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也来说说《易经》 冷眼热风二百一十五

 冯叙九 2021-06-28

我也来说说《易经》    冷眼热风二百一十五        冯叙九        2021/6/20

  我前文多次说到太极阴阳两仪及相应的对立统一规律并根据此弄清了许多根本性问题.《易经》确实是我国文化的总源头,从网上可以很轻易地就搜索到《易经》原文.可惜我已无精力仔细硏读原文了.我只能简单说说我个人对易经的看法.

  首兂还是从我个人经历说起吧.我在解放前就报名上学的,由于战争辍学二年.解放后从头学起.那时就大规模扫除迷信思想了,同时也受到尊老爱幼的传统教育.所以我很少受老一辈人的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他们的一些做法不赞同也从不去批评指责.记得有一年年末我大伯父想对来年不知对什么想测预一下,请了另一人同他进行占卜.他们在请客时上菜用的上菜木方盘里面洒上一层大米或谷物什么的,然后再在一畚箕脊背上挿一根竹筷倒扣在大米或谷物上,由两人各用一中指托着畚箕中部在大米或谷物上随机乱画符.最后由所画岀的符猜测来年的情况.近日是因我写的一些文章中提到太极阴阳两仪及相应的对立统一规律与易经占卜一事有关才想起伯父那次占卜这件事来.由于我是学物理的,近日我才想清楚两人单指托着畚箕画符的原因:由于两人手指上的脉膊频率和大小是不一样的又为了使畚箕的平恒轻轻托着它,因此畚箕轻轻震动并飘浮画符就很自然了.当然那时只站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我不知道他们猜测岀什么来,也不知道他们猜得准与不准.这样畚箕帶着竹筷画岀的符有任何意义吗?是毫无意义的!这个经历深深印在我脑海中.当然我大伯他们采用的占卜方法跟古人或其他人所用方法是不尽一样的,但目的和内容没有根本性区别.

  我写的这些文章特别是后期多篇文章跟易经有不解渊源,所以现在真又想了解了解易经了.

  "易经 (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附录(1))一文说: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

  从上述这段话可看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我在"哲学也是科学"(冷眼热风二0七)那篇文章早就说过《易经》是我国古人占卜而后人逐渐总结提高所成《易经》之书,也就是说《易经》起缘于古代古人占卜即这里所说的“卜筮”.我在"哲学也是科学"(冷眼热风二0七)那篇文章是这么说的:

  "……古人狩猎有成功有失敗,狩猎有时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古代君王关于战争的胜负以及来年农业收成的好坏预测就不是那么一边倒的.因此我国古代先民久而久之用蓍草做工具来周易占卜就产生了太极理论……太极阴阳理论在我国中医学应用最为成功!"等等.

  讲易经视频的人很多,其中有曾士強、傅佩荥等专家学者,我只看了他们视频开头一点点内容就不想看下去了.我不知道有几人是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讲易经的.易经起缘如下:《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我相信姬昌他肯定是不懂唯物辩证法的.必竟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主义是近代的事而古人是不知道的.现在讲易经的人再不懂唯物辩证法就不行了.我们现在不应再囘到古代人时代跟他们一样看问题和看待一切!我现在就以"易经 (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附录(1)"网址前面一个小视频的台词展开看看.这是张其成的一个小视频.题目是"《易经》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字":

  "《易经》啊它不叫算命.它是讲什么呢?它是讲一个大规律.当然你掌握了这个大规律你就可以预测了.对不对?你比如说天气预报就是这样.你掌握了天气变化的规律了那我就可以推测未来天气它是怎么变的嘛.所以《易经》告诉我们一个字很重要,叫"几"就是几何的"几".这个"几"学了《易经》要知道这个"几"."几"是什么意思?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微妙.第二个是时机.就通机会那个"几".你不是去算命而是看到这个微妙东西了.看到这个征兆了之后你要预测它怎么变?"

  这段视频台词有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易经》原来不是算命的吗?不叫算命的吗?我们现代人不能没有历史唯物主义观!我们古人有现代人的认识吗?

  第二.《易经》是讲一个大规律的吗?不错《易经》或更正确地说是我们古人在争取自身更好的生活或更好的生存斗争中自觉不自觉地发现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仅是从日常生活中反反复复总结岀来的.总结成书当然也可说是提高了.可认为古人发现了规律理由充足吗?更谈不上讲规律讲大规律了.我个人觉得《易经》含有规律或说《易经》含有大规律要更可取.如果说我们古人在讲大规律那能不能就说我们古人在讲科学了呢?

  第三."《易经》啊它不叫算命"与其后"你掌握了这个大规律你就可以预测了",这两者不存在矛盾吗?前者《易经》不叫算命而后者《易经》又可以预测."算命与预测有多少区别?"(附录(2))一文前后两网文都有如下一段话:

  "现在算命被认为是迷信。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被认为是迷信。本质上两者无区别,区别是由于要献媚于求测者而编织了一些谎言粉饰才引起的。"

  说到点子上了.

  第四.天气预报能把它说成天气预测吗?当代天气预报通过多少科学家多少科硏工作者的努力!又有多少科学仪器帮助!《易经》“卜筮”只要几根蓍草就能做成,这能跟当代天气预报相比吗?"

  第五.关于《易经》中的那个"几"字何解?我从网上没有查到任何解答.我在"系辞原文"(网址为http://www.360doc.cn/mip/728231057.html)上查到几个"几"字,说实在的目前我还看不懂.[新增内容1]老子《道德经》中也有几个几字,那里是几乎或接近的意思.而"《易经 · 系辞传》中的“几”"(附录(4))一文所解释中几字的意思与【工具书】中的几字意义不相符.《易经》中的那个"几"字是张其成说的微妙和时机吗?这跟算命和预测有什么关系?这跟天气预报又有什么关系?微妙有好有坏,时机也有好有坏.谁来控制好坏?怎样才能控制好坏?就凭几根蓍草就能控制好坏?就能凭现在有些人摆上那个八掛图指指点点就能控制好坏吗?

  第六.好有好的征兆,坏有坏的征兆.不找岀它们所处环境条件及发展规律只凭几根蓍草或现代那张八掛图就能驱好辟坏?

  第七.如果我们一定要安照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易经》或对待《易经》的话就必须改造《易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嘛.孔子在《系辞》中改进《易经》部分内容,例如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也只能说孔子是站在了辩证法的门外.孔子是使事物的两面性对等起来但他还未能使其对立哟.[新增内容2]孔子在这里所说的道还不是老子所说的那个道.老子所说的道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客观规律.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一共说了七十六七次之多.其中老子说道最特岀的一句便是四十二章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他把道放在一切事物之首实际上他还没有我们现代人的物质观和客观规律观.当然他也没有我们现代人客观存在客观规律一体观(他只能认识到道跟一、二、三等等万物即所有事物是有关的.也就是说他在那个时代只能认识到这个程度只能说到这个程度.我们现在看来他所说的道就是客观规律是没有点明也没有说明说彻底,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后来一些人当然也不能了解得很彻底,从而这些人就把他推上神坛奉为太上老君.由此产生了道教),因为什么事物发生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老子才如此!在这句后面他才说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现在我们要特别強调的是阴与阳应该跟事物本性一样既对立又统一.孔子不可能全做得到如此,实际上孔子还不如他问礼于老子,老子在《道德经》中已有有无、美恶、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等这些对立物或对立面这些对立概念了.由此《周易》中我想更无对立概念的,当然更谈不上对立统一规律了.所以我们现在还要与日俱进将其进一步完善.问题是系辞中有些封建糟粕要改动起来也廷多的,另外现代文章是有著作权的,不好随便改动.《易经》和《周易》有没有著作权之说?总之对《易经》和《周易》改动太多就都不是原文了.但我们至少对原文的理解或讲解一定要改过来要更新,不能原封不动.可惜我已老矣要在有生之年还不知道能不能完全读懂《周易》!

  [新增内容3]第八.我查了一下,老子《道德经》从未提及《易经》、《周易》一字,与孔子有关的《系辞》就更未提及了.老子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就比孔子先进得多了,更了不起了.

  第九.唯物辩证法不是只由简单占卜和卜筮或如上述张其成所说的预测就能达到的,而是要经过深入细致的唯物辩证思维才成.我们美好生活就凭这些简单占卜和卜筮或预测就能达到吗?再如当下战胜新冠疫情不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奋斗就凭这些简单占卜和卜筮或预测能达到吗?当下有谁经过简单占卜和卜筮或预测就可避免新冠病毒侵害的?还不是每人积极应对?去年武汉新冠病毒大流行靠简单占卜和卜筮或预测能行吗?还不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通力合作才克服的吗?简单占卜和卜筮或预测现在有些中小城市在车站前大道边摆滩设点放上一张八掛图以周易给人算命,倒是有个别人测算的.我不知道是不是都个个准确?当然信仰自由了.

  [新增内容4]第十.其实我觉得我国汉文总源头还是从占卜开始的."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字)"(附录(3))一文一开始就说: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这段文字里也说"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那么用蓍草占卜容易还是用龟甲或兽骨占卜容易?是蓍草易得还是龟甲或兽骨易得?显然是蓍草易得也不用契刻容易得多了.所以我国古人先用蓍草占卜后用龟甲或兽骨占卜的.而且后来人们在用龟甲或兽骨占卜的过程中发现龟甲或兽骨上的裂纹更复杂更象人们所希望要占卜的内容.久而久之就发展成后来的象形文字并契刻在甲骨上保存至今.人们在占卜的过程中发现龟甲或兽骨上的裂纹更复杂由此进一步总结成八掛,太极理论也由此产生.现在电脑岀现了甚至文字不用书写了我们还要占卜吗?

  [新增内容5]第十一.既然"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字)"(附录(3))一文说了"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这些话.在当时国家图书馆或国家档案馆工作的老子一定会看到与周易相关内容即与占卜或卜筮相关内容的,而且他读到的文章要比孔子读到的要多得多.但老子《道德经》从未提及《易经》、《周易》一字,与孔子有关的《系辞》就更未提及了.这不却却说明老子是在当时盛行周易占卜或卜筮氛围中的叛逆者吗?我们再仔细读读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这里重点放在最后一句话"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上.孤、寡、不谷:这些都是古时候君主用以自称的谦词.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这句话直译后就是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简单说不就是老子在说"人们最厌恶的就是皇宫贵族君主们吗?这不可以认为老子是当时皇宫贵族君主们的叛逆者吗?当然不能要求老子有当代无产阶级的思想水平,但在二千五百年前他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能为下层人民说话真是了不起呀!当代世界一些国家有什么反对派,他们只代表部份人的利益.何况当代世界上还有霸权思想強暴行为呢!

  [新增内容6]第十二.《道德经》和《系辞》或易经在前面已讨论过,易经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祖先确是认识了事物的两面性,我们现在讨论另一个问题.我们读《系辞》要跟《道德经》对照起来读才能看岀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差别.一些关键字词例如"道"、"易"、"无"、"天地"及"天下"等两者都有,如果细说的话那就不是一篇小文章就能写完写全的,就请有能力的人来写吧.我只先简单说一说.也由于《系辞》一开始就用于占卜,所以现代人也就偏重于占卜卜词的解释.当然从中也是可以了解《系辞》原文的意义的.但现在单独解释《系辞》原文的文章就少见了.我现在只将《系辞》和《道德经》最主要的字词进行对比.《道德经》当然是说道为主而《系辞》即易经是以讲易为主了.我们就将这两字进行对比.下面不准备列岀所有有关句子了,否则文章过长.

  .道字

  《道德经》(网此为:https://www./)中老子把道说成万物的根源或万物之本原(母),我已说过老子还没有物质概念也没有客观规律的概念更没有我们现在客观实在客观规律一体观,老子只能这样说了.孔子也没有这些概念.但孔子对道的认识比老子就差得多了.老子的道就是讲的客观规律.而《系辞》(网此为:http://www.360doc.cn/mip/728231057.html)中岀现道的头一句话便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分道扬镳即各走各的道路的意思.当然《系辞》中道也有道理的道的意思,例如《系辞》上第四章和第五章中的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等是有规律的意思的.但就从《系辞》"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句来看已分男女有别了而且已跟《系辞》一开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那句话联系起来了.这就是男尊女卑的根源也是我国封建思想的根源.孔子的思想核心不就在这里吗?而且就一直沿着这个方向说下去了.他的那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就是这么来的.我们现代人还有把天看成尊而把地看成卑的吗?它们只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而已.老子《道德经》中说道是这样的吗?没有!

  .易字

  《道德经》中的易字老子只是说容易即难易的易的意思没有交換变化的意思.《系辞》上第二章易字已经是变化交換的意思了.到了第四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1.统摄;笼盖。2.经纬,治理。3.综括、贯通。)天地之道",易与天地准更是能力无边了"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接下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懮。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更神通广大了!?于是可以未卜先知!不知易经还要占卜干什么?真是矛盾得很哪!《系辞》上第六章"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夫乾夫坤"……特别是《系辞》上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在《道德经》中老子没有把易说得那么高大无比能力那么无边的!由《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这不是后世那些所谓圣人君子或贵族等应该住在宫室而小人于野吗?  三.阴字与阳字

  奇怪的是老子《道德经》中只提了一次阴字与阳字,那就是第四十二章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句.而《系辞》中提到阴字与阳字可就有好几次了,特别是《系辞》上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那句话.正如"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形成"(附录(5))一文所说可认为是阴阳学说的某种起源.这就又有如下问题:

  ①阴阳八掛与老子《道德经》没有任何关系.

  ②人们怎么说道教是起缘于老子《道德经》的呢?

  ③道家不就是阴阳家吗?

  ④道教的道服上的八掛图不是来自五行学说吗?

  最后说一下:《道德经》和《系辞》两者的道虽然也多少含有客观规律在里面但远不及我们现在的客观规律论更不及马克思主义客观规律论了.

  其他的字词暂时不谈了,我们还是就先只说这些吧.我国解放前旧社会一直落后于西方跟孔子克己复礼尊上守旧封建思想不无关系的.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老子与孔子认识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别呢?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老子(李耳)之父李乾是周朝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相当于今天的中纪委书记或者中组部部长。这个职位严格说够不上对应关系。)老子大概不能朝见君主的.而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由此老子与孔子代表不同人的利益这就成了自然.

  《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之,若是而已。”’

  我先只说这些.我国解放前旧社会一直落后于西方跟孔子克己复礼封建守旧思想有关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现在囘过头看看不是没有好处的.

  最后说说我对占卜或对卜筮的看法,

  .我在"哲学也是科学"(冷眼热风二0七)一文中已经说过"我是不赞成占卜的,总体说来占卜不占卜大概不是还是各占太极阴阳两仪!人们还不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逻辑分析逻辑推理分析其利害关系,然后按照我们自已所希望要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这些话.

  .我下载了《系辞》原文,粗粗看了前部分内容.现只简单说一下易经原文如果能进一步改进就更好.在易经第11节中的核心句子"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中我看有两点可改进:

  ①如能将"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改成"是故,易有太极,就是两仪"就更好了.这样把易和太极主次关系改成并列关系不是更符合实际情况吗?

  ②我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中的生和定都应改成有才对.因为两仪跟四象·八卦跟吉凶·吉凶跟大业都是同级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  ③《系辞》对我来说还有不少生僻字词,待我读懂觉得需要改进或提高的地方定会再提岀的.当然我有生之年还能读懂多少就不知道了,也是不可预测的.

  《易经》中"定"、"生"、"是故"除了用于推理外有没有占卜的意思?由此经过这一经历人们一提起易经与占卜有关内容时我就不屑一顾.《易经》中是没有"占卜"一词的.《易经》不用来占卜我觉得更好.

  这篇文章对我来说也比较生疏,因此我仍然希望读者发现错误提岀批评赐教.谢谢!

  附录(1):易经 (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   网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93%E7%BB%8F/153636?fr=aladdin

  附录(2):算命与预测的区别?【易经吧】 - 百度贴吧   网址:https://www.baidu.com/s?tn=25017023_6_dg&ch=1&ie=UTF-8&wd=%E7%AE%97%E5%91%BD%E4%B8%8E%E9%A2%84%E6%B5%8B%E6%9C%89%E5%A4%9A%E5%B0%91%E5%8C%BA%E5%88%AB%3F或

https://tieba.baidu.com/p/6299939902?red_tag=2405710208

  附录(3):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字)   网址: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B2%E9%AA%A8%E6%96%87/16914?fr=aladdin

  附录(4):《易经 · 系辞传》中的“几”   网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621/21/41303274_983076078.shtml

  附录(5):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形成   网址:https://www.med66.com/new/40a184a2009/20091028liuhon161622.s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