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吠陀经和奥义书》【哲学】:读千卷书之第54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1-06-29

《吠陀经和奥义书》【哲学】:读千卷书之第54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二本关于“轴心时代”的哲学著作:吠陀经和奥义书》。


吠陀是印度上古的宗教哲学文献,主要由下述四种典籍组成:①四吠陀;②梵书;③森林书;④奥义书。四吠陀是:《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一、《吠陀经》的缘起。《吠陀经》是印度传统哲学史的第一页,记录着为吠陀早期仙人智者所首先提出的印度哲理中的核心理想概念——purusa(原人之神)、manas(识、意、心、灵魂)、māyā(幻、空、假)、sat - asat(存在—非存在、有—无对立)《奥义书》继承《吠陀经》哲学,对原人原理加以发展、深化,创立原人即梵(brahman)、即我(ātman)、即幻(māyā)三位一体的新奥义哲学理论。

乔底利耶原是孔雀王朝(Maurya-kingdom,315B.C.)的创建者月护王(Candragupta,322B.C.)的开国功臣。他对世间学问的看法典型的是一位注重实用的封建王朝政治家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他也讲“四明”,但在他的“四明”次序的排列中,他把推理逻辑放在首位,而把吠陀圣典放在第二位。这至少反映他有如下两点基本看法:第一点,他在形而上学上比较重视理性主义,不是婆罗门反理性主义传统的盲目支持者;第二点,推理逻辑是当时盛行的辩论术,他赞成在宗教哲学界中自由讨论,百家争鸣。他为此写了一首颂诗,对推理逻辑,赞扬备至。颂曰:“一切学问之明灯,成就众事之方便,一切达磨(dharmas)之依据,推理之学恒如此。

五乘,实即五类之人。他们并不是什么天外来客,而是这个现实世界中大脑高度发达的动物。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精神世界,即在精神境界上有五个级别。第一级,即最高级,是佛的精神境界,第二级是菩萨的精神境界,第三级是缘觉的精神境界,第四级是声闻的精神境界,第五级是天神与人类的精神境界。这五个级别的精神境界就是“五乘之果”。

吠陀仙人作者把这33个神分成三组,每组11个,分别安置在天界、空界和地界。三界神众是《梨俱吠陀》神谱上的全部神名。他们都是被吠陀仙人们按照具体事物、抽象概念,以及幻想进行神格化和拟人化而塑造成的。他们之间由是出现两类不同形象的神。一类是有相自然神,另一类是无相自然神;后者除了有11个抽象之神,还包括毗湿奴、鲁陀罗、祷主、原人,其余全是有相自然神。

二、诸行无常。按《梨俱》宇宙构成论,宇宙划分为三界:天界、空界(大气层)和地界。因陀罗是空界的首席大神。在《梨俱》1028首神曲中,以歌颂因陀罗为主题的就有250首,几乎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可见因陀罗在《梨俱》神话中的地位是何等的特殊和重要。在歌颂因陀罗的250首神曲中有一首《因陀罗颂》,由12首四句颂诗组成,其中第三颂曰:“帝因陀罗,若实存在,速作赞歌,颂彼明神。但有人云:无此帝释;谁曾见之?我将谁敬?

在悟出这一消灭生死现象的道理后,释迦牟尼作了一首颂诗,总结他在灵魂深处所得的“无上觉悟”。他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前两句是总结矛盾:“诸行”是指主观世界中的矛盾,这些矛盾时刻都在运动变化,故曰“无常”;这些矛盾的运动变化,就是从生至灭的过程,故曰“生灭法”。后两句是总结解决矛盾的方法:就人生而言,生灭即是生死;生死乃人所要求解决的痛苦;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要修习瑜伽,控制内心;内心一旦达到冥然寂静,生与死的矛盾也就自动随之而寂灭。

三、瑜伽六原则。三医圣中,阇罗迦被公认为圣中之最圣。他在《阇罗迦本集》中所阐述的医学原理,迄今仍为印度土医学者所遵循。尽管阇罗迦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婆罗门教有神论的影响,但他毕竟是一位实践的医学家,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倾向。印度唯心主义哲学把具体的人抽象化为“原人”和“神我”,作为客观唯心主义的最高范畴。阇罗迦作为一个医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为“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原素构成的有血有肉的人。人体上的疾病是人体内部各种生理因素失去平衡与协调的反映,是自然的现象,具有客观的规律(病理)。

《慈氏奥义》所列瑜伽加行的六条规则——1.调控呼吸;2.抑制感官;3.禅那静虑;4.观觉思维;5.总持意念;6.三摩提定,实为一切禅法的最初基础。印度古今各派宗教哲学(除唯物论的顺世学派外)全都接受了这六条规定,并以此为依据发展各自的禅法系统。最典型的是婆罗门传统六派哲学的瑜伽哲学,它的根本典籍《瑜伽经》所使用的范畴术语几乎和奥义书一模一样。佛家小乘禅法,入门第一课就是练习“安般念”(安般念定)。“安般”(ānāpna)意即“呼吸、出人气息”。“安般念”意即“以意念来调控呼吸”; “安般念定”意即“以调息为入门的禅定”。简单地说,“安般念”是佛教小乘习禅程序的第一个步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