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的跨越——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2)(接上篇)

 渐华 2021-06-26

3.“一分为二”观点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理想抽象”。

一分为二的实质是抽象思维,是人们分析、认识某一事物,某一类事物,或者某一种社会现象时,用大脑进行归纳、综合、分析后,对事物的性质、属性、类别等方面认识的高度抽象。

例如: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把一个人的表现分为“优点”和“缺点”;把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等等,无一不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思维的结果。

把一个客观事物从形体上分成两个物体,在中国古代有:一分二,二分四……无限可分的观点,不属于本篇文章对“一分为二”的研究范畴。

在本篇文章这里,“一分为二”并不是真的把一个客观事物从形体上分成两个物体。在这里,“一分为二”仅仅是一种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对一个事物从认识上,用思维的方法把这个事物“一分为二”。

如果我们继续深入地认真考察,就会发现,这种“抽象”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抽象。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这种“抽象”,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排除了客观事物中,许多人们尚不了解或者不甚了解的因素,把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内部因素等情况“理想化”,从而有利于对这个事物,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取这种“理想化”的办法,有意地“忽略不计”一些因素,这样才有利于研究工作。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是从性别上把人分为两种人,这种区分忽略了介于两性之间的人,有利于认识人在“性”上的差异和对“性”的认识。同样,把一个人的表现分为“优点”和“缺点”,也忽略了这个人一些难以确定为“优点”或“缺点”的表现,有利于对这个人整体表现情况的把握。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分为二”的观点,实质上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理想抽象”,在这个意义上说,客观世界上并不存在“一分为二”的事物;每一个事物,在客观上,都是一个客观的统一体。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