不依赖,单独厂商决策不足以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也不用考虑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反应)

垄断竞争市场环境中的企业,一般不能通过降价来提升销量,企业间对价格竞争敏感,一家降价其他家也会跟上而且幅度相同,这样销售并不会如愿增加,其结果依然是利润减少。所以大都采取非价格竞争方式,即提高产品的品质,进行品质竞争,或通过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整体而言,由于产品具有替代性,市场又存在竞争因素,所以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较为平坦,相对接近完全竞争厂商呈水平形态的需求曲线。如下图示,其中实际需求曲线为D,主观需求曲线为d。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所示,一是生产集团内所有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产品价格,市场价格变化使d需求曲线,沿着D需求曲线发生平移。即当价格下降时,d沿着D向下平移;当价格上升时,d沿着D向上平移;二是d需求曲线表示厂商单独调整价格所预期的产品销售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厂商在一定市场价格水平所对应的实际市场需求量。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汇点反映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三是d需求曲线较D需求曲线更为平坦,反映出两者所对应的需求弹性差异,即:d曲线大于D曲线。

图片

包括垄断竞争市场在内的所有非完全竞争厂商都没有供给曲线,因为他们都不满足商品的价格与其供给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的条件。短期内仍厂商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使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长期,厂商则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使边际收入等于长期边际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寡头垄断市场又称寡头市场,是包含了垄断和竞争因素、与完全垄断更接近的市场结构,是由少数卖方(寡头)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状态。少数厂商垄断市场,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生产和销售。该市场被认为相对更具有经济现实性,汽车、钢铁等行业相对更具备寡头垄断的特点。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与完全垄断市场相似,主要是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促使行业生产向大规模厂商集中;少数厂商控制了行业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以及法律或政策的推动等。竞争和规模经济要求降低了行业的平均成本,使大规模生产具有明显优势,小厂商逐步丧失生存空间,形成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少数厂商共享或角逐市场的行业态势。在寡头垄断市场,各寡头厂商都拥有可以影响竞争对手决策的市场份额,每个寡头做出涉及产量、价格的决策前都需了解或判断其他竞争对手可能的反应。

完全垄断市场(又称为垄断市场),是与完全竞争市场对立的市场类型,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供给者。形成垄断市场需要只有唯一的供给厂商和众多的需求者;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形成完全垄断市场主要有四种原因:一是由于竞争和规模经济要求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使得单独厂商控制了行业生产所需的全部资源;二是专利保护使得拥有生产专利的厂商可在规定的保护期内独家垄断产品生产;三是国家基于财政、国家安全和社会管理需要,通过法律规定和行政措施授予厂商独家生产经营权,使其形成垄断。四是厂商利用现行进入行业的条件或凭借所拥有的自然、地理优势,控制了行业生产资源,阻碍其他厂商进入行业,形成了对行业生产经营的自然垄断。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决策应是生产规模不变,调整产量和价格,使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长期决策则是通过调整生产规模,使边际收入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实现最大的利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