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rimtd 2021-07-02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人体小宇宙运动

黄元御解说内经、伤寒理论,归纳起来就是:人是一个小宇宙,它的循环运行就是一个圆圈。

取象比类是中医的一个最常见又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医理论的创始多根据这种思维方式。故理解中医的理论,要回到肇始时的思维方式,否则就是对中医理论的曲解。后世牵强附会以西医理论来解释中医,形似而神不似,没有起到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

中医取象比类人体这小宇宙,如同大宇宙一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循环。对于人体小宇宙与天体大宇宙的取象比类,我是这样形象理解的,对否恭请同仁指教:

东方肝、西方胆象树木,南方心象阳光,西方肺象至高的青天,左中大地之土象脾,右中大地之土象胃,北方肾象地下水。膀胱是水库,三焦是水库的闸门,肝(主疏泄)是开启水库闸门(尿道口)、打开垃圾厂大门(肛门)的按钮,小肠是分拣精华与垃圾的清洁工,大肠是垃圾的运输车。

地下水要温,否则会寒凝结冰,所以说水中含火(温气),阴中含阳,阴抱阳根。所谓“壮火之主,以消阴霾”即是说地下水要温暖不能寒凝结冰,否则寒水凌心(地下结冰当然天上相应的是飘雪花了),心血管也会血瘀而阻塞。

东方树木吸取地下温水,太阳从东方升起,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水蒸汽上青天(清气升),大气圈里有水汽层湿润,可以阻隔阳光的过猛伤害大地,使大地不致于燥裂,使青天保持凉肃。肝脾要升就是此道理。阳光要含水汽,即是阳抱阴根,阳中有阴。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就是说水蒸汽要升华上青天湿润阳光,使天空的温度保持正常值。

太阳从西边落山,水汽上青天后经过凉肃,变成雾露下降于大地(浊气降),滋润西方树木,树木吸收雾露沿树根进入西方大地之土中,又变成地下水。肺胆胃要降就是此理。

当地下水寒冷时,东方木不能吸水蒸发,水汽滞留于土地中,这叫水寒肝陷脾湿。因为没有水汽上蒸,阳光过于猛烈,青天不能凉肃,这叫心火上炎。青天不能凉肃,心火刑克肺金,于是咳嗽痰饮吐衄血种种病生。这种情况下往往下寒而上热。

青天不能凉肃,雾露不降,西方树木和西方大地之土便燥热,这叫胆胃上逆,呕吐反胃噎膈消渴和相火上炎胆病生。青天上面的温气不能随雾露下降入地下水,便造成水寒,于是三焦失约,膀胱不温,淋癃遗泄之证生。

肝脾左升肺胃右降,脾胃土居中调度升降,肝胆居中运行升降,心肺居上,肾居下。这就是人体的小宇宙圆圈运动。

说起来也非常有趣。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1.阴阳变化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1.阴阳变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

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

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

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转,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

方其半升,未成火也,谓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

方其半降,未成水也,谓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

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

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

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

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

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

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

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2.五行生克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

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

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

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

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

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相克者,制其太过也。

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

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

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

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

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

皆气化自然之妙也。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3.脏腑生成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

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

---------------------------------------------------------------------------------------------

甲:jia 3声调 天干的第一位;

乙:yi 3声调 天干的第二位;丙:bing 3声调 天干的第三位;丁:ding 1声调 天干的第四位;戊:wu 4声调 天干的第五位;己:ji 3声调 天干的第六位;庚:geng 1声调 天干的第七位;辛: xin 1声调 天干的第八位;壬: ren 2声调 天干的第九位;癸: gui 3声调 天干的第十位。

---------------------------------------------------------------------------------------------

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

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

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

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

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

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

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

肝为乙木,胆为甲木;

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

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4.气血本原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

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

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

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

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

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

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

气统于肺,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

血统于肝,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

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5.精神化生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

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

水之寒者,六腑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

火之热者,六腑之尽发也,阳极则阴生,故纯阳之中,又胎阴气。

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

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

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

《素问》: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盖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

阴气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6.形体结聚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肝主筋,其荣爪;

心主脉,其荣色;

脾主肉,其荣唇;

肺主皮,其荣毛;

肾主骨,其荣发。

凡人之身,骨以立其体干,筋以束其关节,脉以通其营卫,肉以培其部分,皮以固其肌肤。

皮毛者,肺金之所生也,肺气盛则皮毛致密而润泽。

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

脉络者,心火之所生也,心气盛则脉络疏通而条达。

筋膜者,肝木之所生也,肝气盛则筋膜滋荣而和畅。

髓骨者,肾水之所生也,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

五气皆备,形成而体具矣。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7.五官开窍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肝窍于目,
心窍于舌,
脾窍于口,
肺窍于鼻,
肾窍于耳。
五脏之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五官。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
足之三阳,自头走足;
头为手足六阳之所聚会。
五脏阴也,阴极生阳,阳性清虚而亲上,清虚之极,神明出焉。五神发露,上开七窍,声色臭味,于此攸辨。
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
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
清升浊降,一定之位。人之少壮,清升而浊降,故上虚而下实,人之衰老,清陷而浊逆,故下虚而上实。
七窍之空灵者,以其上虚,五官之窒塞者,以其上实。
其实者,以其虚也,其虚者,以其实也。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8.五气分主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
心属火,其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笑,其液汗。
脾属土,其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
肺属金,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
肾属水,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

肝主五色,五脏之色,皆肝气之所入也,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
心主五臭,五脏之臭,皆心气之所入也,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
脾主五味,五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
肺主五声,五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也,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
肾主五液,五脏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9.五味根源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金曰从革,从革作辛。
水曰润下,润下作咸。
土爰稼穑,稼穑作甘。
火性炎上,上炎则作苦。
水性润下,下润则作咸。
木性升发,直则升而曲则不升,郁而不升,是以作酸。
金性降敛,从则降而革则不降,滞而不降,是以作辛。
使坎离交姤,龙虎回环,则火下炎而不苦,水上润而不咸,木直升而不酸,金从降而不辛。
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
木直则肾水随木而左升,金从则心火随金而右降。
木曲而不直,故肾水下润,金革而不从,故心火上炎。
而交济水火,升降金木之权,总在于土。
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气,左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实四象之父母也。
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是以味甘。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而作酸咸,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而作苦辛。缘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咸,皆土气之中郁也。
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而作诸味。调和五脏之原,职在中宫也。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10.五情缘起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肝之气风,其志为怒。
心之气热,其志为喜。
肺之气燥,其志为悲。
肾之气寒,其志为恐。
脾之气湿,其志为思。
盖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
离火上热,泄而不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府;
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则水交于离宫。木生而火长,金收而水藏。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为悲,既藏而志意幽沦,是以恐也。
物情乐升而恶降,升为得位,降为失位。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则悲,自然之性如此。其实总土气之回周而变化也。
己土东升,则木火生长,戊土西降,则金水收藏,生长则为喜怒,收藏则为悲恐。若轮枢莫运,升降失职,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则土气凝滞,而生忧思。
心之志喜,故其声笑,笑者,气之升达而酣适也。
肾之志恐,故其声呻,呻者,气之沉陷而幽郁也。
肝之志怒,故其声呼,呼者,气方升而未达也。
肺之志悲,故其声哭,哭者,气方沉而将陷也。
脾之志忧,故其声歌,歌者,中气结郁,故长歌以泄怀也。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从人体而言,“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天为阳,地为阴”(《灵枢·阴阳系日月》)。外为阳,内为阴。上统乎外,下统乎内。在上在外者有下降之性,在下在内者有上升之能。故人之

手之三阳经脉(小肠、大肠、三焦)从手走头(从外之内为降);

手之三阴经脉(心、肺、心包)从胸走手(从内之外为升);

足之三阳经脉(膀胱、胆、胃)从头走足(由上之下为降);

足之三阴经脉(脾、肾、肝)从足走腹(由下之上为升)。

五脏为阴属地气,六腑为阳属天气,故五脏需升则健,六腑以降为顺,但五脏六腑又各有升降。如心肺居上,属清阳之天;肝肾居下,属浊阴之地;脾居中央,为清浊共处之所。

在上之心肺,从右而降;

在下之肝肾,从左而升;

在中央之脾脏,为升降之枢纽。

人体气机在脾的斡旋下,升降有序,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机升降因时而变化的特征是,春夏属阳而主升浮,秋冬属阴而主沉降。

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首要的功能。它直接影响着人体的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五脏与五脏之间,五脏与六腑之间,五脏与气血津液之间,五脏与四肢之间,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运化状态。可以说,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寿命。


气机出入升降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运化十分重要,能够起到吐故纳新,活化机体功能的作用,出入升降功能一旦紊乱,人体的生命和健康状态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中医学对人体气机运化是以气机出入升降的状态为评判标准。在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篇》中就有其详尽的说明:“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我们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的作用异常的重视,它关系到人的生命与人的心理和生理运动。如果没有了出入升降,人的生命与生理活动也就不存在了,人之所以有生命与生理活动,就是因为有了气机的升降出入。气机的升降出入使人体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场有了很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带动了五脏六腑功能的运化,形成了很好的的作用。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吐故纳新,因此,保持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状态的稳定,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生命就会受到危害。

从人体的体位来看,人体的右肩处于空位的位置,左足也是处于空位的位置,这样在人体上就形成了一条气机运行的通道,右肩的位置就称为天门,左足的位置就称为地户。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人体的左肩与右足也是一条气机运行的通道,只不过是这条气机运行通道与右肩和左足有性质上的差别。左肩与右足的通道为虚,右肩与左足的通道为实,在人体上形成了交叉形式的气机运化状态。
这两条气机运行的通道对五脏气机和人体整体气机的运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在人体上,气机的运行方向不是单向运行的,在气机向一个方向运行时,还有与其相反逆行气机在同时运行,形成了一正一反一实一虚的运化机制。正是这种气机运化机制带动了人体气机进行不断的运动。


在人体内部,气机的运动也是按照清阳上升,浊阴下降的规律运行。在中国古典文化对人体气机运动研究的理论中,有大小周天的描述。中国古人认为,人体的生命能量源头是在关元气海一带,是人体原始之气储存的地方,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称之为丹田。丹田的位置在人体的中心,人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阴阳关系就是在此处为分割点。以这一点横向水平轴向上为阳,向下为阴,纵向立轴而分,左为阳右为阴,侧向立轴而分,后为阳,前为阴。气机由丹田开始沿任脉向下经胯下经会阴穴沿督脉向上行至头顶百会穴,再沿百会穴向前向下行至丹田,形成了一个周流的状态,在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医学理论中称之为:小周天。然后,在丹田经过旋转运动后,再沿人体的中心向上行至左肩,沿手臂的内侧向下行至五指尖,后经手臂外侧向上行至左肩回至丹田。经旋转运动后再沿人体的中心向上行至右肩,沿右手臂内侧向下行至五指尖,再沿右手臂外侧上行至右肩回至丹田。经旋转运动后,沿左腿内侧向下行至左足下涌泉穴,经旋转运动后,沿左腿外侧向上行至胯部回至丹田。经旋转运动后再沿右腿内侧向下行至右足下涌泉穴,经旋转运动后,再沿右腿外侧向上行至胯部回至丹田,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气机周流状态,这样在人体的内部就完成了一个气机周流的过程。这种在人体内形成的气机周流状态,在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医学理论中称之为:大周天。 以上大小周天气机周流的方式,是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同时的进行周流,不单是体内的气机周流。这种气机周流的方式是人体内气出入升降功能的根基,如果气机的周流出现问题,气机出入升降功能将发生紊乱,影响人体的吐故纳新功能。

经脉穴位是人体体内气机与外部气机联络与转输的重要出入通道,也是人体气机出入的门户,在人体的气机出入升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体的某些部位上的穴位,在中医学理论中称为:要穴。其意义是,这些穴位在人体内部气机与外部气机联络时,起到与外部气机联络和转输气机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医经络学的理论中,一些经脉穴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命门穴、神阙穴、劳宫穴、膻中穴、印堂穴、大椎穴、长强穴等穴位,以及经脉中的督脉、任脉、带脉、冲脉、十二正经。


百会穴在人体头顶部中心的位置,是宇宙自然之中阳性气机在人体上的汇聚之地,涌泉穴在人体的足下,是宇宙自然之中阴性气机在人体上的汇聚之地。天地之气的交流,在人体上主要的就是从这两个穴位上出入。在现代西方人体科学的研究中发现,在人体上具有多达七个连续而又互相渗透的能量流围绕,并渗透着人体,能量流由头顶经身体中心直下,由足底分别向上至头顶,形成了不同方向的能量环流。从以上对人体气机能量运行的结构形式来看,这种结构就如同地球轴心线与经度线纬度线的结构形式一样,人体形成了一个自封闭的空间结构,而穴位则是这种结构内外气机能量出入的门户,这些气机能量出入门户的开阖就成了人体气机出入升降最为关键的部分。


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与人的心理活动与身外气机场和五脏气机的运化分不开。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将人的心理活动对人体的影响作用阐述的很清楚,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开篇中明确指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有所愿”。从这两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视,告诉人们人体疾病的产生与衰败的原因,如何调理人的心态,使人的身体健康长寿。


“人有五藏,化生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人的心理活动与人体的五脏气机运动息息相关,起伏变化很大而且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可以导致阴阳五行气机运化的失调,引起身体内外气机的整体性紊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如果经常处于脾气暴燥、思虑过重、情绪低落、喜怒无常等状态,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脾胃不适、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大便干燥、肝气胀满、内分泌失调、睡眠失常等症状。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如果一个人经常处于心烦意乱,很容易发火的状态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大便干燥的现象。在五行气机中火位气机具有上炎之性,火性气机太过会影响到人体的水液分泌,产生大便干燥,排泄困难。
由于体内气机的紊乱而致使体外的气机不能很好的与体内气机进行交流,使得阴阳气机的出入升降不能正常的进行,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人体吐故纳新功能的作用。人体内外气机的运动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会影响到阴阳气机之间的运化状态。一个平和的心理活动状态,能使内外气机处于一个有机而平稳的运化状态,否则,复杂而不平和的心理活动状态,会使人体内外气机经常处于一个紊乱的状态。


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自然界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学经典理论认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在自然界中,随着地球外在环境的变化与地理位置的不同,气机的变化也就不同,这些都是引起人体体外气机产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在一年四季中,如果春天的风气过重,就会引起人的肝火过旺,肾水失调,从而引起五脏气机运化紊乱,导致气机出入升降功能出现紊乱的现象。因此,在一年四季的变换时,人体往往会发生某种季节性的疾病,就是由自然界环境的变化所造成的。所以,人体外气机场的运化状态就成为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状态是否平稳的关键。如果人体体外气机场始终处于一个稳定而有规律的运化状态时,就会对一切外来的不均衡气机进行有序的协调,使气机始终处于一个平和而稳定的状态,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状态就不会受到破坏,保持一个完整而良好的状态。


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功能是人体疾病治疗,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因此,掌握人体体外气机场的运化规律与五脏气机运化规律,是内功调整推拿技术对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能调整的关键,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康复与保健养生非常的重要。
气机的出入升降是宇宙自然气机作用与人体的唯一方式,也是人生命的根本,是宇宙自然的运化规律,不可不知。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血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 “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类人: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咽喉痛、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难伺候」,吃点儿热气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接下来再详细为大家讲讲这类体质的人到底该如何调理。

上热下寒,折磨人的体质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从寒热的角度,其实人的健康很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头要凉,脚要暖。根据阴阳理论,阳在下,自下而升,阴在上,自上而降,二者自然发生关联,产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这叫「阴阳交感」,所以人体就平和健康。

然而生活中却有一种人完全反过来了,体内阴阳颠倒,上半身一片火热,下半身一片寒凉,阳主升,阴主降。阳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就是阴阳分离,不能产生交感,人自然就不健康了,中医管这种状态叫上热下寒。

上热,热在哪里呢?热在头面,例如: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喉咙痛、牙龈肿痛、痤疮,失眠。

下寒,寒在哪里?寒在腰膝,寒在四末,例如:小肚子常感到发凉、手足不温、不耐受寒凉食物、夜尿频多。

上热下寒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在于,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敏感,吃少许温补、辛辣、煎炸的热气东西就上火,吃一点清热、冷饮、冷食的寒凉东西就腹泻。

这种痛苦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1

寒邪过盛、阳气上浮

当现代人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后,当人们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后,当女士们为了显示身材尽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

火力不足导致体内寒邪过盛,就会把阳气排斥在外,阳气上浮外散,就会表现为上部热象,人就会出现上火症状。也就是说,体寒是上火的根源。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2

中路闭塞、身体不通

当上面的火下不来,下面的水上不来,上下隔据逐渐形成之后,中焦脾胃就会被堵住了,道路不通。

中路的闭塞,加速了上热下寒体质的形成,在身体的圆运动中,火要下降,水要升腾,必须有一个力量来推动,这个力量就是中气,它是气机升降的关键。

中气由脾胃所生,脾胃虚弱,就会中气不足,继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肾水无法借助脾气的升发,向上升腾以济心火,人就会因心火亢盛而出现红肿热痛、心情烦躁等问题;同时,心火无法借助胃气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温肾水,人就会因肾阳不足而畏寒、痛经、腹泻、下肢寒凉等。

这种情况主要是身体不通,好东西没有办法去到该去的地方,周身气机不流畅,卡住了,至此上热下寒的体质最终形成。

补泻都不行,出路在何方?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这种体质的人,既不能用补药,也不能用泻药,因为一补就上火,可以说火上加油。一泻肚子就不舒服,可以说是寒上加寒。

怎么办呢?

常见的误区就是先清热再温补,想先把火泻掉,让身体补得进去,这个想法是挺好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忽视了此时上热下寒的体质已经形成,并非初期的状态,继续清热泻火,只会加重下面寒冰的凝结,重走上面提到的寒邪过盛的机理,让这个死结越打越实。

其实我们理解了上面第二点上热下寒是如何一步步产生的,我们就逆着这个步骤解决即可,就能打开这个死结。

所以调理方向在打开中路的闭塞,一旦中路能够重新打开人体的寒热就自动对流,好像屋里又闷又热的时候,你就把窗户都打开,空气一对流,寒热自然就均匀了。上面多余的火热就会暖下面不足的寒冰,用下面的寒水就会制约上面的火热。

如何打开中路的闭塞?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常见的就是下焦的虚寒,导致脾胃运转无力,引起气机无法枢转而堵塞道路,导致心火不降、肾水不升,自然水火也就无法既济了。打通中焦运行通道调气机,自然就做到引火下行。

著名清代医家黄元御,把人体的气机升降画成了一幅图,其中,心主火,在上,心火要往下走,以温煦肾水,使肾水不寒;肾主水,在下,肾水要往上走,以滋润心火,使心火不至于太过亢盛。这样的状态叫水升火降,水火既济,这样的身体才是棒。

假如心火一直往上走,肾水一直往下沉,阴阳离绝,你是你,它是它,二者没有任何交集,中医所谓的上热下寒就出现了。通过调理气机,让水升火降,心肾相交,这个过程一旦完成了,寒热就对流起来了。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1

揉中焦,助力身体圆运动

中医说「腹要常摩」,全身没有一个地方比腹部更好揉,大家可以经常在饭后或者睡前进行摩腹,除了让食物更好的消化,也可以帮助脾胃的气机能保持上下通畅。

方法是:在空腹或饭后2小时进行,以肚脐为中心,顺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这个方向,顺时针,右手按住左手,螺旋式逐渐扩大,再螺旋式回到肚脐。注意手法一要轻揉,二要贴得紧,三不要用暴力。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这样按摩5-10分钟,会很明显感觉到小腹慢慢热起来,很舒服,使内脏的气血运行通畅,元气充足。上下通和,升清降浊,去旧生新。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2

甘补脾,重建脾胃枢转动力

胃主受纳,脾司运化。受纳,是指承受、容纳水谷而进行腐熟。运化,是指转运、变化,包括了消化水谷、化生营血、输布精微、运化水湿等功能。

脾胃的这种功能表现,好比自然界的土壤,能长养万物,故又将它叫作「中土」。「转枢」即转输,是「中土」的一个特殊功能,它对维持人体内阴阳、水火、脏腑之气的正常运转、升降交通、相济为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上热下寒的人,由于下焦的火热长期不足,导致脾胃的运化能力也随着下降,就像家里煤气炉煮饭的道理一样,锅下面的火力都不够,怎样能煮出好吃的东西呢?

那怎样补充促进脾胃的运化能力?

中医认为脾喜甘温,《脾胃论》云:「甘温以补其中而升阳。」甘温可助脾阳升发,适用于脾阳不足,元气下陷之症,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均用甘温之品,临床上常用的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也均以甘温为主。

饱受上热下寒的朋友们,看完有收获吗?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