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期将满,回国还是继续留在英国学习?

 安可妈妈在英国 2021-06-29

不知不觉,还有2个月我和安可在英国的第一年学习就要结束了。尽管我们都特别想念北京,但我们依然决定留在英国继续学习。因为不管是安可经历的“学前教育”还是即将经历的“小学教育”还是我自己经历的“研究生教育”,都让我们感到满意并且充满期待。(还有一个重点是空气质量)

在英国学习一年只是接触了皮毛而已,所以我们打算继续学习,充分利用这里的资源,给自己和我们的读者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我总结了2个英国教育的特点。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目前的观点,也许以后还有新观点。

01

快  乐  学  习


快乐学习对老师(我们这里就是指家长)的要求很高。现如今很多人都在谈论芬兰教育---芬兰的孩子们7岁才正式开始学习,但是他们的学术成绩仍然让人羡慕。

为什么?

当初我看到“芬兰现象”的时候就在想:一定是芬兰的学前教育搞得好。查完资料,果然,芬兰的学前教育质量是非常高的---咱们目前的学前教育能和芬兰学前教育PK吗?显然是不可以的。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我们整体的学前教育水平虽然不能和芬兰整体学前教育水平PK,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芬兰学前教育成功的地方---我相信我们公众号大多数家长都有这个能力。

除了芬兰的学前教育,英国的学前教育也是非常不错的---这个我有亲身体会(尽管如此,很多英国教育学家仍然批判英国的学前教育不理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教育永远有提升的空间)

US news最近发布了一个Best Countries 2018排名,英国居第四位,但是英国的教育排在了第一位,所以一定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根据我对安可的观察,她在英国学校学得很开心。英国学校的“快乐学习”实际上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快乐学习”培养的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提问”的能力。

举几个例子:

1我非常喜欢画画,但是我记得小时候美术课非常少。尤其到快考试的时候,美术课经常给数学语文让路。好不容易有节美术课吧,老师一点讲课的激情都没有。我们甚至没有任何实践---是的,我们不要求画画,只是坐在那里听课而已。

但是安可英国的美术课就不一样了---孩子们有老师的美术指导,也被给予充分的涂鸦自由。每次从家里回来,安可都要画个不停。我根本不用唠叨她:去,练习一下画画。

另外我发现,学校的艺术熏陶似乎也影响了安可的品味。比如她昨天看到橱窗里一双鞋子,鞋面是由不同颜色方块拼接而成。安可指着鞋子说:妈妈,我喜欢那双鞋子。我长大后穿。看到那双鞋子,我就想到安可带回家的一副“艺术品”。

©安可做的手工

除了提供绘画指导和涂鸦自由,学校和社会还提供其他艺术形式,比如参观摄影展,比如参观艺术画廊以及很容易买到的艺术创意手工书等等。

这是top model,英国很多小女孩都喜欢的艺术设计书。比如:原本很普通的手,经过装扮,变成了时尚艺术的手;同系列还有服装设计。我给安可买了好几本,还送了两本给朋友家小姑娘,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

(2)每周我们会收到一份学校发的newsletter,比较详细介绍本周孩子们都接触了哪些内容,家长可以如何给予指导。Newsletter里给家长的一些指导,提升了家长的思考能力,同时也由于家校合力,提升了孩子的能力。

比如安可第一学期的主题是“探索这个世界”,第一周的newsletter就建议家长和孩子谈论英国和别的国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安可来自中国,那么我、安可爸爸和安可就一起探讨了中国和英国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因为学校也经常组织孩子们探讨问题,所以安可的思路越来越开阔,问的问题也越来越让我惊讶。比如昨天她问我:如果法国没有帮助美国打独立战争,结果会怎么样?(安可才5岁3个月而已)

我回忆了我学历史的时候,几乎没有这种探讨,全是在背书。固定的题,固定的答案,背得好就可以得到高分。没有老师引导我们想问题,也没有时间给我们“乱想”。

(3)英国学前儿童教育方式非常灵活多样。国内有些文章说英美学生不背单词,不学语法……这是不真实的。

安可在英国会“背单词”也会“学语法”,只是他们记忆单词、学习语法的方式各种各样---flash cards

有抄写;有专门的“好词好句”记录本;有分级读物有绘本;还有各种游戏和玩具;

有各种设计精美的练习册……

当然,最重要的是有能把枯燥的语法讲得有趣的老师。比如安可学校老师把形容词叫“juicy words”.安可回来给我讲什么是“juicy words”,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连我这个成年人都觉得有趣。

02

高  效  学  习


英国私校注重“因材施教”,这为“高效学习”提供了可能。

安可的英国老师们非常清楚,一个学生来到学校,她实际上是带着她的body,mindculture尤其在伦敦,孩子们个体差异太大了!一个班上的孩子经常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中国、美国、西班牙……孩子们英文水平和中文水平(安可学校是英国第一家英文+中文浸润式学校)都不太一样。

怎么教学?分组。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水平,把孩子们分成几个组来教学,比如安可的中文比班上大多数孩子好很多,那么她读的中文书也是级别比较高的,而且老师发现她有书写意愿,所以还会教她写中文字。

英文也是一个道理。比如安可识字进展顺利,那么她可以有自己的阅读进度,而不用等全班统一的进度。

当然了,学校也会遵守英国的教学大纲,在大纲内容完成的情况下,老师一定会给学得快的学生一些支持,稍慢的学生也会得到帮助。英国私校班级人数普遍控制在18人以内,所以因材施教是可行的。

在国内很多学校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关注,争取家里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因材施教”。

说到因材施教,我们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的教授在上周课堂上提到了芬兰教育,我问教授:如果芬兰儿童表现出了识字的兴趣或者书写的兴趣,老师会予相关支持吗?教授说:会。

后来我又和另外一个教授探讨早期识字教育,教授说:早期识字教育不是讨论要不要教你的孩子识字,而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孩子对文字和图片感兴趣?或者说,当孩子表现出识字的兴趣时,父母和老师准备好如何支持了吗?在孩子进入正式教育之前,我们如何让孩子做好准备?教授的话也激发了我很多思考。这个以后再谈。

除了文化课的学习,不同学生的艺术和体育特长也不一样。在英国私校,不管学术还是艺术体育,都可以也被鼓励发展,所以总体来说,安可可以做到在学术和艺术方面的“高效学习”。

当然,这种高效学习能成为可能,和社会的整体氛围也有很大关系。伦敦的文化艺术氛围实在是好,你只要愿意学习,图书馆、博物馆、艺术画廊……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我来到伦敦后再也不发愁找资料、买绘本。之前为了买一些绘本和专业书,还得等书从英国或者美国邮寄到中国,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当时的研究效率。

不过,尽管我认为英国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或者说更关注“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但是我们依然想回北京。毕竟我们的家人、朋友、习惯的食物和气候,都在中国。

可是,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考虑到空气质量和我想要的教育,我们还是决定留在英国,以期望进一步学习提升并把学到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国内家庭。

好在英国学校假期多,我们可以在暑假、寒假、复活节假期和中国家人团聚,让安可融入中国文化,比较短的假期就可以和英国新朋友在周边国家旅行。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