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品智慧监管,“严管”+“智管”新趋势

 CIO在线平台 2021-06-29

近几年来,“智慧药监”、“数字监管”被频繁提及,多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互联网助力药品智慧监管,“严管”加“智管”成监管新趋势。

“智慧药监”指借力“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通过开发、应用信息平台,建设药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强化药品安全溯源管理和全流程监管理念,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建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社会共治监管体系,从而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数字的完整、真实、可追溯,开创药品产业安全监管新模式。

“其实,十几年前,我们实施药品监管码,那就是智慧监管和数字药监的早期措施。药品从生产线到每一层的流通监管,都要上传监管码,非常有效的提供了药品监管的线索,有效预防和打击了假劣药品案件的发生。” CIO合规保证组织专家远志在天天谈栏目中分享到。

但是,目前我国在药品追溯上存在“多码并存”的现象,大多数持有人和生产企业使用原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部分进出口药品企业使用符合GS1标准的商品编码规则为其生产的药品赋码,也有个别企业使用其自定义编码……因此,存在不同种药品追溯码在不同药品追溯系统中不能互认、信息不能互通、追溯内容不一致,难以实现追溯信息的共享协同的问题。

“早在2020年3月份,国家药监局也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数据追溯,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指导企业正式建立药品的追溯码。” CIO合规保证组织专家远志继续说道。政策明确“药品追溯码”是用于唯一标识药品各级销售包装单元的代码;“药品标识码”是用于标识特定于某种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药品通用名、剂型、制剂规格和包装规格对应的药品的唯一性代码。不难预计,有了唯一性代码后,实现了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那么在发生药品质量安全问题时,能确保假药和问题疫苗等可召回、责任可追究。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如何保障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合规,加强动态管理是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国家药监局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全面推进智慧监管,除了药品智慧监管,国家药监局也在2019年发布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简称UDI)作为医疗器械产品的电子身份证。相信不久后,化妆品也会有相类似的监管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