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被吼时在想什么,你一定不知道。

 wenxuefeng360 2021-06-27

闺蜜说,她又没忍住吼了孩子。

原因是孩子晚上写作业磨磨蹭蹭的,一会要去厕所一会要喝水,一会又咬着笔头发愣,自己实在没憋住火,就又吼了他。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吼他了,我知道不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

「每次情绪上来,我的大脑就一片空白,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嗓音,更控制不了自己锋利恶毒的话。

我很爱很爱他,但发火时,却能说出不要你了、你笨死算了这样恶毒的话。

对于孩子的哭泣,我无动于衷,甚至厌烦、想捂住他的嘴、揍他。有时候我都想,这破「皮夹克」不要也罢,谁爱要谁要吧。

图片

自己的亲生骨肉我竟然这么残忍。

明知道吼娃不好,也暗暗发过誓下次不再大声吼他了,但下一次,还是这样,甚至更大声,更过分。」

听完闺蜜说的,我的脑子里也嗡嗡的,毕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被娃修炼的妈。


图片

为什么孩子越吼越不听话?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五层次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安全需要是最基础的人类需要之一,其重要程度仅次于生理需要。

图片

对孩子而言,安全需要不仅仅是生命安全不被威胁,生存环境安全同样重要。

当一个人的内心感觉安全,他便不需要动用过多的力量对抗恐惧和不安,才有改善行为、遵守规则、认真学习的基础。

反之,为什么吼叫、打骂很难产生真正的管教效果?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动用了过多的心理能量,用于防范恐惧和施加对抗。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当孩子面对大吼大叫面目狰狞的父母时,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只想捂紧耳朵,让这场暴风雨快点过去,至于父母说了什么,他们无暇听、也无法照做。

李玫瑾教授曾说:父母发火时,孩子的那种害怕,就像被几只老虎逼到了墙角。

而面对孩子的无动于衷,我们更忍不住提高音量,说更难听、恶毒的话。

事实上,就像德国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中描绘的那样,孩子的内心在我们大吼大叫下,早已四分五裂。

图片

这样的他,又怎么能接收父母的信息,又如何思考自己的行为并做出改变?

时间久了,被吼的多了,内心也麻木了,甚至产生了抗吼免疫。任你再大声,他也无动于衷。

其实,父母偶尔一两次的吼叫对孩子的伤害并不大,最怕的就是把孩子当做自己情绪的发泄口,把大吼大叫当做管教孩子的常用方式,还错怪孩子听不进去。


图片

面对熊孩子不想吼叫

试试这几招



01. 情绪摊牌,隔离冷静

我们的情绪不是一下子上来的,它有一个慢慢爬坡的过程,是什么让我们最终爆发了?

是委屈,是一种「过于照顾孩子感受他却不领情」的愤怒。

图片

孩子画画磨蹭着不来吃饭,你催了一次,他没动,催了二次他还没动,眼看着饭要凉了。

听听自己此刻内心的感受,你是有点生气的。

但,你又觉得不至于因为小事跟孩子发脾气,于是选择了照顾孩子的情绪、压抑自己的情绪,开始规劝——「快点啊,饭要凉了」、「你吃完再画多好呀,一时半会画不完,饭后有的是时间」。(你的潜台词——你快给老娘滚过来吃)

这就是情绪的导火索——你不满,但你没直说,而是选择了忍。

图片

当我们一味强迫忽略自己而照顾孩子情绪时,反而会给孩子一种「我的情绪最重要」的错觉,稍不顺心,则换来讨价还价:

「凉就凉,我不怕凉」、「我不想饭后接着画,就想现在画完」(其实,娃的潜台词——我非常认真地在考虑且回复你的建议,答案是你的建议我不想采纳)

而你,肯定也无法像忍者神龟一般一直忍下去。

孩子的变本加厉会直接把导火索推向引爆点——「我不管你怕不怕凉,立马给我过来吃!」、「晚一分钟,画我就给你撕掉!」(此刻你的潜台词——我都这么降低自己迁就你了,好言相劝你还不听,是不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我就不吃」「你凭什么撕我的画」「你真是个讨厌的坏妈妈」(娃的潜台词——怎的了?为什么前一刻还有商有量,我只说了不同意,她就开始发脾气?妈妈太讨厌、太可怕了呜呜呜……)

话赶话,火拱火,最后两败俱伤。

图片

所以,如果你有情绪,不如直接和孩子摊牌,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我催你两次了,我的本意只是让你好好吃饭,你如果继续磨蹭,妈妈会感觉你十分不尊重我,我会很生气。

相信我,很少有孩子明白你的真实感受后,会说:你生气吧,我就是要故意气死你…… 

因为他们的本意从不是故意找茬,大部分都是我们有所图,他们不配合,而我们打着讲道理的由头,却不说出背后的情绪诉求。

孩子们没眼色,看不懂、参不透啊。最后才会让事情愈演愈烈。

所以,最开始,就把问题和情绪可以一起摊牌给孩子,他反而会试着理解、照顾你的情绪。

图片

02. 隔离阶段,复盘自己情绪爬坡的过程,找原因和对策

如果情绪已经上来了,没办法理性思考,娃哭闹,你也一肚子火时,不如先闭嘴,保不齐一张嘴,就说出什么难听的话。

两个人分别隔离开,冷静一下。

告诉孩子:再谈下去妈妈就忍不住说难听的话了,我不想伤害你,也不想让你伤害我,我们都冷静下。

娃崩溃就让他崩一会好了,一个人崩总比两个互相拱火强吧。

隔离时,努力冷静下来,看看自己的情绪是怎么来的,孩子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若是孩子的问题,那么多半,他们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你的帮助。

若是自身情绪不对,不过是借题发挥把火撒孩子身上,那就需要反思了。

作者简介: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