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轩学说 | 刘伯谷:槐轩学说的基本观点之七

 walix 2021-07-02

刘伯谷先生讲《大学》

——槐轩学说的基本观点

(根据刘伯谷先生在双流讲《大学》视频资料节选整理,标题为整理者加)

释“在止于至善”

    第三句,在于至善。槐轩讲在止于至善就是教你的方法,教你的方法就是啥子?就是要“止”,关键是“止”,这个方法两个意思,一个是“止”;一个是“至善”。“止”,停止,这个很好理解,那咋个样子明明德,使德明而又明?咋个样字在亲民呢?给老百姓两个以民为亲,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咋个样子才能使德真正的明起来呢?

第三个,谈次第,谈方法。都在这一句当中。第一要“止”,停止。这个止字好理解至善,好理解。所谓至善者,就是人都有一个至善之地,这个就谓之曰:太极之所。那个地方是血肉不到之处,是保养精气神的关键。止于至善,就要喊你去把那个地方守到,这个就是方法。希望能够谅解,这个我不进一步说了,只晓得这是更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止于至善。

人身都有个太极之所,你晓得那个太极之所了,你经常把它止到那,那么下面的问题一个个的解决。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定、静、安、虑、得。都是止于至善一步一步出现的结果。

图片

简略概括本经三句

    今天我们先把上一次谈到《大学》本经的那三句话先简单的小结一下。《大学》的头三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明明德,在亲民,简单的说起来,就是槐轩对于孔孟之道所概括的两个字,叫作什么呢?复性!返还先天的:复性!就是这两个字。明明德,是复性。亲民,也是复性的主要内容。用槐轩的话说什么叫作亲民呢?用槐轩的话说,四个字周知民情。

那么也就是说,大学之道,它的内容,本经一章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两句话叫作:复性和周知民情。复性是属于个人的,周知民情是扩大出去的这个很明显,跟宋儒对于这个在明明德,和他们改成的在新民,二程把它改成的在新民,就有所不同。明明德必要,民也必要!用槐轩的话来说:明明德没有民作为具体东西的时候,明明德也不可能的,德也不可能的。一个是静的,一个是动的。静的时候,就是明而又明,与这个复性,返还先天,恢复这个天理良心,这个从静方面来说。从动方面来说,就是周知民情,亲民。

 这一点就很明显的跟宋儒只是强调所谓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就不同了,不同在哪?宋儒的缺半,槐轩他的理解的孔孟之道,既有静,又有动。用槐轩理解孔孟之道,有两句话,叫作动静交修,本末交养。明明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静的方面。而动察明静,动的方面。这个槐轩理解孔孟之道,所谓动静交修,本末交养这两句话就体现了在明明德,在民。所以因此我理解,这两个东西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为大学之道的主要内容。

那么,止至善又咋个理解呢?因为这个东西有些涉及到槐轩的静养功夫问题了,按照规矩我们就只有说的笼统一点,入了门的有可能就能够理解到。所谓在止于至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达到明明德的手段,或者叫作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