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仙会的覆灭

 岚夕归读 2021-06-29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39年冬,莒县东汀沟村恶霸地主于经武秉承日寇、国民党反动派的旨意,利用山区部分群众的愚昧落后、封建迷信思想,以封建迷信组织“五旗会”为基础,在莒北咸服、于里、落凤山一带的村庄成立了反共反人民的组织———“万仙会”。

      “万仙会”一出现,就像瘟疫毒雾,四处蔓延扩展,并很快由起源地蔓延到本县石场(现属五莲县)、桑园、招贤、阎庄、陵阳、寨里河、九里坡等地,后又越过莒日公路向南发展到中楼、石井,向东北扩散到诸城、藏马以及东南的日照等县的部分地区。

      短短几年时间,就有千余个村庄有了“万仙会”,会众多达两万余人。这给我抗日根据地带来极大的威胁,曾一度使我莒日公路以北的抗日根据地丧失殆尽。

      然而,在抗日大潮之中,任何反动组织都难以兴风作浪,“万仙会”最终被瓦解,被历史洪流湮灭。

     “万仙会”的产生发展
      1939年冬,我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组建后到莒日公路以北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募捐枪支弹药,筹集粮款给养,组织发动群众问题上,触犯了一些上层地主阶级的切身利益,导致不少人产生怨恨情绪。特别是随着1940年3月莒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中楼上涧村的建立,莒北也相继成立了几个区的民主政权,在鲁东南出现了风起云涌的群众抗日斗争形势,这一切使一些反动的地主和亲日的国民党地方势力感到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异常恐慌。

      在此形势之下,恶霸地主、国民党党员、封建地主势力代表于经武纠合投敌叛变分子三青团骨干葛醒农、三青团员赵廷民、庄丹峰之流,以封建迷信组织“五旗会”为基础,改头换面,建立了“万仙会”,于经武任会长。一些国民党反动分子、地主土顽,封建余孽纷纷入会,从而使“万仙会”形成为一个有组织、有领导、有武装的迷信反动组织。

      “万仙会”与敌伪顽勾结骚扰袭击我抗日根据地,摧残我民主政权,处处与我抗日军民作对。随着斗争形势的恶化和“万仙会”的猖獗活动,1940年6月,我抗日民主政权和党组织被迫忍痛撤离莒日公路以北的根据地。


    “万仙会”的组织机构
    “万仙会”设总会,总会设正副总会长各一人,于经武任总会长,管梅生任副总会长。
      总会以下设总分会(当时共有11个总分会),总分会内建有常备队(军事组织),有正副总分会长,正副常备队长,正副总指挥。总分会的职权管辖范围一般是一个区。

       总分会下面设分会,有正副分会长、参谋长,每个分会负责几个村的会务。凡有“万仙会”组织的村庄,再设村会,村会由村会长和老师(专门负责作法画符)具体负责。

       此外,“万仙会”总会还设有两个办事处。

       1941年6月,“万仙会”常备队甚至更名为“莒日边抗敌自卫团”,下设书记、副官、军需等处,共有五个大队,一个特务大队。

       为了尽快发展会众扩充组织,于经武之流可谓费尽心机,无所不用其极。

      “万仙会”强迫群众每四亩(市亩)土地入会一人,兄弟两个参加一个。够条件者如不入会,即逼迫群众按每少一个会员名额缴纳五块大洋示以惩罚,或者揭锅锁门,没收财产,甚至以“通匪”“暗八路”等罪名逮捕枪杀。

      若有哪个村子不设会,就把会众及顽军开进该村,大吃大喝、勒索、抓人、任意糟蹋,直到将这个村的钱粮资财糟蹋光,至村人被迫入会为止。当时,阎马庄是个群众基础好,抗日工作比较活跃的村子,全村无一人入会。“万仙会”就组织千余名会众窜进该村,将家家户户劫掠一空,临走还抓去无辜群众三十多人,以此进行威吓。

       此外,还通过顽政权的行政压力,委派当地的封建头子发展会众。他们动用宗族、家族等封建势力,胁迫群众入会。经常由家长、族长出面干涉,采取亲串亲、族找族、户联户的方法,在村中发展会众,扩充组织。

     “万仙会”靠着一些封建迷信的手段,以“真言”“法术”等迷惑会众,称穿戴特殊行头,口念真言,可受到神灵保佑,刀枪不入。

     “万仙会”将各地会众集合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同时,按照国民党反动派、日伪军的意愿,造谣生事、蛊惑群众,恶毒攻击污蔑共产党、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政权。

      武中奇在《瓦解“万仙会”》一文中描写道:“'万仙会’一起来,会众很多,声势很大,就像过蝗虫似的,一来一大片,来到一块地里把庄稼吃光后,再到另一块地里去吃。”

       1940年6月,我驻莒北的地委、县委、区委机关部队及已暴露身份的党员干部、抗日积极分子,在“万仙会”与敌伪顽的夹击之下撤出莒日公路以北后,“万仙会”活动更加猖獗,大小头目不时组织会众偷袭、骚扰、杀害我抗日人员,并捣毁八路军的后方医院,惨杀伤病员和没有来得及撤走的工作人员、抗日家属和积极分子。在不长的时间内,遭“万仙会”杀害者多达千余人。
     “万仙会”的覆灭
       1940年秋,在滨海区党委的领导下,为了打击“万仙会”的嚣张气焰,巩固扩大抗日民主政权,鼓舞抗日军民的情绪,地委领导机关与八路军九支队会合后,决定对“万仙会”这一既投靠日伪,又听令国民党顽军的反动组织以惩罚。

      我军集中了战斗力强、富有战斗经验的七个连队,配备十余挺机枪,由刘海涛、刘其人、高克亭等同志亲自指挥,在桑园附近的板石河一带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八支队独立团在寨里区周王家打了一次速战速决的围歼战,使“万仙会”死伤累累,损失惨重。

      时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政治委员的刘其人后来在回忆与“万仙会”战斗的文章中提到,1940年6月18日拂晓前,地委特务营一连翻山越岭,占领了板石河村西岭制高点,副营长王云午率领一连一排,杨雷、陈连成率领二、三排战士迅速包围了“万仙会”驻的大院。刘其人与刘海涛、高克亭亲临前线指挥。

      “天亮后,战斗打响了。我们部队大声喊话:'乡亲们,会众们!放下武器,改邪归正!’'缴枪不杀,立功受奖!’”刘其人回忆,话音刚落,就有二十多个常备队员放下武器,从院里跑出来逃走了。

      当时的头目梁瑞丰怕部下被瓦解,与其儿子梁大章亲带队员负隅顽抗,从沟底冲杀过来。战士们一齐开火,自信刀枪不入的梁瑞丰和梁大章被当场击毙。梁氏父子一死,院内外的常备队员不打自散。

      “接着,我和刘海涛、高克亭率领七个连队,于7月27日夜里突进到了公路北'万仙会’集中的石门村一带。”刘其人回忆,战斗前,三人都做了部署,对“万仙会”以政治攻势为主,向他们喊话,讲明党的政策,不到万不得已不开枪。

      拂晓,战斗打响。“万仙会”会众仗着人多势众,手持大刀、长矛,三人一组,中间夹杂着顽军,吹着牛角号乱喊乱叫蹿来。特务营一连指战员首先向“万仙会”会众喊话,会众不但不听,反而冲杀过来。一连陈连长命令战士鸣枪示意。会众却认为自己吃了“符子”,刀枪不入,如潮水般冲向我军。领头的会众脸上画成关公、张飞的模样,光着臂膀、斜披五彩带子,进入我军机枪阵地。

      刘海涛一声令下,10挺轻机枪、1挺重机枪一齐开火,两个“大花脸”应声而倒,其他会众回头就跑。我军乘胜追击,直到会众溃不成军。

      这两次战斗,证明了“万仙会”并非“刀枪不入”。尤其打仗时看到头头们在后边不上前,会众冲上去被打死还说    是“心不真”时,会众在精神上失去了支柱,思想上产生了怨恨情绪,不愿再去为其卖命。加之“万仙会”平时与日伪顽串通一气劫掠残杀同胞乡亲,和反动头目对会众施行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都促使会众逐渐觉悟,感到“万仙会”并不是真正保家防匪、解放自己的组织,于是会众思想瓦解,人心离散,不少人自动脱离了“万仙会”。

      1942年8月,驻在甲子山一带的原国民党五十七军百十一师,在常恩多将军率领下起义,斗争形势进一步好转。1943年,我军重新收复莒日公路以北地带,赶走了破坏抗战、专搞摩擦的顽军孙焕彩部,建立了莒北县县委、县府,摧毁了“万仙会”大部分组织,捉获了赵廷民等十几个重要头目。

      我军事、政治上的不断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斗志,打开了工作局面,加速了“万仙会”组织的瓦解。至此,曾经猖獗一时,与人民为恶数年之久的反动组织“万仙会”彻底覆灭。

      1944年冬,莒城解放时,于经武被抓获。1945年3月,莒中抗日民主政府在张家朱流村将其公审处决。
                                                                               (来源:日照文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