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板桥村

 木香草堂 2021-07-04

  万氏祖祠

万氏祖祠

民间甲马艺人张元文

民间甲马艺人张元文

板桥青龙街 

板桥青龙街

  传统村落,是不能消失的根。她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她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知名作家、学者冯骥才说过,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是长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就是村落。我国的很多传统村落,就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于2014年11月公布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我市有30个村落跻身其中。至此,三批名录加起来,我市已有94个中国传统村落,占全省传统村落总数的五分之一多,位居全省前列,仅腾冲县就有57个,其数量位居全省129个县(市、区)首位。今年,我市还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大力组织申报第四批国家传统古村落,通过积极申报,使我市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的古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并通过申报工作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传统村落成为我市一张新的地域名片。

  这些充满诗情画意、洋溢传统韵味的古村落,值得我们倍加珍惜,需要我们切实保护 ——市规划局

  板桥镇板桥村位于隆阳区北侧,距市区5公里。板桥村始建于东汉时代,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著名的永昌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中原文化由该古道向西传播,在板桥古镇上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遗留了许多文物古迹。村子分布在广袤的坝区中,被万亩良田包围,素有“保山粮仓”之美誉,一望无际的田园,稻谷油油,风吹麦浪动,一幅宜人的田园山水画,远处群山延绵起伏,甚是壮观。

  传统建筑

  万氏祖祠:万家是青龙街的第一大家族,有“万家半条街”之说。万家的特点是顶子多,就是做官的多,读书人多。万家祖庙得以保存,也是因为万家重视教育,解放前就把祖庙用来办学,历经各个时代的风雨一直完好无损。2001年交还给万家后,合族捐资为祖先塑了像,立了牌位,每年七月还举行祭祖大典。我们从这些牌位上看到万家的列祖列宗,有翰林院侍诏、奉议大夫、武威将军等等。在清代万家有举人、秀才、贡生7人,民国时有黄埔军校毕业2人,解放后有高级工程师、教授,以及大学毕业在职工作者百余人,真称得上是“淮水长流”。

  万家大院:万家大院始建于清末,为万氏十四代传人所建,是一个四进三院的四合院,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传统民居。整个院子主要有三个大院组成,其他小院分散其间,当年万家的气派可想而知。

  魁星阁:又名环秀亭,始建于清乾隆(1736—1797)时期,咸丰辛酉年(1861),兵变被毁,到光绪丙申年(1898)由绅民集资重建。建筑基础坚实,高二丈余,坐北面南共三格,中格横跨街心。设计匠心别具,雄伟庄严,屋顶中央宝鼎镇中,双鳌吞脊,四角风铃叮当。阁楼中间,雕塑文魁星神像一尊,姿态金鸡独立式,手持毛笔一支。有楹联二幅,联曰:“以斗量才,问何人能肩一石;挥毫作史,这只笔可扫千军。”另一联曰:“古今一支笔,天地精华数颗星。”破四旧时文物被毁,一九八四年,政府有关部门又拨款加以修复,亭子焕然一新,近百年依然如故。

  民居: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现保存较好的主要集中在青龙街两侧,多数保留着前店后宅式的格局,将外向型铺面和内聚型住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青龙街民居还具有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小面宽、大进深,双面飞檐,形式古朴,靠墙立柱。青龙街的每一户老宅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房屋至少都有三进,最深的从街面到围墙长达80米,从外面看每间铺面都很狭小,往里面看却是别有洞天。把头往里一探,有的居然还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看来有着经商传统的板桥人建房子也那么有经济头脑。板桥青龙街这种古老的层进式建筑是大理古城的洋人街、丽江古城的四方街所不能比拟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桥自然村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文献之邦”、古西南丝绸之路和从明朝就开始逐步形成的商业街区。村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是与历史事件相关的文化、工艺制作等,主要有:乌铜走银、甲马版画、洞经、庙会等。

  乌铜走银:乌铜走银是独特的铜制工艺品,以铜为胎,胎体光润,雕以花、鸟、鱼、虫,或风景、或人文、或动物。以熔化之银(或金)水注入花纹细理间,打磨光滑。历史悠悠,岁月沉淀,胎体变为乌黑,细纹则为黑白、黑黄。古色古香,厚重典雅,细腻柔美。白银花纹图案,游走于乌黑铜胎上,栩栩如生,故称“乌铜走银”。

  “四宝斋”始创于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就在滇西一带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今在板桥镇青龙街的“四宝斋”里,万家人一代一代仍旧传承着这门绝技,而掌门人万光红也为此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甲马版画:“甲马”是中国民间宗教祈福、禳灾、祭祀活动时用来焚烧的各种雕板印刷的总称。隆阳“甲马”的使用几乎遍布全区,其图案版本千姿百态,祭祀活动五花八门。如今主要流传使用的有:青龙、白虎、玄武、太岁、喜神、山神、水神、路神等60多种。每一种甲马都各有各的含义,各有各的用途。至今,甲马纸神在民间一直广泛使用,市场上也大量有售。

  洞经:洞经音乐本是道家诵经的乐章,入清以来,儒、释、道合流,道教日衰,儒家兴盛,洞经音乐逐渐为儒生把持而成为儒家乐礼。故除道、释两教的庙会演诵外,儒家祭祀孔子也一样演诵。保山在1949前有48个曲牌,至今仍能演奏的有30个。民国时期,保山,施甸,姚关,但凡年轻男子都会演奏。由于音乐悦耳动听,被广泛流传,在板桥每逢庙会、祝寿、超度均离不开洞经。

  庙会:主要是与佛教、道教有关系的相关节日。正月初一的天缘会、正月二十五的财神会、二月十九观音会、三月十五的龙华会、五月十八五瘟会、六月十九观音会、八月初五雷祖会、九月十九的观音会、十月十九地母会和冬月十九的太阳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