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翟说瓷】从白瓷的出现到隋代瓷业名窑

 睫毛上的风尘 2021-06-29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翟说瓷」第008期

从白瓷的出现到隋代瓷业名窑

白瓷的出现

北朝的北齐时期(550—577年),北方瓷业迅速崛起,并取得了划时代的技术突破,出现了白瓷。这是北方制瓷业成功脱离南方青瓷体系的标志。从此,瓷器手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北方制瓷生产主要有三个中心:

  • 1.相州窑:以河南安阳为中心

  • 2.邢窑:以河北内丘县为中心

  • 3.山东淄博到枣庄一带的产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隋代瓷业

隋代历时非常短,立国仅39年即亡。但它为后继王朝——唐建立统一的大帝国创造了条件。同样,在陶瓷史上,隋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隋瓷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胎色因产地而异,以灰白色居多。白瓷中的铁分已被控制到极低的限度,胎骨更白,釉面光润,标志着白瓷烧制工艺日趋成熟。釉为青色,青中泛黄和黄褐色的也有一定数量。釉仍属石灰釉,透明度明,在高温中流动大,因而烧成后常呈流珠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隋代日用瓷器中壶、罐、瓶 、碗等出现了过渡性的变化,壶一般分为带流和无流两种

  • 带流都是为鸡首壶,

  • 无流为盘口壶。

  • 鸡首壶比南朝的瘦长,盘口也高一些,颈部变细,中部有弦纹装饰。鸡头更趋于写实,壶柄仍保留南朝的龙柄形式,肩部双系也有新的变化,足部微撇。

  • 盘口壶一般是盘口、有颈、系耳都贴附肩上。盘口相对高一些,颈长、椭圆腹,系耳的形式多作条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隋代-罐

罐有两种,分别流行于南方和北方两地。

  • 常见于北方的罐为直口、无颈、罐身近椭圆形,腹中部常凸起弦纹一道,分器身为二等分。肩上贴附二系、三系或四系,以四系居多,称四系罐。

  • 南方较流行的罐,身瘦长,口直而大、无颈、丰肩,瘦胫、撇足。肩部贴附六系或八系耳,称六系、八系罐。

隋代白瓷的成就


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却是在隋代,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烧制成功是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之后的青花、五彩、粉瓷等一系列瓷器都要以白瓷为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隋代名窑

河南安阳窑


1959年河南安阳发掘的隋开皇十五年(595)张盛墓中出土了一批白瓷器,部分使用了白色化妆土,已经接近标准的白瓷。白瓷俑上还在发、眉、须 和服饰的部分地方加施了黑彩。

安阳窑址是1974年发现的,位于安阳市北郊洹河安阳桥的南岸。窑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约260米,面积达9万平方米。

湖南湘阴窑


隋代湘阴窑大量生产带印花的四系罐、高足盘以及各种饼状小平底足碗等,一体胎体较厚,胎色有灰白与青灰等,釉色以青釉为主,还有黄釉、褐釉、酱色釉等,部分釉色因窑变而呈蓝色或紫色。纹饰以印花为主,并配以划花。

安徽淮南窑


淮南窑1960年发现,窑址分布在淮南市田家庵区的上窑镇以及邻近凤阳县的武唐等地。上窑镇过去属于寿州,应该是唐代“寿州窑”的所在地。寿州窑创烧于南北朝晚期,发展于隋代,兴盛于唐代中晚期,唐末趋于衰落。早期以烧青瓷为多,入唐后以烧黄釉瓷为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