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居•工艺 ‖ 景泰蓝的“新生”——李新民和他的新景泰蓝艺术

 好书风 2021-06-28

景泰蓝出自北京紫禁城,是皇家权力与地位的象征。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艺术。景泰蓝上的传统纹样往往需遵循皇家礼制,固定为吉祥富贵、福禄寿等图案样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皇权已不复存在,景泰蓝艺术也早已被移至皇城周边生长繁衍。现如今,北京的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已经寥寥无几,且大多也已歇业。所幸,我所认识的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李新民先生依然耕耘不辍,并一直在进行大胆创新,试图以新的手法赋予景泰蓝工艺新的生命。


图片

李新民:1941年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雕塑系,曾任北京工美总公司技术处处长,北京珐琅厂总工艺美术师,是北京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工艺美术珍品评审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系“京南派”景泰蓝主创人。

图片

图片
改变工艺以寻求突破
图片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是一类特种金属工艺品。简单来讲,它就是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质的胎型上,然后将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进行烧制形成的一种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原本是宫廷物品,专供皇宫贵族享用,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由此注定其图案样式多为吉祥富贵、福禄寿一类的题材。这样的御用物品,图案题材不太适合表现人物。若是想要表现人物,则要求艺人具有深厚的功底。有经验的艺人才能很好地将平面的人物图画转移到曲面上。因为景泰蓝的制作材料是铜丝和釉料,稍有不慎,人物就会变形,比如,嘴歪了,或是眼斜了。

图片

景泰蓝作品《并蒂花开》

图片

景泰蓝作品《景玉葫芦瓶》

“景泰蓝工艺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工艺。以人物为例,其眉毛不能像工笔画一样用细线来表现,而必须用铜丝框来表现。”李新民说,“如果眉毛下的眼睛也用铜丝来做,再镀上金,所有的线条都是金色,人物就真成'火眼金睛’了。”“文革”时期,曾有人提议,景泰蓝作品要表现工农兵形象,但结果是人物的五官都被做歪了。如此一来,非但没有起到正面效果,反倒丑化了工农兵形象。自此,人们放弃了用景泰蓝表现人物的想法。

那么,景泰蓝工艺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呢?李新民也一直在苦苦探索。传统的景泰蓝工艺流程是固定的,分为打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几道工序,大多数制作者未曾想过改变传统工艺流程。毕竟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如果改变或缺了哪道工序,做出来的东西还是景泰蓝吗?但是,李新民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并一心期待奇迹的出现。

图片

景泰蓝作品《古酌今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次试验后,李新民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人物不镀金,只烧两遍火,这样就使铜丝变成了黑色,可用于表现人物的黑眼珠;或者是,眼睛的瞳孔不掐丝,直接用黑釉在眼眶内点画即可。这两种办法,都能很好地避免人物出现“金睛火眼”的问题,从而使人物的眼睛完美呈现,传神动人。另外,为了追求哑光效果,李新民的景泰蓝作品往往不做抛光处理,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致,深受大众喜爱。

艺术创作需要变通,固守传统无异于断绝前路。换言之,变者生,不变者死。这让人想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梁思成、费孝通、徐悲鸿、林徽因、吴作人等一批专家、教授集中讨论研究,对景泰蓝的形体、花样、颜色进行了大胆改良。前人的积极探索对现当代景泰蓝工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艺美术应当贴近现实生活,并追求文化艺术性,而不是固守旧有的条条框框。李新民正是效仿先贤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才找到了改良创新景泰蓝制作工艺的办法。

图片

景泰蓝作品《和平》

图片
让生活题材绽放精彩
图片

李新民对景泰蓝工艺的创新还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传统景泰蓝多以吉祥富贵、福禄寿一类的题材为主,但李新民制作的景泰蓝呈现的内容却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为主。在形式上,李新民设计的景泰蓝以挂盘式为主,可挂可放,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家居生活的需求。这种形式也是顺应时代要求而出现的。

在李新民的工作室里,各种景泰蓝摆满了展台,琳琅满目。每一件作品看起来都是那么生动鲜活,富有生活气息。其中最吸引人的是《西北风》系列。此系列共由四件作品组成:《米脂婆姨绥德汉》《儿子叫爸》《双生娃》和《骑大马》。

图片

景泰蓝作品《信女》

《米脂婆姨绥德汉》呈现的是一对有趣的青年男女。一个小伙子身穿白背心,露着强健的肌肉,正在费力地拉着牛皮筏。牛皮筏上则跪趴着一个穿着大红肚兜的女子。《儿子叫爸》呈现的场景是,一个女人挺着大肚子得意地坐在床上,她的男人则跪在女人面前,头贴在女人的肚子上听胎音。画面十分温暖动人。《双生娃》呈现的画面是,一个女人坐在炕上,双手把着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娃,旁边还有一个大些的娃坐在她的身边吃奶。画面温馨而又令人动容。《骑大马》呈现的是,一个男人趴在地上乐呵呵地抽着旱烟袋,儿子则骑在爸爸的身上,高兴地在喊着——“驾!”《西北风》系列作品画面朴实生动,内涵丰富。里面有青年人享受生活的甜蜜,有新婚得子的喜悦,也有现实生活的困顿,细细品味,令人浮想联翩。

图片

景泰蓝作品《双生娃》

李新民的系列作品还有很多,比如《北京街头印象》。该系列抽象地采用了扭秧歌、遛鸟、跳探戈等几个典型形象来集中表现特定时代的北京清晨。这种表现手法属于典型的抽象派风格,也是李新民的一大创新。他突破了景泰蓝工艺的写实传统,开拓了更大的艺术表现空间。

从李新民的话语中听得出,他最得意的作品是《同桌的你》。画面呈现的是,一个留着短发的清纯少女双手抱着书本,目光注视着前方,若有所思。她身材苗条,穿着现代,眼睛传神,散发着青春向上的气息。

图片

景泰蓝作品《同桌的你》

此外,在李新民的作品里还出现了斑马、长颈鹿等动物的造型,这是景泰蓝工艺还从未有过的题材。他一改景泰蓝过去全身锦地的传统,利用铜线装饰了动物身上的花纹,生动自然,栩栩如生!

当人们看到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景泰蓝工艺作品时,不得不赞叹创作者构思之精巧、艺术意境之高。

图片

景泰蓝作品《五福捧寿》

图片
赋予工艺品以文化内涵
图片

李新民在景泰蓝的创作上非常注重艺术性。他反对只重“工”,不重“艺”。他认为,景泰蓝作为工艺品,一定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十几年来,他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开拓创作了中国诗词系列等多个系列作品。

他的诗词系列作品中的《玉花瓶》便取材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作品呈现的正是女词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场景。尤其是对“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诠释清新到位,画面唯美,令人如临其境。

图片

景泰蓝作品《争渡》

唐代诗人崔护清明游南庄时写的《题都城南庄》同样给予了他灵感,尤其是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极为感人,令他心动不已。于是,他便设计出了一件新作品——《新人面桃花》。这件作品做工细腻、釉色温润,画面自然、主题突出,是一件难得的佳作。

图片

景泰蓝作品《新人面桃花

最能体现李新民设计思想的当属《新太白瓶》。传统《太白瓶》的图案是花卉,没有人物。李新民认为,既然叫“太白瓶”,怎么能没有李太白呢?于是,他对传统瓶身图案进行了重新设计,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太白邀月画面融了进去,《新太白瓶》由此而生。这点改良如画龙点睛,立刻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气质,使得它成为20世纪90年代最畅销的景泰蓝产品之一。之后,很多人仿造这款瓶,但大都做得不好。说到此,李新民笑着说:“做不好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艺术功力不够。用景泰蓝表现人物,最容易将人物做歪。因此,我们做的时候不仅要正着看,还要换个角度从顶上往下看,才能看出人物究竟正不正。”

图片

景泰蓝作品《梦里山城》(套件)

图片

景泰蓝作品《紫藤双燕》(套件)

由此可见,景泰蓝艺人都必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修为,既要有深厚的绘画功底,还要有过人的设计头脑。出身美术世家、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的李新民凭借着自己的过人天赋和扎实功力,才能游刃有余地创造出更多精美的作品。如今,这位年近八旬的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依然耕耘不辍,并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很多新的作品。李新民说,他有一个梦想,要改变景泰蓝这一传统行业的面貌,通过创新手段赋予景泰蓝以新的生命,并让景泰蓝脱去神秘的外衣,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如今,他的梦想正在逐渐照进现实。

图片

景泰蓝作品《江南渔家》

撰文/高文瑞

供图/高文瑞(部分)

责编/方千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