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水稻

 涓涓小泉 2021-06-30

昨天,袁隆平院士去世,一下子没缓过神,好好消化了信息,才知道,伟大人物也受到生物规律的约束,上帝要带走的人,谁也留不住。我们只能够送他一程,祝福他一路走好。

 (图片|网络)

为此,我还特意到郊外,想要近距离接触一下水稻田,结果跑了好久,都没有看到。可见城市化后,城市周边的农田已经不多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好像现在提的也很少了。这应该有杂交水稻的功劳。

作为从农耕文明走出来的民族,骨子里还是对农业有着很深的情感的。农业也确实是国民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的部分,所以这些年国务院第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从不交粮食税,到种田有补帖,都说明了农业的重要性。农业不稳,其他都是空谈。所以,首先是提高单位亩产,这是袁隆平等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其次是保有适当可耕地面积也是很重要的。再次,不误农时变得特别重要,现代政府,已经很少干扰农民,但是,仍然有些地方,因为进行现代化农田改造,耽误农时,导致农民一季没有收成,有就是大半年的收成没了,怎么与农民沟通好,告知农民,这是暂时的,不管补帖与否,让农民心里有个准数,给个说法。这是很重要的。

我,作为从农村出来的人,走过半生。一半以上时间是在农村度过,农村的生活,给我很多历练,现在想起来,也是一种财富。

因为我是家中的次子,上面有哥哥和姐姐。我出生的前两年,我的爷爷过世了,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的奶奶(后奶奶)也去世了。我出生的时候,村子里已经分田上户了,所以我印象中没有怎么挨饿,倒是听我父母和哥哥、姐姐说他们挨饿的事情。

我出生于1981年,在我十三岁上初中以前,干农活基本上就是跟玩似的,经常偷懒,多数的事情都被我父母,哥哥姐姐做了。直到上了初中,我哥读大学去了,姐出去打工,后来又嫁人了。家里七亩责任田,就剩下我和父母干了,我就再也不能偷懒了。

1993年以前,我虽然偷懒,以放牛为借口,少做了很多农活。但是,基本的拔秧、插秧、耕禾、收割、打谷、推车、收谷子等等都能做。

每年暑假,农村的孩子都要干农活,这很正常。但于我来说,把干农活当成一件事,还是在初中以后。原因前面已经说了,这里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每年暑假,双抢(抢收、抢种)一个月,一直可以干到农历七月半,相当于公历8月初,再拔半个月的花生,等到所有事情做完,基本上就到了820几号,学校里要开学了。家里要把稻子、花生卖了,有时还要卖猪崽,才能交足学费。于我,上学是一件比干农活幸福的多的事情。都是盼望着开学。同时,每个暑假来临,看到别的同学可以不用干农活,都是特别羡慕。

其实,内心里还是不愿意通过干农活的方式来获取生存与教育的机会。但是,自己家里又没有别的路子可走,对父母抱怨也没有用。

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干农活是在1997年的暑假,那年,我高一放暑假比较早,印象很深的是,630日在周斌家里看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感觉到国家的强大,自己作为农民,作为学生也很骄傲。

一周后,就开始了双抢。这时候我们家里已经从之前7亩田,多租种了别人家5亩田,工作量增加了,因为家里建了新房,要及时还钱。

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加上我父亲是一个很严厉的人。我们经常起早贪黑干活,基本都是手工劳作,从早上5点多到晚上10点左右结束劳作,当然,中午会有大概2个多小时午休时间。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大约720日左右,家里还剩下最后一块两亩的田了。再不干完,就会影响插秧了。

那天晚上,我吃完晚饭,洗漱完毕,在平台(一楼的房顶)被子上就着月光写日记(在我启蒙老师朱发喜老师的影响下,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写日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写好日记大概在2230左右,开始睡觉。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最好睡的时候,一是太累了,二是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最凉快的时候。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爸爸推着我,喊我的小名“小崽俚,小崽里......”我迷迷糊糊,认为是下雨了,让我下去睡。睁开眼睛一看,发现月亮还没有下去,应该没有下雨,也没有天亮。就问爸爸有什么事。他说,赶快起来,去做事了。我说现在才几点啊。他说已经3点多了。我说平时不是5点多出工吗?当时很辛苦,也很累,就有脾气,“你还要不要人活了,每天吃得差,干得多,睡得少,白天有苍蝇,晚上有蚊子。我不去,要去你去。”

看我执意不去。爸爸愣住了,因为我从来没有跟爸爸这样说过话。而且也看我确实是太辛苦。所以态度缓下来了,说:“这么早叫你是因为再不抢收抢种,就会耽误时间,影响二季稻的收成,甚至是颗粒无收。你妈妈已经做好了稀饭,已经到田里割稻子去了,你再休息一会,等你醒了,你再到田里来吧。”

说完就走了。听到爸爸把门带拢的声音,我想接着睡觉,可是怎翻来覆去都睡不着。我索性就睁开眼看着月亮,还是那么清亮,这轮照过张若虚,照过李白,照过王昌龄,照过苏轼等的月亮,也在照着我。

(图片|网络)

我知道,父母为了我读书,为了把这个家操持起来,真的不易,我在横向比的时候,总是抱怨他们,但是,纵向比一下,他们还是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给了我最好的,也尽量让我能多休息,相比我两个月的辛苦,他们是一年四季辛苦劳作,没有止境。他们又向谁诉苦,向谁抱怨?而且我还年轻,而他们将会越来越老,我会越来越强壮,越来越有力量,我总会有个尽头。想到这里,我就下了楼,拿起镰刀,走了3公里的小路,路上无人,只有青的水稻与很少黄的水稻,还有路旁疯长的草上的露水。到了田间,直接下田割稻子,追到了父母,他们只说:“你来了。”

想起来,这是我个人觉醒当中的一个重要时刻,感谢父母的宽容与陪伴。

当时田里的稻子不知是本地的,还是杂优(杂交水稻)。我们村里是很多人都种了杂优的,而且后来,越来越多人种杂优。

后来,每年暑假都回去帮忙双抢,一直到2002年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为家里双抢。当我割完最后一把稻子的时候,我把镰刀抛向空中,跟爸妈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把收割当作谋生的职业。以后我再要割稻子,也只是帮忙了。”后来,我还是帮忙双抢,开手扶拖拉机耕田,抛秧等等。那是后话。

(图片|网络)

现在想起来,我们家里收入提高,国家粮产提高,都有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和农业科技工作者们的功劳,也有国家政策的功劳。

很多事情,我们日用而不知。只是在书本上,我们才学习到袁隆平先生是杂交水稻之父,知道他的梦想,他对母亲追忆的文章等等。

互联网把这些学术大咖推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猝不及防。在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我深深体会到:心中有自己,便是常人,心中有人民,便是圣人。

正是:“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其无私么,所以反倒成就了其自身的事业。)——《老子》

从农耕文明中走出来的民族,其实有着不变的本色,即土色。希望工商文明的发展中,能够保留一抹这个底色。让小的熟人圈子,变成大的熟人圈子。心怀敬畏,心存感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