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人、教师、医生最容易被“道德绑架”的三类职业

 濮上新语 2021-06-29

明天就是八一建军节了,这是全中国数百万军人的共同节日。昨天的沙场阅兵仪式,让无数中国人看的热血沸腾。伟大祖国强大的军事力量确实让我们振奋不已。

每一年都有数万怀揣报国梦想的年轻人走进绿色的军营,也有数以万计的退伍军人回到故乡。正所谓“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用梦想和汗水捍卫着祖国,守护者爱他们的人民。

他们是军人,同时也是生活中的老百姓。他们生病了也要住院,买车票也需要排队,退伍了也需要重新找工作。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优待军人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依然有很多老百姓对军人享受优待并不太理解。

记得有一次,我在车站买火车票。排了很长的队,大家都很着急,过了一会,一个军人直接跑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准备买一张火车票。当时后面排队的很不理解,大家七嘴八舌的指责这个军人素质不高,有一位大妈甚至和这位军人吵了起来。

后来,车站的工作人员来了,他们指着售票窗口说:“这里原本是军人购票专用窗口,就是为了方便军人购票的,现在大家来这里购票,其实是抢占了军人的购票优先权。”

工作人员讲完之后,大家依然不依不饶,有位中年妇女大声吆喝道:”军人怎么啦!凭啥可以插队!不就是穿个军装吗?牛气什么!“

这时候,这位军人大哥瞪了这位女同志一眼,攥紧了拳头,但是很快,他冷静下来,无奈的走到了队伍的最后面。

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很多。很多军人明明可以按照规定享受社会资源的优待,但往往躲不过社会群众的目光和偏见。

就像医生这个职业一样,被社会尊称为”白衣天使“,所以在老百姓的眼里,他们必须加班熬夜,他们必须服务周到,他们必须随叫随到。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点:医生也是人,也有情绪,也有个性。

他们受了委屈,依然会生气流泪;他们被人误解,依然会暴躁反驳。有些患者对医生大呼小叫,就好像对待饭店的小二一样,稍有不满,就拿出了”白衣天使“的借口,最终就造成了各种形式的医患纠纷。

有位医生朋友曾经私下对我说:”他们宁愿不要这个高大上的称呼,他们就是普通人,社会把他们捧上了天,也对他们的要求十分苛刻。“

还有教师这个职业也是一样,被社会大众称为”园丁“、"蜡烛”、“蜜蜂”等等。好像教师不累死到三尺讲台上就对不起自己的高尚称呼,不24小时守护在学生身边就是不称职。学生打不得,吵不得,现在的家长更是得罪不起。

我曾亲眼见过一个教师被学生家长骂的狗血临头,却不敢作声,仅仅因为那个学生上课捣乱,老师对他罚站了3分钟。

军人、医生、教师看起来十分高尚的职业,却生活在社会舆论的最底层。他们头顶光环,脚踩“地雷”,稍有不慎,就被各种媒体和舆论炒作的沸沸扬扬。

这种所谓的“道德绑架”广泛存在于各个行业,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又是“施暴者”。

当洪灾来临,军人背起老人淌水的时候,我们似乎才想起他们的伟大;当病人罹患重病,被医生起死回生的时候,我们似乎才想起他们的无私;当拿到孩子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们似乎才想起教师的奉献。

他们都是普通人,之不过他们在关键的时候,用自己的技能,呵护着更多的人的未来和生命。

不要总在危机关头才想到军人,不要总在生命的最后才想起医生,不要总在孩子犯罪的瞬间才想起教师。他们选择了一份职业,自然就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理解,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