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六个核心要素,玩转智慧课堂

 三平斋 2021-07-02
图片

导读

图片

数字时代教育面临挑战,教师需借助数字化启智增慧。从教学到教研,从教师到校长,我的角色在转变,不变的是一直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的加持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如虎添翼。在实践中,我借助基于智慧课堂六个核心要素“学情调查、目标问题、合作交流、学能监测、反思评价、拓展提高”的“六核智课”平台赋能精准教学,迈向“轻负高质、多元发展、智慧创新”之路。


1

整合六个核心要素

构建智慧课堂

教育要培养未来的人才,新时代的教师更要通过技术赋能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是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不够深入,教师多是用微课或同屏技术助力课堂教学。这种融合缺乏课堂数据支撑,停留在表层。教师只有手握大数据,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各环节,及时运用数据调整教学内容或选择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构建了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如图1)。该系统包含“学情调查、目标问题、合作交流、学能监测、反思评价、拓展提高”六个核心要素。学校通过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教育,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此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服务。同时,利用智能终端和后台进行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送和重组,通过课前测和课中测,建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模型,为实施个性化精准教学提供基础参照。

图片

图1 基于六个核心要素的“六核智课”
2

把握六个要领

实施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需要平台赋能,利用智慧课堂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实施精准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基于学情并借助技术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实施流程再造,实现“智慧互通,激趣增智,创生智慧,发展个性,共同成长”。“六核智课”与传统课堂有什么联系或区别?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六个核心要素实施精准教学?下面以“伏安法实验”专项复习课为例,围绕六个核心要素介绍精准教学的方法。

(一)做好学情调查,精准设定目标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现在的发展水平与经过指导与帮助下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学情调查是找到最近发展区的有效手段。教师只有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械参考课程标准、教材,凭经验教学,寻找学生学习起点,难以精准。

如何找准班级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判断采取的教育措施能否促进学生发展?我用数字平台做学情调查来解决这些问题。备课前在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把要上的这节课的前概念元认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动手实验、阅读材料、微课视频等载体,用纸质任务单或智能终端将问题或任务发送给学生。学生接到任务单以后,通过看书、看资料、看视频及研讨等方式解决问题。智能平台生成数据报表,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起点被拉齐或提高了。基于此,需要设定较为精准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伏安法实验”专项复习课中,我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设置了1道选择题,内容为伏安法电学实验(如图2和图3),让学生在课前作答。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只有7个学生能够想起5个学过的电学实验,多数学生只能够想起3个或4个电学实验,这意味着学生对该知识模块有一定认知但不完整,即学生起点不同、认知结构不完整。因此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加以调整,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学,避免一讲到底。

图片
图2 电路图及问题选项

图片
图3 各选项分布

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我结合上述案例,开展学情调查,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唤起已有认知,促进学生更好地做好课前准备。这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起点,因材施教。好处何在?我们知道课程有教学目标,但如何解决同一个班的学生起点不同的问题?我通过学情调查尽量把起点拉齐,根据学生的起点进行教学。好比去医院做手术以前,通过化验、做CT、X光等检查,再进行手术就比较精准。

(二)设置目标问题,搭建支架突破难点

提出目标问题是实施精准教学的前提。学生需要学习支架才能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首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情调查情况设置目标问题,然后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支架,以问题驱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例如,在“伏安法实验”复习课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调查情况,设置了目标问题:怎样测量电动机线圈的电阻?针对学生起点不一、教学内容时间跨度大等问题,还设置了两个支架问题(任务):1、利用这个电路可以完成哪些电学实验?2、分别介绍这些电学实验的研究方法、实验步骤并完成表格设计。上课时,我组织学生自主讨论、梳理相应电学实验知识,并通过学能监测(详见“学能监测”环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随后,继续组织学生围绕“怎样测量电动机线圈的电阻”展开探究学习与合作交流。

课堂教学与问题的提出及解决相伴。教师在设置目标问题时应注意三点:其一,明确教学任务,突出重点难点。案例中虽然只有1个目标问题,但这个问题源于课标,又是学生日常练习中的易失分点。其二,搭建合适的支架。目标问题多是重难点,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为此,在目标问题设定后,我设计了相对应的支架问题,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其三,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案例中,测量电动机线圈电阻对学生而言便是真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

图片

(三)开展合作交流,技术助力智慧育人

开展合作交流是实施精准教学的重点。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自然而然需要合作交流。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聆听,学会欣赏是十分重要的。以前,合作交流通常因为班级人数多造成时间冲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平台,组建异质小组,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智慧写笔直接上传、拍照上传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积极、高效的合作交流。通过智能终端上传留痕,即刻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随时互动交流反馈。

在“伏安法实验”复习课中,可采取“自主+合作”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形式开展合作交流,并对每次有效发言、质疑、补充的学生进行登记。在讨论支架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单独介绍各电学实验及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其他学生认真听与想,并及时补充或纠正。我还借助智能平台统计学生的发言情况,将其作为“自主”栏目评价的依据;关注各小组在解决目标问题时的分工合作情况,实时记录学生的发言内容,将其作为“合作”栏目评价的依据。实验结束后,我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电动机从被手卡住到放手后转动,电流表示数怎么变?电压表示数怎么变?信息反馈后,学生通过“六核智课”平台进行合作交流。

(四)组织学能监测,促进学以致用

做好学能监测是实施精准教学的保障。学生要达到“三维目标”中的能力目标需要训练,达到情感目标需要体验,听懂了、理解了不一定会做或会用。学能监测是教师按照课程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能与教学效果进行实时监视的过程。它具有诊断、反馈、调节、激励的功能,便于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而这些措施能否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我利用智能平台及时反馈功能,对学生课堂学习效能进行监测,然后根据这些课堂数据,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例如,大部分人做对的题目可以不讲,大部分人不懂的重点讲。不同的人存在的思维障碍不一样,平台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自动推送相应的指导,因人推题,这种智能推送以人为本,体现教育的个性化,是真正有温度的教育。一堂课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系统生成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数据报表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例如,在“伏安法实验”复习课中,我根据支架问题和目标问题,依托智能平台对学生进行学能监测。

围绕支架问题,设置5道选择题,内容为5个相关电学实验。支架问题讨论结束后,我让学生在课中通过“六核智课”系统作答。调查结果显示,教学目标达成率较高。我继续开展下一环节的教学。

围绕目标问题,我设置4道选择题和1道探究题,内容分别为滑动变阻器的用法、判断是否取平均、电路故障(两道题分别涉及电表和用电器)及电路设计。目标问题讨论结束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上作答。系统显示,学生的目标达成率参差不齐。我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如电路故障(用电器)这题达成率高,就不集中讲解,让学生课后登入平台,查看错题的详细解释;电路故障(电表)这题达成率低,则集中讲解,并继续推送相同知识点的习题,以此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该知识。对于电路设计这类主观题,系统无法批改,我借助互批试题功能,引导学生相互批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对目标问题,学生讨论后虽然表示已经理解,但在测试中,部分内容的目标达成率仍然较低。人机结合做好学能监测可有效监测学生的学习状况。

(五)重视反思评价,激励师生成长

反思评价是实施精准教学促进师生成长的“灵魂”要素。反思有利于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促进教学行为的优化。教师运用评价发挥激励与调节的功能,激趣增智,创生智慧,能让学生感受成功、享受成长。评价需要一定的标准做支撑。我用“学习效能监评表”,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自主、合作、展评、监测和规范五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自主模块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按学情调查结果赋分,满分20分;合作模块基本分10分,满分20分;展评模块评价学生交流能力,基本分10分,每次有效展评加2分,满分20分;监测模块以学能监测结果赋分,满分25分;规范模块指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基本分10分,满分15分。要注重终结性评价,也要注重形成性评价。每节课,平台会生成学生学习效果,及时显示学生的各项得分及总分,这有助于教师进行课后反思。

例如,“伏安法实验”复习课中,我利用“六核智能”平台,从自主、合作、展评、监测和规范五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效能监评。当课堂结束后,每个学生都会自动生成量化评价表。分析量化评价表后,我看到:吴同学的学习状态始终较好;左同学的听课效果不错,进步明显;徐和孙两位同学的听课效果较差,需特别关注。学会反思评价、自动调节是成长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智慧课堂的重要因素。基于数据做学习分析,也有助于建立每个学生的发展模型。

(六)持续拓展提高,促进个性发展

拓展提高是实施精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补充。为营造智慧课堂,我根据学能监测情况或学生个体差异,运用“六核智课”系统智能推送功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作业或者拓展性课程。学生参与拓展活动要手脑结合,学以致用。教师对学生解题过程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效果,借助系统进行数据留痕,可为今后备课提供依据。

例如,“伏安法实验”复习课中,分析学习效能监评表,我发现吴、左等同学基本掌握知识点。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准备了以下拓展提高题:

小金要测定小灯泡的电阻RX,器材有电源、电压表、定值电阻R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问题:(1)画出电路图;(2)写出测定电阻的表达式。

徐和孙等同学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较差。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准备了以下拓展提高题: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请用学过的知识和实验方法研究导线的电阻R跟导线的长度L间的定量关系。

问题:(1)画出实验电路图;(2)说明研究思路。

图片


3

做好六门功课

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利用基于六个核心要素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开展精准教学,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也减轻了师生的负担。用智能手段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是大势所趋,但教学系统需要不断升级。我认为围绕核心要素开展教学要把握以下六点。

(一)科学设计学情调查内容并研究结果找准起点

如何科学设计学情调查内容?做学情调查时,教师不能任意堆积题目,而应认真解读课标与教材的要求,探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相关内容和任务,尽可能拉平起点。学情调查的内容可以是原教学目标中学生学习相关概念前所需的预备知识,也可以是原教学目标中学生通过阅读、看微课、做实验可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学情调查为目标问题的精准设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基于学情甄选并提出学习支架式的目标问题

对于学情调查中认定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在目标问题中不再出现,而对于学情调查中暴露的问题,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将其定为目标问题。也就是说,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学习支架式的目标问题。此外,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选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都应当围绕目标问题展开。

(三)注意合作交流过程中的育人功能与数据留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智能平台让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并通过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学生,推动他们良性竞争。具体做法:建立互信关系,聚焦小组目标;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参与;掌握社交技能,直面积极互动;鼓励公平参与,实现机会均等,从而让合作学习真实发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用好平台进行数据留痕,及时对学生实施形成性评价,并将学生的表现(数据)保存在云端,形成一个电子云书包。

(四)用好学能监测的检查诊断和分层教学功能

学能监测是围绕目标问题对学生课堂学习结果进行监测的过程。教师根据学能监测数据,可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并进行检查诊断和分层教学。此外,教师应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情调查结果是学生分层作业的重要依据,教师可通过平台智能推送基于不同程度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习题和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当然,智能推送的后台匹配资源建设需要不断研究与更新。 

(五)重视反思评价结果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评价除了甄别功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改进传统单一的评价制度,让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上发挥作用,我设计了“学习效能监评表”,五个维度贯穿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利用平台自动打分和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的方式丰富了评价主体的同时,提高了评价的效率。按“学习效能监评表”执行,学生除了增长学科知识外,合作、交流、纪律等多方面能力和品质也得到了发展。

(六)发挥拓展训练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作用

学生总是存在差异的,发展个性需要拓展、提高,轻负高质意味着要对作业进行优化。作业一刀切容易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单凭教师人力,个性化作业很难实现。“六核智课”平台赋能使个性化弹性作业成为现实。教师可根据学能监测情况,选择性布置课后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作业,或提供拓展性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信息技术并非取代现有教育而是赋能,但要避免“只见技术不见人”。一方面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潜力,另一方面要关注技术促进教学过程中是否使教学回归“育人”的原点和本真,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技术是工具,不用会影响效能;但若完全依靠工具,那是机器。教师在重点研究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的同时,也要完善智能办公服务系统,注重“人机协同,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在线智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智慧教育平台,用好课堂学习、家校共育等大数据,不断探索智能平台赋能个性化教育新途径,创建“提供精准测评、实现因材施教”的智能化学习支持环境,这是我和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愿同仁一起努力,实现传统教学范式的转型和重构,真正做到“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围绕核心素养,探索并践行美好的智慧教育。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小学数字化教学。作者王盛之,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校长、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文章来源于《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年第6期。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