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述槐轩》②——本经 l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

 有而无限 2023-05-29 发布于山东

12

竹林书院

 图片

学入槐轩,武继隐仙,医承终南。

专注于道武医智慧的传承与传播。

著作提要

     《祖述槐轩——刘伯谷先生讲<大学><中庸>》,是跟根据刘伯谷先生讲授清代大儒刘沅《大学恒解》《中庸恒解》的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分为《古本大学》讲稿和《中庸》  讲稿两个部分。《古本大学》讲稿以《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为蓝本,指出学习《大学》的目的在读书明理和学习做人之道,在复性和周知民情,深人浅出地讲解了成已成人的  本末关系和功夫次第。《中庸》讲稿阐明了“天  道即人道”“尽人即可合天”的大旨,论述了做人的根本问题和天人一体、天人和谐的基本观点。刘伯谷先生所讲大学之道和中庸之道,皆以其曾祖、槐轩学说创始人刘沅所著《大学恒解》《中庸恒解》的基本观点为据,贯穿了刘沅的先后天学说和理气学说,指出并纠正了程朱理学对儒家元典的误解,为读者准确理解儒家元典字义、文义和主旨, 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教材。

本经
图片

刘伯谷先生撰

录自《祖述槐轩》

     第三句:在止于至善。槐轩讲在止于至善就是教你的方法,关键是止。这个方法(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止,一个是至善。

     第一个要止,停止,“止”字好理解。所谓至善者,就是人都有一个至善之地,这个就谓之曰太极之所,那个地方是血气不到之处,那个地方是保养精气神的关键。止于至善,就要让你去把那个地方守住,这个就是方法。这个我不进一步说了,只要晓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止于至善

     人身都有个太极之所,你晓得那个太极之所了,你要经常停止在那里,那么下面的问题(就)都一个个解决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定、静、安、虑、得,都是止于至善一步一步出现的结果。今天就说到这(里)。

     上节讲了槐轩对于孔孟之道的理解与基本观点,接触到《大学》首章的最重要的三句话。上一次做了一些比较简单的概括与介绍,今天我们先把上一次谈到《大学》本经的那三句话先简单地小结一下。

     《大学》的头三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明明德,在亲民”,简而言之,就是槐轩概括孔孟之道的两个字,叫作“复性”——返还先天,就是这两个字。明明德,是复性;亲民,也是复性的主要内容。槐轩说什么叫作亲民呢?四个字“周知民情”。也就是说,大学之道,《本经》的主要内容,就是复性和周知民情。

     复性是属于个人的,周知民情是扩大出去的。这就很明显地与宋儒和二程把“(在)亲民”改成“在新民”,有所不同。明明德必要,亲民也必要。用槐轩的话来说,明明德(如果)没有(把)亲民作为具体内容的话,明明德也是不可能的。一个是静的,一个是动的。明而又明,复性,返还先天,恢复天理良心,这是从静方面来说;从动方面来说,就是周知民情,亲民。

     这一点就很明显地与宋儒只是强调“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不同了,不同在哪里?(宋儒)缺半节。槐轩他理解的孔孟之道,既有静,又有动。槐轩理解孔孟之道有两句话叫作:“动静交修,本末交养。”明明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静的方面;而周知民情,(可以理解为)动的方面。槐轩“动静交修,本末交养”这两句话就体现了“在明明德,在亲民”(的内涵)。所以,我理解,可以把它(周知民情)概括成为大学之道的主要内容。

     那么,止于至善又怎么理解呢?上一次说到止于至善,我们两三句话就把它解决了,今天我稍微说得详细一点,因为这个东西涉及槐轩的静养功夫了,按照规矩我们就只有说得笼统一点,入了门的同学就能够理解到。所谓“在止于至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达到明明德的手段,或者叫作方法。

     《大学》开宗明义这三句话,概括起来我理解就是讲这么一个内容。那么什么叫止至善?止,停止。至善是什么?宋儒的理解与槐轩的理解不同。槐轩认为人都有一个至善之地,让你思考(时),从意、心(所谓诚意、正心的意和心)开始,都要随时止于至善之地,功夫从这(里)开始。那么这个地方是个什么地方呢?用槐轩的话来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与禽兽最根本不同的就在这个地方。天地自然,赋予了人最根本的一个地方,人人都有的,所谓止于至普,就是让你的激识、心境都要随时停止到这个地方。

     因此,这三句话我们现在把它概括一下:第一复性、第二周知民情。实际上周知民情也属于复性的主要内容之一。有了静了,还要有动,然后就是我们大学之道所要时时刻刻不能忘记的一个主要内容。那么怎么来实现这个主要内容?就在这里:止于至善,停止到至善之地。那么停止到至善之地究竟能够达到什么目的呢?有哪些功夫次第呢?我现在只能够这样说,止于至善这个方法里头有一定功夫次第,槐轩经常提到这个,(它是)一步一步走的,一梯一梯爬的,就(是)那个东西。用槐轩的话来说呢,就是这八个字-动静交修(或内外交修),本末交养。分清楚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什么叫动,什么叫静?止于至善是静,而周知民情是动。我们讲到下面的时候还要说到这个问题,这就是动静交修,本末交养。也就是说,“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是并列的三句话,“在亲民”,是“在明明德”的主要内容。孔孟教人的大学之道,来学为人,学做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复性!

复性- 周知民情(内容)止于至善(方法)

     “在止于至善”,静的;“在亲民”,动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就叫作动静交修,与宋儒谈的只静不动,是完全不同的。槐轩认为二程和朱熹对《大学》最根本的(思想)没有掌握到,不理解,就是指的这个东西。所以才会出现对于格物理解的错误,导致后面的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连串都讲不通了,这个我们后面要讲到。

     因此我们今天首先把“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这三个的关系搞清楚。

     这个动静的观点体现了槐轩对于孔孟之道的概括,叫作“动静交修,本末交养”。有时候他提的是“内外交修,本末交养”,(是)一个意思。他提得最多的是动、静。实际上动静与内外是一个意思,静就是内,动就是外,对不对啊?所以槐轩说“止于至善”,就是孔孟教人入道之始,学习大学之道,理解大学之道,掌握大学之道的开始是什么?就是这个东西:“止于至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