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浦江之声】从《觉醒年代》中“感知”革命先贤的精神诗意

 乐乐1108 2021-07-04

这两天,《觉醒年代》被青年人“二刷”“三刷”刷不停:“我竟然迷上”“这些年我没有快进看的电视剧”“它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画面、每一首音乐都不容错过'……

《觉醒年代》剧照。资料图

《觉醒年代》为什么会深深地感染年轻一代?关键是这部斩获多项白玉兰奖的作品串联还原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再现了希望改变中国命运的先贤们的生活场景,也让大家感知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温良的学养、有趣的生活、谦逊的为人、博大的胸怀,以及独立不迁的风骨。

送别,是往往令青年人泪目的主题,也深深打动无数观众。当温良如玉的胡适校长对陈独秀说“我迎先生到北大来,如今天凉入秋,却要送先生离开,不好受”时;当1920年,陈独秀 正 被警察 缉拿,李大钊送他出北京,两人相约建党,举起拳头发誓“我愿意奋斗终身”时;当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准备奔赴法国勤工俭学,蓦然回首微笑,镜头里穿插了他们刑场画面时……无非一念救苍生,路途相会可有期?

真是被中国文明濡养出的这一批文化人、先知先觉者,面对国家命运的不堪,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他们发出了愤怒的呐喊。剧中,辜鸿铭见了陈独秀、胡适,总要用茶漱口一吐表轻蔑,但对蔡元培会把漱口茶直接咽下。蔡元培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代表:和而不同,真君子。正如台词中所说:“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宽容和厚道是我们读书人从小的习养,但是宽容和厚道,它不是没有限度的呀!”正是在蔡公的团结影响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毛泽东……一批清醒的知识分子不断地抗争、积极为中国找寻出路。在有他的北大,即便是口舌之争,辩完也要鞠躬;即便是同一阵营,也有无数的辩论。

“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里,充满着诗意,这一批觉醒者都是这样可爱可敬可亲的人,但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奋起革命。陈独秀的儿子陈乔年在牺牲前鼓励狱友说:“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他们就是这样为了理想选择青春生、青春死的人生。

一个国家内在精神的传承,才是民族经久不衰的根源所在。正是有如此品格的民族,才会诞生无数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成就中国共产党这样的百年大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日之中国青年,当“感知”、继承革命先贤的精神,在党的领导下成为爱国担当的青年生力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原载于2021年7月2日“新民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