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级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7.6就业最终

 清风无尘 2021-06-28

2019级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7.6就业

沈阳市化工学校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

(就业/升学)

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二〇年三月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二、入学要求

三、修业年限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1.综合素质

2.知识要求

3.能力要求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三)综合实训

(四)实习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二)课时分配比例

(三)教学进程安排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二)教学设施

1.校内

2.校外

(三)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

2.专业技能课

(五)学习评价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2.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六)质量管理

九、毕业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气运行与控制

专业代码:05302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

主要岗位类别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加工制造类

05

电气行业

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工

维修电工四级/中级技能(辽宁省劳动局)

电气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四级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以及供用电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备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节能环保意识,拥有从事电气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社会交往能力;

(2) 具有人文和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3)具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5)能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6)具有继续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奠定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7)具有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所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具备了解电气行业新技术意识;

(9)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2.知识要求

(1)文化基础知识达到高中阶段文化基础的知识水平(如语文、数学、公共艺术、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掌握电工、电子、电气CAD制图等基本知识;

(3)能够认知一般电气原理图、安装图及工作原理;

(4)掌握常用电气控制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先进电气运行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6)熟知常用小型可编程控制器的型号、结构等,掌握基础指令和功能指令,掌握编制、调试应用程序的一般方法;

(7)掌握传感器、变频器、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的基础知识;

3.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

①具有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安装图、绘制一般电气控制图的能力,具备现场操作能力;

②掌握电工、电子等基本知识在电气控制设备中的应用;

③具有正确选择和使用常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的能力,会使用常用专业工具,具有熟练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

④具备能阅读和理解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与保养相关说明书的能力;

⑤具有解决本专业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⑥具备使用常用电气CAD的能力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操作。

(2)技术技能

①具有安装、维护低压配电、动力和照明线路及其他电气设备的能力;

②能进行较复杂机械设备的配电板的配线以及电气设备的电气安装工作;

③能诊断、排除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及控制系统的电路及电气故障;

④能识读电气原理图;能对电气设备进行修理或更换零部件;

⑤会维护保养电工工具、仪表;

⑥能进行生产过程及其系统的控制、维护与管理;安装高低压柜等电气设备;

⑦能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装配、测试、维修等;能组装、拆卸、检修各种控制电器,排除使用过程中的故障。

(3)跨行业职业能力

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时

1

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旨在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自我认知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等,还应当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32学时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心理健康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6学时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理健康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6学时

4

哲学与人生

心理健康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4学时

5

语文

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阅读现代文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实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觉运用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以及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审美情趣奠定基础。

136/360学时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必要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像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136/360学时

7

英语

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词汇、基础语法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简单作文及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业英语打下基础。

68/216学时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的使用,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04学时

9

体育与健康

本课程包括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76/212

10

公共艺术(音乐)

主要内容为讲解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独特的民族风。

32学时

11

公共艺术(美术)

从学生实际出发,图丰文简,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较强。通过经典性、代表性、富有时代感的作品与分析,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作者、内容、表现形式、审美特征,提高审美品位,提升生活品质。

36学时

112

行为养成教育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8

13

素质提升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处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等。掌握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时间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72

14

历史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36学时

(二)专业(技能)课程

应准确描述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可操作性。

专专业课程

专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电容和电感,直流电和交流电及用电安全和用电保护。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64学时

2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获得电子技术中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常用的电子电路和设计一般功能电子电路的能力,了解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状况,为学习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08学时

3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

本课程为一门实践行较强的专业课,其内容包括常规继电接触器控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知识,掌握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掌握PLC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原则和步骤,能够读懂常见电器控制系统原理图。使学生初步具备PLC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以电力半导体变流器件的应用为基础、以自动控制理论为指导、以电子技术和微处理器控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为手段,并且与检测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以直、交流电动机为执行机构的调速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进一步掌握该类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设计和调试,以及运行维护、检修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144学时

4

电器与变频控制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PLC与变频器的基本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会正确选用常用PLC和通用变频器,会编制简单的PLC控制程序,能完成简单PLC与变频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工作。

144学时

5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

本课程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通过学习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原理及选用、拆装、维修的方法,熟记低压电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会分析点动、连续运行、正反 转、顺序控制、降压起动、制动、多速等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原理,并了解绘制原则,会安装、调试与维修上述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

144学时

6

照明线路安装与维修

本课程是培养维修电工专业技术人才,教学内容着重于技能实操训练,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电工作业基本常识,室内照明线路安装及综合照明线路安装。通过实训,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术;能独立完成一般的室内照明配线安装;能看懂电动机的复杂控制线路,并能独立安装与检修。

64学时

7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误差概念及应用、传感器的原理、自动检测流程,了解抗干扰技术测控系统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误差理论为测量各种物理量打好理论基础;传感器部分主要涉及各种非电量的测量及某些电量的测量,弥补电工知识中未讲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自动检测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项目应用实例为学生提供部分真实案例。

72

8

电机与变压器

电机与变压器在电能的生产、传输、变配以及使用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变压器与电机,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主要特性、使用和维护知识;对同步电机和特种电机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对电动机的故障处理、判断和分析。

72升学

9

机电一体化概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知识,使学生将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微电子的控制手段下高度地“融合”,并由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备、产品,如:数控机床、机械手、智能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FMS)、无人生产车间等的原理、调试、维护到小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设备的改装,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72升学

1

电气CAD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图示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绘图基本技能。其主要内容包括初识绘图软件,单管放大电路、单片机原理图的识图与绘图,单管放大电路板的绘图等。

72学时

2

工厂供配电技术

内容:工厂供电概述;供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供电系统的接线和结构;负荷计算和短路计算;电器和导线的选择;继电保护装置及二次系统;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工厂的电气照明;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检修。能力:初步理解供配电系统及其电源和负荷;掌握标准电压和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了解高低压熔断器和开关电器等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工业企业变配电所的典型接线方案; 掌握高低压电器和载流导体的选择与校验方法;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和要求;了解常用的保护继电器;掌握高压电力线路和电力变压器的常用继电保护方式;理解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和信号系统以及二次回路的接线图;了解过电压和防雷的基本概念。

72学时

3

企业安全生产技术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安全生产的内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特殊人群的保护、危险因素分析与事故预防、安全技术,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预防,常见事故伤害现场急救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安全生产的内涵,自觉的遵守安全规程,在生产中预防为主,是为了大胆放心的生产,坚信安全有路,坚定不移地落实预防措施,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生命既意味一切,又高于一切,只有安全生产,才是耕耘希望、创造幸福。

36

4

单片机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单片机结构和基本原理、MCS-51系列单片机及其指令系统、单片机的定时与中断系统、单片机的I/O扩展及应用等内容。使学生获得单片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在测量、控制等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应用。

72学时

5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低压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工作原理及设计思路;掌握常用机床控制电路的组成、特点及操作过程;掌握常用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行走机构等控制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掌握交流集选控制电梯控制电路的作用、控制原理及调试方法;熟悉常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72

6

机床电气控制与排故

主要内容:车床、平面磨床、摇臂钻床、卧式铣床、镗床等常用生产机械设备的基本功能、结构、运动形式、电力拖动要求。

能力要求:能识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布置图和接线图,掌握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工艺的方法和步骤及调试,了解日常维护知识,会分析、排除一般电气故障。

36

 

(三)综合实训

序号

实训项目

主要实训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四)实习(就业/升学)

序号

实习项目

主要实习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第5、6学期选修)

企业顶岗实习,日常巡回检查、按期检查测试、做好计划检修、定期维护保养等。

1080/0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单位:周

学年

学期

教学

德育活动(含军训)

复习考试

实习

假 期

合 计

第一学期

17

1

2

0

6

26

第二学期

18

2

0

6

26

第三学期

18

2

0

6

26

第四学期

18

2

0

6

26

第五学期

18

0/2

28/0

0/6

28/26

第六学期

0/18

0/2

28/0

0/6

28/26

合计

89/108

1

8/12

56/0

24/36

160/156

(二)课时分配比例

单位:节

课程类别

课时数

占总课比例(%)

其中选修课时数

占总课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含必修、选修)

1080/1692

35.7/54.7

468/432

15.5/14

专业技能课程(含必修、选修)

865/1404

28.6/45.3

顶岗实习

1080/0

35.7/0

总 课 时

3025/3096

100

(三)教学进程安排表

1.教学时间安排(就业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评 价方 式

教学时数

学    期


总学时

理论教学

实验实训

1

2

3

4

5

6


考试

E

考查

T


2/16

18

18

18

18

18


公共基础课

010304020101

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

T

36

36

0

2


010304020102

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

T

36

36

0

2


010304020103

经济政治与社会、心理健康

T

36

36

0

2


010304020104

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

T

36

36

0

2


010304020105

语文

E

144

144

0

4

4


010304020106

数学

E

144

144

0

4

4


010304020107

英语

 T

72

72

0

2

2


010304020108

计算机应用基础

E

108

0

108

2

4


010304020109

体育与健康

E

180

10

170

2

2

2

2


010304020110

公共艺术(音乐)

T

36

36

0

2


010304020111

公共艺术(美术)

T

36

36

0

2


010304020112

行为养成教育

T

72

72

0

2

2


010304020113

素质提升教育

T

72

72

0

2

2


010304020114

历史

T

36

36

0

2



小    计

1080

802

278

20

22

6

8


专业技能课(核心课)

010304020201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E

72

72

0

4


010304020202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

E

72

20

52

4


010304020203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

E

144

24

120

4

4


010304020204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E

108

108

0

2

4


010304020205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

E

144

144

0

4


010304020206

电器与变频器应用技术

E

144

72

72

4


010304020207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E

72

72

0

4



小    计

936

602

334

8

6

8

12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评价方式

教学时数

学    期

方 式

总学时

理论教学

实验实训

1

2

3

4

5

6

考试

E

考查

T

2/16

18

18

18

18

18

专业技能课(方向课、含选修)

010304020301

电气CAD

E

72

0

72

4

010304020302

工厂供配电技术

E

72

72

0

4

010304020303

企业安全生产技术

T

36

36

0

2

010304020304

单片机技术

E

72

72

0

4

010304020305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

E

72

72

0

4

010304020306

机床电气控制与排故

T

36

36

0

2

小    计

468

396

72

0

0

14

6

综合实训

小    计

顶岗实习

010302050401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

T

540

0

540

540

010302050402

小    计

540

0

540

540

540

合    计

3024

1800

1224

28

28

28

28

30

30

课程编码是教学计划中用来识别课程类型、课程属性的编码。课程编码长度固定为10位,按照如下规则确定:

◆第1、2位是学校属性代码,01表示市市属学校,02表示县区职教中心,03表示行办学校,04表示在沈省属学校,05表示民办学校

◆第3、4位是学校代码,例如01表示**学校

◆第5、6位是系(部)代码,例如01表示**系,02表示**系,03表示**教学部等

◆第7、8位是专业代码,表示该专业在所属系(部)内部的序号,如系内部只有一个专业序号则为01,依此类推。

◆第9、10位是课程类型代码,01表示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02表示专业技能课程必修课,03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04顶岗实习。

◆第11、12位是课程序号代码,01表示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的语文课,02表示专业技能课程必修课的***课,03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的***课。

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订单培养班(冠名班)第四学期安排跟岗实习,时间为第四学期第十一~十八周。

2.教学时间安排(升学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评 价方 式

教学时数

学    期


总学时

理论教学

实验实训

1

2

3

4

5

6


考试

E

考查

T


2/16

18

18

18

18

18


公共基础课

010304020101

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

T

36

36

0

2


010304020102

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

T

36

36

0

2


010304020103

经济政治与社会、心理健康

T

36

36

0

2


010304020104

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

T

36

36

0

2


010304020105

语文

E

360

360

0

4

4

2

2

4

4


010304020106

数学

E

360

360

0

4

4

2

2

4

4


010304020107

英语

E

216

216

0

2

2

2 

2

2

2


010304020108

计算机应用基础

E

108

0

108

2

4


010304020109

体育与健康

E

216

12

204

2

2

2

2

2

2


010304020110

公共艺术(音乐)

T

36

36

0

2


010304020111

公共艺术(美术)

T

36

36

0

2


010304020112

行为养成教育

T

72

72

0

2

2


010304020113

素质提升教育

T

72

72

0

2

2


010304020114

历史

T

36

36

0

2


010304020115

就业指导

T

36

36

0

2


小    计

1692

1380

312

20

22

12

14

14

12


专业技能课(核心课)

010304020201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E

72

72

0

4


010304020202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

E

72

20

52

4


010304020203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

E

144

24

120

4

4


010304020204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E

108

108

0

2

4


010304020205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

E

144

144

0

4

4


010304020206

电器与变频器应用技术

E

144

90

54

4

4


010304020207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E

144

144

0

4


010304020208

电机与变压器

E

72

72

0

4


010304020209

机电一体化概论

E

72

72

0

4


小    计

972

746

226

8

6

8

12

8

8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评价方式

教学时数

学    期

方 式

总学时

理论教学

实验实训

1

2

3

4

5

6

考试

E

考查

T

18

18

18

18

18

18

专业技能课(方向课、含选修)

010304020301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

E

72

72

0

4

010304020302

电气CAD

E

72

0

72

4

010304020303

工厂供配电技术

E

72

72

0

4

010304020304

企业安全生产技术

T

36

36

0

2

010304020305

单片机技术

E

72

72

0

4

010304020306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

E

72

72

0

4

010304020307

机床电气控制与排故

T

36

36

0

2

小    计

432

360

72

0

0

8

2

6

8

综合实训

1

小    计

合    计

3096

2486

610

28

28

28

28

28

28

课程编码是教学计划中用来识别课程类型、课程属性的编码。课程编码长度固定为10位,按照如下规则确定:

◆第1、2位是学校属性代码,01表示市市属学校,02表示县区职教中心,03表示行办学校,04表示在沈省属学校,05表示民办学校

◆第3、4位是学校代码,例如01表示**学校

◆第5、6位是系(部)代码,例如01表示**系,02表示**系,03表示**教学部等

◆第7、8位是专业代码,表示该专业在所属系(部)内部的序号,如系内部只有一个专业序号则为01,依此类推。

◆第9、10位是课程类型代码,01表示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02表示专业技能课程必修课,03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04顶岗实习。

◆第11、12位是课程序号代码,01表示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的语文课,02表示专业技能课程必修课的***课,03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的***课。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师生比达到1:20,专任教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

专任教师应具有电气、机电或自动化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及以上证书,获得电气专业相关工种中级以上职业资格。

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够参与学校授课、讲座等教学活动。

教师

姓名

所任课程

学历

年龄

职称

具有何种职业资格证书

所学

专业

专(兼)职

备注

牛丽琴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本科

51

高级讲师

维修电工中级技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职

任志刚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研究生

36

讲师

化工检修钳工高级技师

计算机专业

专职

鲁红

传感器应用技术

本科

49

高级讲师

维修电工中级技师

计算机应用

专职

纪宗军

维修电工技术及PLC控制技术

本科

46

高级讲师

化工检修钳工高级技师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专职

魏雅文

照明线路安装与维修

研究生

45

高级讲师

化工检修钳工高级技师

电子应用技术

专职

庄艳

电器与变频控制技术

本科

49

高级讲师

化工检修钳工高级技师

法学

专职

侯芳

电气CAD技术

本科

36

助理讲师

维修电工高级技师

电气技术教育

专职

白爽

单片机技术

研究生

37

中级讲师

化工检修钳工技师

计算机技术

专职

张韩双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

本科

45

高级讲师

网络中级工程师

工业自动化

专职

黄宇阳

物理

本科

57

中级讲师

物理

专职

敖铁刚

智能控制

本科

38

中级讲师

锐捷路由交接网络工程师

软件开发开源培训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职

孙瑶

工厂供配电技术

研究生

32

计算机技术

兼职

张玉莹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

本科

26

测控技术

兼职

(二)教学设施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按每班40名学生为基准,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功能室配置如下:

1.校内

序号

教学功能室名称

面积(m2)

设施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等)

主要实践内容

1

电工电子实训室

70

1. 电工电子实验台

14

电工电子基本实训;模拟/数字电路实训

2. 模拟/数字电路实验箱

14

3. 电子常用仪表(示波器)

14

4. 急救箱

1

2

维修电工实训室1

120

1. 维修电工实验台

14

照明电路实训

2. 电工常用工具(全套)

14

3. 急救箱

1

3

维修电工实训室2

120

1. 维修电工实验柜

6

电力拖动与控制实训

2. 维修电工实验台(配套网孔板)

14

3. 急救箱

1

5

电器与PLC实训室

120

1. PLC综合实训台

14

PLC综合实训

2. 计算机(各控制软件)

14

3. 各类控制模块

14

4. 电梯模块

1

5. 机器人模块

1

6. 急救箱

1

6

模拟仿真实训室

120

PC

40

电气CAD实训

2.校外

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实训基地的数量要满足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并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岗位轮换,定期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岗位变化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实训内容

1

沈阳昊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及生产、供电线路维护

2

沈阳沈电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及生产、电机检修

3

海信精工

电气设备生产、安装及维护

(三)教学资源

对教材选用、图书文献配备、数字资源配备等提出有关要求。

序号

书    名

适用学期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编著者

1

职业生涯规划

1

高等教育出版社

10/03

蒋乃平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2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02

焦洪昌、扈文华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02

张雷声

4

哲学与人生

4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07

王霁、肖和平

5

语  文

1、2

语文出版社

13/05

赵大鹏

6

数  学

1、2

语文出版社

13/05

张景斌

7

英  语

1、2

语文出版社

11/09

英语教材编写组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1、2

高教出版社

11/09

周南岳

9

体育与健康

1、2、3、4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07

郑厚成

10

公共艺术(音乐篇)

1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08

刘五华

11

公共艺术(美术篇)

2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08

刘五华

12

历史

4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9

王维

13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1

机械工业出版社

16/11

朱照红 谭星祥

14

维修电工

3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3/11

孙岩

15

检修电工实训指导书

3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3/11

纪宗军、魏雅文

16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2、3

机械工业出版社

15/06

胡峥

17

工厂供配电技术

3

机械工业出版社

11/03

戴绍基

18

电子制图Protel DXP 2004

3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2

张炜  李艳

19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

3、4

机械工业出版社

02/01

黄净

20

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项目教程 (西门子)

4

机械工业出版社

17/01

段刚

21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

4

高等教育出版社

05/01

何焕山

2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三版)

3

电子工业出版社

13/06

潘永雄、伍军

23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

3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03

张耀

24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第三版)

4

机械工业出版社

07/05

梁森

25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

2

高等教育出版社

15/07

林如军

26

电机与变压器

5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14/08

沈蓬

28

电机与电器检修

6

机械工业出版社

15/10

林如军

29

机床电气控制与排故

5

机械工业出版社

15/10

方爱平

30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学历提升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训练时间,为提升学历打下踏实的专业基础,并有意识地强化企业工作规范及安全生产知识养成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成本控制和环境保护意识。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的开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以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实际操作、微课等手段,直观讲解教学难点。

(五)学习评价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2.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2)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技能的掌握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进行评价,具体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从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授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

(3)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六)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是指各主要教学环节的管理评价方案的集合。是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的重要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实验室、考试与考查、毕业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开展教学评价应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取教学督导及听课小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做好评教、评学工作:一是及时召开学生教学工作座谈会,听取、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教学质量、情况汇报;二是通过听课和各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评教、评学活动;三是教师开展评学活动,通过座谈会、教师对所授课班级的评价以及记“教室日志”等形式进行。

九、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德育要求

1.品德方面:为人诚实善良,有吃苦奉献精神,积极进取,言行一致。

2.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法校纪校规,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诚实守信。

3.职业道德:热爱所学专业,有正确的职业理想,注重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

4.文明礼仪: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有礼貌,有一定的礼仪常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穿戴整洁,符合学生身份。

(二)学业要求

为了提高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水平和学习热情,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求,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现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各项技能水平做出下列要求,作好在学校期间的职业规划。

学制三年,须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文化课及专业课程并期末成绩全部及格。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达到相应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允许毕业。如所修课程期末成绩不及格需要进行补考,二次补考不及格或有校级处分的学生毕业证晚发,一年内补修仍然没有及格或处分未解除的,不发毕业证。

最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