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军‖说狗

 陕南野山菌文集 2021-06-28

      餐桌上,一风韵女人怀里抱一宠物狗,那狗也是很可爱呆萌的样子,在女人两个若隐若现的大奶子间时而嗅来嗅去,时而蹭来蹭去,较之婴儿多了几分乖巧之气,较之男人少了几分贪婪之色。

     此时,同桌另一个女人用筷子举食物来喂那狗狗,狗狗主人立马拒绝并且说:“我儿子(狗狗)只吃专用食物,就是零食火腿肠也只吃王中王,其他不吃,它能分辨出来。”举筷喂狗的女人打趣道:“哦!这狗比你老公的待遇好。”桌子上另一个人接着说:“狗亦如此,人何以堪?人去吃穿山甲,猴子,大象……岂不是正常吗?这到底是社会发展的文明还是悲哀呢?值得深思之。”狗主人又说:“我老公?他不如它,人不如狗。”说完脸色立马灰塌塌地现出些失落来。我分明听出了女人口中这他与它之间一语双关的味道。我起身离开了,大街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

      深邃的蓝天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照出这人世间所有的欢乐与忧伤;天空下那朵朵白云犹如一页页流动的史册,记录着人类历史所有的更迭与兴衰。

      找一公园安静的角落坐下来,回忆一下子定格到小时候。那时候村子里的人家都养狗,主要是为了照看自己家的鸡羊不受侵害,那时候村子里的人家都养猪,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们换一些学费。那时候猪的食物主要是靠山野里农闲间挖来的野菜。狗的食物则是靠它自己在河边、山坡上自己找一些老鼠、鸟类以及其他来自力更生,维持生活。如此这般物质匮乏的年代,人对野地里的野菜、野果等食物都是趋之若鹜,更何况动物呢,故难免有张家的狗偷食了李家的猪食,李家的鸡又偷食了王家的牛食之事件时有发生。于是就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会波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争吵,甚至会打架。尤其是小孩子为此而打架更是屡见不鲜,有时候头破血流也见怪不怪,好在大人们也不太追究,因为情境使人过多地理解。

     那时候我家也养了一条白狗,虽然瘦但也精神,村子里一般的狗是打不过它。所以它也就能较多地抢来食物吃,当然也较多地跳进别人家的猪圈里抢猪食吃。枪打出头鸟,我家的这狗也就招来了很多人的嫉恨也情理使然。好在那时候的人还都是比较善良的,也许人越是在贫穷的时候可能人性中那怜悯之情更多一些吧,也许是托尔斯泰笔下的桑娜情怀吧。后来,后来我家的这狗还是被人打断了两条后腿,它用两条前腿爬了回来,父亲骂骂咧咧地找来了村子里善于接羊腿骨折的羊倌用同样的治疗办法给狗接上了腿。那时候我大约已经读过了《孔乙己》这个文章,深刻地记得当时看着狗的腿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孔乙己的腿以及他最后爬着离开咸丰酒店的场景并且猜想他后来的日子。再后来,我家的狗还是死了,我想:它毕竟曾经是村子里的狗王,也有过那些拥有狗皇后、贵妃等辉煌岁月的荣耀,咋好苟且偷生地活下去,所以死对它来说大有些“壮士断腿,英雄暮年”的味道。

       我与弟弟就拖着那狗葬在了村子外不远处的一个土丘上,上面还插了几根柳条作为一个少年人对狗最虔诚的祭奠。当时村子里几个爱吃狗肉爱吃酒的闲人“啧,啧,啧”地叹息着说可惜了,说:“多好的狗肉啊,用来下酒再好不过了。”

       我家的的大白狗死后,我看见母亲常常一个人的时候抹眼泪,当时甚是不解。后来母亲说:当时家里种的地多,母亲有时候要一个人在山上劳作到很晚才能回家,那狗似乎通灵性,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看不见母亲便跑到山上去陪伴母亲,不管是南山还是北山,那狗总是能很准确地找到母亲并且陪母亲在夜里崎岖的山路上一起走回家。至于这狗为什么总是能准确地找到母亲至今也是一个迷,也许是狗这个动物特有的灵敏度吧,也许是它跑遍了南山北山直到找到母亲为止吧。

      倘若我家的那条因为偷吃别人家的猪食而断腿而丧命的大白狗还活着看到餐桌上那只能够分辨出火腿肠是不是王中王的宠物狗后代,不知道会作何感想?也许会羡慕不已,也许会对失却了阳刚之气的进化之风嗤之以鼻吧。

       还说一个狗故事吧。

      传说在上古时期,庄稼的果实都是长满了枝干全身,人们的生活很是富足,种很少的地便可以收很多的粮食,粮食多了人就不珍惜了,随便的糟蹋粮食,上完厕所用馒头擦屁股,婴儿的尿布也是用面做成的,用粮食垒墙,盖房……。安逸的生活导致人类身体素质的急剧下降恶疾成灾,好逸恶劳引发频繁的社会混乱。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非常气愤,于是派太上老君下凡来收了所有谷物上的果实,太上老君来到人间,用手从根部开始向上捋,眼看着就剩下最后一个谷穗子了,这时狗哭着跳出来跪下哀求道:“老君爷爷留一点吧,人吃米米,我吃糠糠。”太上老君动了恻隐之心,留下了最后一个谷穗说:“好吧,从此以后,你吃米米,人吃糠糠。”看着驾云归去的太上老君,狗欣喜不已。

      粮食少了,人类开始勤劳耕作,社会恢复了正常,狗又把它的米让给了人类,自己主动吃糠去了,为此而背负了一个狗奴才的骂名却也不做任何辩解穿越几千年随遇而安。同时也衍生而来一个成语叫做“狗求衣食,人心不足”告诫人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理。

      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固然可喜,可是物质文明也催动了人类的张狂与无知。用辩证思想来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大同社会。虽然有时可能是此消彼长交替发展,但是绝对不能严重地失衡,否则必将会招致灾难降临,这是天道、人道、亦是自然道,不可违逆。

      我知道,生命中我只崇拜粮食与爱情,如图腾一般,其他则可忽略之。离开公园的时候,看到了几只流浪狗互相追逐打闹,西天的云中夕阳红彤彤一片,城市中心的高楼,城市边上的远山也是红彤彤一片,树枝上一些鸟儿在鸣叫,还有飞舞在空气中的柳絮,我把这些都当做粮食与爱情。

作者简介:高军,70后,半醉半醒亦正亦邪的陕北汉子。字可下酒,墨能养花。

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

陈典锋,男,陕西省丹凤县人,国际诗词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作品》特约评刊员,《中华文学》签约作家。出版个人诗集三部。作品散见于报刊,入选多种选集、编选、年选,有作品获奖。

联系方式:QQ:330719202(同微信)

电话:15129901990(同微信)。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 南    东 篱    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

大 乾 州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新新文学        松风阁语

投稿:(附个人简介及图片一张)原创,首发3071085012@qq.com   或者15591980848(微信)

稿费:即赞赏(10元以下不予发放)

平台往期作品阅读:

高军‖竹林关女子柯玲

高军‖疫情下,望众生所思

高军‖招汉(陕北乡土风情小小说)

高军‖我看张爱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