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这个“全民公敌”,他是这样炼成的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6-27

唐朝这个“全民公敌”,他是这样炼成的

原创2021-06-25 14:52·九公读史

杠精时时有,此人大不同。

今天要隆重给大家推荐的杠精,他怼天怼地、怼了老大怼同事,生生把自己杠成了职场上的“全民公敌”,最后大家忍无可忍,只得联手从肉体上消灭他。

这个人就是历经唐朝三任皇帝的宦官鱼朝恩。他在玄宗朝净身入宫,到肃宗时飞黄腾达,跟着代宗飞扬跋扈,最后活活把自己作死了。

鱼朝恩来自四川泸州。他的姓不是于,不是余,也不是虞,就是吃鱼的鱼。

唐朝这个“全民公敌”,他是这样炼成的

据考证,他们祖上可能是“子姓”,这个姓大有来头,据说他们家是商朝王室的后裔,著名的历史人物有至圣先师孔子,还有被伟大领袖骂作蠢猪一样的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鱼朝恩死后将近100年,还有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鱼玄机。

不过鱼朝恩从来没有炫耀他的出身,也不和孔夫子、宋襄公套近乎、排转折亲,大概他有足够的自信,觉得自己的身份已经不需要别人来贴金。

唐朝之后,也少见鱼家再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许就像宋朝的秦桧害死岳飞之后,就几乎没有人以桧为名一样,觉得是一种耻辱。传说后世有个秦姓公子中了进士,在西湖边的岳王庙羞愧难当地吟了一副对联: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扯远了,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大宦官鱼朝恩。


鱼朝恩赶上了唐朝盛世的尾巴,很快就陷入了兵荒马乱的乱世。对别人来说,这绝对是大大的坏事,而对鱼朝恩而言,这也是上天赐予的难得机遇。

这个“乱”就是持续了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纷乱一起,玄宗皇帝带着妃嫔宫女、文武百官、残兵败将逃亡四川。

刚跑到都城长安西边100多里的马嵬驿,队伍不走了,杨贵妃被杀,玄宗和太子李亨分道扬镳,这也是鱼朝恩做出人生抉择的关口。

人们大多跟着玄宗走了,这里头包括鱼朝恩的顶头上司、最大的宦官高力士。这是可以理解的,谁都愿意跟着有权有势的在任老大混,太子是未来的老大,可还是前途未卜前景不明。鱼朝恩虽然是四川人,跟着玄宗是回老家,但还是毅然决然地追随李亨踏上了北去灵武的道路。

后来的事实证明,鱼朝恩的选择是正确的。李亨在部下的劝说下,忐忑不安而又兴高采烈做了新任皇帝。据说,劝进的人群中就有鱼朝恩,他就这样成了肃宗的有功之臣。

另外,鱼朝恩善于伺候人,这在宦官倒不算什么;更关键的是,鱼朝恩粗通文墨、工于心计,因此成了肃宗严重依赖的人,一跃成了宦官头子之一。

唐朝这个“全民公敌”,他是这样炼成的

鱼朝恩后来被肃宗、代宗父子两代皇帝高度信任,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安史之乱使得皇帝对执掌军队的武将们心怀猜忌,他们想的是,老皇帝玄宗对安禄山那么好,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他,结果那个王八蛋却恩将仇报、扯旗造反,以后保不齐再出一个安禄山。

二是吐蕃有一年打进长安时,代宗小皇帝吓得仓皇逃窜,各路勤王兵马不见踪影,只有鱼朝恩率军救了他。

既是救命恩人,又是心腹近臣,鱼朝恩自然而然在肃宗、代宗两朝都担任着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还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职务,甚至挂着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头,享受着宰相的待遇,一边领导着朝廷禁军神策军,一边充当着各路大军的监军,真是有职有位、有滋有味。

这样的人事安排,肃宗、代宗都认为万无一失,却不料祸患无穷,一方面让鱼朝恩欲望极度膨胀,另一方面给前线平定叛乱带来极大混乱,两害汇集,最后是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烦恼。

由此开始了鱼朝恩一生之中的抬杠多幕剧。


先说第一幕,鱼朝恩和名将李光弼的杠。

安史之乱时,肃宗调集李光弼、郭子仪等九大节度使,组织部队二十三万,号称六十万,把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团团围困在邺城。但是这多路大军不设总指挥,而是由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坐镇监督。

鱼朝恩不懂军事,他要只是“观军容”,在军队里走走看看,也没事;他要只是“宣慰”,对将士们做做慰问工作,也没事;坏就坏在“处置”上,他自认为是监军,是皇帝的化身,李光弼、郭子仪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军门都得听他指挥。

很快就显出他是瞎指挥了。

安庆绪被围,官军胜利在望,可是安庆绪的援军史思明正大举南下。李光弼对鱼朝恩说:尊敬的鱼公公,您看要不要分兵去堵住史思明的援军?

鱼朝恩不高兴了:怎么滴?

李光弼忍住心里的火:如果史思明大军逼近,安庆绪从城中杀出,咱们被内外夹击、腹背受敌,就会大事不妙啊!

鱼朝恩更不高兴了:我军人数远远超过敌军,即便两股敌军联手,又其奈我何?你李大将军是不是怕死怯战哪!

李光弼还想再要说服鱼朝恩,鱼朝恩尤其不高兴了:李大将军,数十万大军中,你是一支部队的指挥,我是全军的总指挥,是代表皇上的总司令,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听你的还是听皇上的?

李光弼不再说话,他不敢再说话。

唐朝这个“全民公敌”,他是这样炼成的

战争的结果,当然如李光弼所料,叛军内外夹击,官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战、一败涂地。

鱼朝恩会自责、辞职吧?并不!他给肃宗的战报写的是,李光弼、郭子仪等人拥兵自重,指挥无能,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肃宗听了鱼朝恩的话,解除了李光弼、郭子仪的兵权,鱼公公本人却安然无恙。

于是安史之乱继续乱,平叛战场继续胶着。

叛军占领东都洛阳后,李光弼觉得暂时不是对手,只得避开敌人锋芒,退守附近的河阳,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鱼朝恩这时候又跳到了肃宗面前:洛阳城里的叛军,他们都是北方人,久居洛阳,人心思归,军心不稳,只要李光弼率军进攻,叛军自然崩溃,洛阳随即收复。

肃宗觉得鱼朝恩说得在理:你去和李光弼说。他想的是拿下洛阳,朝廷就会挣足面子。

哪知李光弼不同意:敬爱的鱼公公,您说的都不是实情。现在叛军势力强大,强攻只会损兵折将,为今之计是等到叛军粮草耗尽、军无斗志,再全力出击,一举歼灭!

鱼朝恩头摇得像拨浪鼓:nonono,李大将军,这不是我的意思,而是皇上的意思;这考虑的也不仅仅是战略意义,更多的是政治意义。

鱼朝恩的意思是,你李光弼一介武夫,这么深远的道理你不懂。李光弼再次沉默了,他无话可说,却再次毫不意外地被算计了。

鱼朝恩还有要求,他也要亲临战场、指挥战斗:这么伟大的时刻,我怎么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呢?他是要来抢功的。

李光弼不敢反对,只好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鱼公公最好领军驻扎在邙山,这样敌军进攻不易,我军反攻却可居高临下……

鱼朝恩哪里会听李光弼的,听了就会显得自己无能,就会显得自己这个皇帝亲信要听命于一个武夫,他自作主张把军队部署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上,不出李光弼所料,官军被叛军冲击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

不过没关系,失败的责任依旧是李光弼的。等到朝廷终于收复洛阳的时候,鱼朝恩竟然被封为郑国公。

一代名将李光弼后来忧郁成疾,死于任上。


再说第二幕,鱼朝恩和另一位名将郭子仪杠。

鱼朝恩和李光弼闹腾的时候,其实也一直在和郭子仪过不去,几次朝廷要任命郭子仪担任军队统帅时,都会被鱼朝恩反对。

好在郭子仪比李光弼知道变通,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也是,你反对什么,就不是什么,是也不是;你让我干,我就好好干;你要不让我干,我就回家歇着去,不争不抢,不吵不闹。

但鱼朝恩还是不放过郭子仪,时不时地主动挑衅他,等着和郭子仪决斗。

看到郭子仪不为所动,鱼朝恩竟然派人悄悄地把郭子仪的祖坟挖了。看你还能不能忍!

可是,鱼朝恩再次傻了眼。

郭子仪一个大男人、大将军,从来有泪不轻弹,这回却跑到肃宗面前哭得稀里哗啦:我这些年带兵打仗,治军不严,我的部下不知道挖了多少人的祖坟,现在有人挖了我的祖坟,这是天谴,不是人祸。这都是我的错,我以后要更加严格地约束自己和部下。

郭子仪就这样四两拨千斤,轻轻地把这件事和鱼朝恩撇清,也把自己和鱼朝恩的恩怨撇清。

鱼朝恩暗暗骂道,这只老狐狸!

但是他不能保持沉默,他得表现出一种姿态。突然,有一天,鱼朝恩这个和郭子仪老死不相往来的对头,竟然邀请郭子仪到他家里喝酒吃饭。

这给郭子仪出了一道难题,也把郭府上下吓了一跳:这难道不是鸿门宴吗?去了可能有生命危险,万一饭菜有毒怎么办?鱼朝恩直接动手怎么办?可是不去又要得罪这个当朝红人。

鱼朝恩也在等着看郭子仪的好戏:看你到底敢不敢来!

可是郭子仪镇定地说,管他是不是酒无好酒、宴无好宴,一定要去,而且不带随从。

他对家人说的是,我是朝廷重臣,鱼朝恩个人绝对不敢对我怎样;他要是领了皇上的旨意,要取我的性命,我躲也躲不过。

郭子仪的举动,吓坏了郭家人,也惊着了鱼朝恩,他瞪着眼睛对郭子仪说:郭令公您竟然不带一兵一卒!

郭子仪呵呵一乐、一语双关:这样鱼公公动手就方便了啊!

鱼朝恩哪里敢动手,他自己感动得哭了:传言都说我对郭令公有歹心,那完全是胡说八道!郭令公能光临寒舍,这是我鱼某的莫大荣幸。我对郭令公充满敬意,哪里敢做对不起您的事呢?

唐朝这个“全民公敌”,他是这样炼成的

有分析说,即便鱼朝恩真的有对郭子仪动手的准备,被郭子仪闹上这么一出,他也不好胡来。一是郭子仪有备而来,二是邪恶终究不敌正义。

郭子仪知道,和小人交往,不能硬来,最好给足他面子。

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唐朝中期战神中的双子座,在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却被一个残缺之人鱼朝恩折腾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不过等到他们知道,自己的皇帝在鱼朝恩面前也不怎么好过时,他们是心里释然,还是觉得这是唐朝的更大悲哀呢?

或许是在郭子仪和李光弼那里攒足了勇气,不知死活的鱼朝恩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终于把自己炼成了彻头彻尾的“全民公敌”。


这第三幕大戏,是鱼朝恩和宰相元载杠,甚至也和代宗皇帝杠。

鱼朝恩和普通宦官不同的是,他读过书,有点文化,又喜欢卖弄,时常到国子监讲《易经》。

他讲《易经》不只是做学问,也是做政治报告,朝中大臣都得去捧场。这种场合,经常是他含沙射影批评他人的地方。

有一次,他故意对“鼎折餗覆”一词借题发挥,说现在的朝局就是“鼎折餗覆”,宰相们不给力,国事败坏,军事糜烂,百姓穷苦,民不聊生,真不知道这些宰相们是干什么吃的!

唐朝这个“全民公敌”,他是这样炼成的

当时在座的就有宰相元载、王缙,王缙听到鱼朝恩这番高论,气得勃然变色却又敢怒不敢言;倒是元载只是微微一笑、毫不在意。

他哪里知道,他就此得罪了元载,也已经迈上了通往鬼门关的不归路。

鱼朝恩继续发飙,找各种事、对各种人、发各种飙。有时候代宗的诏令没有通过他,就由宰相们批准签发了。他口吐狂言:这天下之事,还有不由我就能决定的吗?

他说这话的时候,真的忘记了自己只是个宦官,忘记了朝堂之上还有一个皇上。

鱼朝恩有个儿子叫鱼令徽,十四五岁就在宫里当差。这是鱼朝恩收养的干儿子。唐朝后期的宦官,有权有势又有钱,娶老婆收义子都是稀松平常的事,高力士、李辅国都娶了高官的女儿为妻。

鱼令徽是五品官,穿绿袍。有一天上朝,被一个黄门侍郎赶在前头,撞了胳膊。人家官品高,走在前头合法合理;撞了胳膊可能是无意之举。鱼令徽的小心脏受不了这等委屈,回去向鱼朝恩哭诉,求老爹为他做主。

鱼朝恩当然要为儿子做主,这也是为他自己做主,他在上朝时直接对代宗说:我儿子被人欺负,请皇上赐给金腰带。

代宗皇帝不高兴,这不是讨官要官吗?这还得了!

代宗没吭声,可是把他惊掉下巴的是,吏部负责朝服的人已经屁颠屁颠地拿来了金腰带,另外还有紫朝服。

更让他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的是,鱼令徽当场把紫朝服和金腰带穿戴整齐,趾高气扬地站在朝堂上。这一路组合拳打下来,鱼朝恩、鱼令徽、吏部宦官配合得滴水不漏,简直把他这个皇帝当作空气。

代宗气恼的是,唐朝的官员,五品着绿袍,四品穿绯袍,三品才穿紫袍,鱼令徽没有得到皇帝批准,没有经过组织程序,直接从五品越过四品提升到三品职位,这是宰相的等级。

代宗还在愤愤不平时,鱼令徽已经趴在地上叩头谢恩了。

无数只羊驼在心里跑过的代宗,只好强作欢颜一字一顿地说:这身官服穿在令郎的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代宗觉得这事实在不合适,一直冷眼旁观的宰相元载也觉得这事大大地不合适。

鱼朝恩觉得还不解气,他又把那个蒙在鼓里的黄门侍郎贬到天远地远的地方。


受了气的元载对同样受了气的代宗说,我帮皇上收拾了这个阉奴吧!代宗不动声色,只是提醒说:你要小心行事,不要反过来被他所害。

代宗的提醒是必要的,鱼朝恩那时掌握神策军,在内有将军周皓带兵护送上下朝,在外有陕州节度使皇甫温遥相呼应,除掉他并非易事。

元载有办法。他一边奏请代宗,给鱼朝恩的封地增加了好几个县,这是麻痹鱼朝恩的神经;一边花费大量钱财,收买了皇甫温和周皓,从此鱼朝恩的一举一动都在朝廷监控之中,这两人不但不再是鱼朝恩的保护神,还成了他的催命鬼。

公元770年的寒食节,代宗在皇宫大宴群臣。鱼朝恩是个胖子,听到他坐着小车吱扭吱扭进宫的声音,代宗愉快地笑了。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按照规定,不能开火,只能吃冷食,不知代宗的宴会是不是也是如此,也不知他选择这一天收拾鱼朝恩是不是别有深意:以后的寒食节就是鱼朝恩的祭日。

宴会过后,代宗把鱼朝恩单独留了下来,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事,他都是目送鱼朝恩扭着胖胖的身子离去。要是鱼朝恩发现了这个变化,可能就不会留下来。但是他作威作福惯了,或许是大意了没有发现异样,或许是发现了也不在乎。

代宗顿时对鱼朝恩变了脸色,指责他目无君父、图谋造反。

鱼朝恩面对暴怒的代宗,不是伏地请罪,而是梗着脖子、瞪着眼睛、叉着双腰,和代宗一句来一句去地吵了起来。

代宗懒得和他再费口舌,他挥了挥手,鱼朝恩昔日的保镖周皓会意地跳了出来,用一根绳子勒死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家伙。

唐朝这个“全民公敌”,他是这样炼成的

第二天朝廷发布的公告是,鱼朝恩谋反败露,奉诏自杀。代宗担心神策军异动,不敢明说诛杀了鱼朝恩,只好这样遮遮掩掩。

实际情况是,对鱼朝恩的败亡,朝野都出奇地平静。因为鱼朝恩几乎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光了,连自己的保护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所以没有一个人替他惋惜,也没有一个人会为了他出头。他做的事就是作死,他走的就是死路。

但鱼朝恩不是唐朝最后一个强势的宦官,以后还有很多。皇帝和朝廷都没有从李辅国、鱼朝恩这样的宦官身上吸取教训。

此后的故事,就不再是皇帝除掉宦官,而是宦官不断拥立皇帝、废黜皇帝。曾经的盛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