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小泉|写给家长的信

 涓涓小泉 2021-06-30
适用·高一上期中考试后

尊敬的各位家长:

    见字如面!


缘起:

 在上一封信中,已经跟您汇报过高一进来不管是各科课程难度,还是时间节奏,都比初中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跨度特别大。初高中的转型这一下特别难,很多学生不能迅速适应,经过期中考试以后,因为成绩不是很理想,不少学生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学生的转型,有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转型得快一点;有些对困难估计不足,态度不够端正,适应能力弱的学生转型的慢一点。但我们多年的经验总结是,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多数学生能够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初高中转型并且成为合格的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问题/解答

根据学生、家长反馈的问题,我尝试解答一下。


一、

高一课程难,掌握不是很好,会不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差距会不会越拉越大?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上高中以后,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普遍比较焦虑。对于每一次考试,都有非常认真的分析和对未来的估计。这一阶段掌握不是很好,对未来学习有一定影响,需要学生自己克服畏难心态,跟着老师节奏走。在高二下学期,新课结束以后,我们会及时进行一轮复习,高三还会有二轮,三轮复习,都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好机会。所以,正常情况下,差距只会越来越小,而不会越来越大。


二、

目前,我们的成绩,跟高考成绩有可比性吗?如果有,要达到什么成绩才能上一本?


 可比性不大。这是阶段考试,高考是综合性考试。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与心智发育程度。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心中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每经一事,必长一智。她们也会根据自己的目前所处的位置,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与选择。我们认为,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以及学习与自己未来重要性的认识敏感度,会随着时间越接近高考,越敏感。以往的经验是,高一,大半进入到高考备考状态。高二,另一大半的大半进入状态,高三开始,几乎所有学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努力学习将会决定自己在高考中的位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志向远大的同学,在高一,早早就进入高考备考状态。随波逐流的学生,是跟着班级多数人走的,慢慢找备考状态。于是,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为了把长远的目标具象化,往往会做两件事。

一是不断地去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比如设立“理想大学目标”;做“职业规划”;在班级中设置挑战赛;比如分析国家、国际形势,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时空位置,以后如何参与到国家与社会的建设中去;比如邀请前几届成绩较突出的学生回来谈谈人生等。

二是,设置阶段性考试,让学生不断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比如期中考,月考,周考等方式。总之,这些学习当中的项目设计,还在于最终激发出学生自己的人生觉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一系列自我认识,终于明白,自己及早努力对于自己以后的人生,参与社会时将处于更主动的位置,从而达到培养有使命,有责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育人目的。

  如果一定要设定一个线的话,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优秀与及格做两条线。总分优秀等级将可以冲击双一流;总分及格基本上是本科线。当然,这只是阶段性测试,只能作为参考。


三、

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帮助小孩?


家长朋友的焦虑,其实对于学生有双重作用,一是正面,一是负面。看你如何表达,沟通。我们该如何把这种期待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正面的,是学生能感受到家长的焦虑,化为实际行动,不断努力提高,这是家长所期望的结果。事实更多是负面的,就是你把焦虑传导给孩子,放大了学生本身就有的焦虑,结果学不得法,学不进去。更糟糕的是学生逆反,她偏不努力,气死你。

  回到之前所言,做家长的要学会沟通。一是调整认知:高中学生已经有着独立的人格,有强烈的自尊心,是一个人一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她们往往需要的不是说教,因为她们听得太多。她们很多时候可能更需要一个平等的倾诉的对象。而我们,总是高高在上,指责孩子这里不行,那里不行。结果如你所愿,她表现出的,正是你指责的,因为,你在不断地强化她的意识。

个人建议


个人建议,家长在与小孩沟通中,注意以下几点,可能会有更好的沟通效果。

一是,平等对待孩子,找机会跟孩子沟通。经常关心孩子,问两个问题:1、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愿意跟我分享吗?2、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我的帮助吗?这样一来,我们就站好了一个立场,学习、生活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是替孩子着急,替孩子高兴。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参与者,而非代替孩子成长。

二是,多观察言行,多检查孩子学习完成情况。

第一点比较容易做到,第二点较难做到。因为上高中以后,学生的作业家长很多时候看不懂。我觉得检查孩子学习完成情况,不是看孩子完成的质量怎么样,那是老师会督促的事。而是检查孩子完成作业的态度。认真对待作业,错题非常重要。这其实就是一种习惯的培养。为孩子提供相对较好的学习场所,端正坐姿,认真书写。这些家长是可以做到的。

三是,设置底线和预期成长线。

底线就是要诚实守信,遵规守纪。一旦违反,马上校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预期成长线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家长的预期,很多时候会想办法传递给学生,而实际上,学生有时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做家长,只教孩子做好一件事:踏实做人,努力做事,学会感恩。至于孩子能力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接受孩子真实能力,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高低的,如此,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

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期中考试结束后,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我们家长可以做的,就是物质上做好后勤保障,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精神上好好陪伴,相信自己孩子,从说教者变成一个倾听者和底线纪律执行者,端正好孩子对待老师,对待学业的态度。与老师保持良性沟通,与孩子一起成长。

   顺颂时祺! 



          小泉老师

          庚子初冬




END



排版 | 135编辑器

鸣谢|杨瑶红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