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空间站两名航天员出舱,我国新一代舱外服,已达国际顶级水平

 半边黑桃 2021-07-04

自从6月17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来,我们的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入太空、进驻了天和核心舱,开启了三个月的太空之旅。

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都备受我们国人的关注,7月4日,他们进行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

我们的航天员刘伯明和汤洪波身着咱们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舱门,然后相继出舱。

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服

太空中是完全真空的,阳面和阴面温差巨大、且辐射强,因此航天员必须穿戴复杂的舱外服进行舱外作业。

我们航天员穿着的航天服包括了出舱内衣、然后要套上一层液冷服,液冷服是在冷环境中起到保温的作用,接着再套上舱外航天服,在穿上航天服之后呢,还要进行大流量的冲洗及吸氧、排氮等过程。

因为人体血液中溶解微量的氮气,在出舱时,如果不排除这些氮气,由于太空中的真空状态与人体的气压差太大,这些氮气就会形成气泡、堵塞血管、或阻止肺的正常工作,对宇航员很危险,所以出仓时宇航员会吸入纯氧,来排除体内的氮气。

在神舟七号任务时,我国已经基本验证了第一代“飞天” 舱外服,随后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进,新的舱外服尺寸空间更大,生命维持系统更强(穿起来更舒服、自由),操作更加灵活,作业时间更长,保护能力更强,穿脱时间更短(经过训练的航天员可以做到3-5分钟内穿脱)等。

此次任务,两人出舱任务时间较长,时长达6-7小时,这几乎是舱外服生命维持系统的上限,这说明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服的生命维持能力已经是国际顶级水平。

出舱全过程

一切准备就绪后,刘伯明转动开门钥匙、向里拉动舱门、然后舱门打开,此时在舱内就可以看到机械臂末端。在踏出舱门后,他也感叹宇宙真是太漂亮了,而聂海胜则温馨提示:“慢点,不要着急。并且在打开舱门的一瞬间,我们的地面指挥中枢也是响起了一片掌声,大家都为这自豪的时刻感到激动。

出舱后的任务

两位航天员出舱后,顺利的完成了在机械手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他们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这次任务需要大范围作业,既要实现两人协同、也要实现舱内舱外协同、还要实现天地协同,对于出舱任务管理而言是个全新的挑战。

空间机械臂的作用

另外我们空间机械臂在轨道建设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天宫空间站的机械臂长达10米、7个自由度、可抓取25吨物体(失重环境)自由移动,它自身也能根据需求在空间站外侧“爬行”重新定位(超级绝活),是个不折不扣的超级搬运工。在它的帮助下,空间站的建设速度和效率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们的天宫空间站是采取“积木式”结构,它包括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部分,所以天和核心舱后续还会通过舱段组合来提升自己的软件、硬件能力,而机械臂就是搭积木的那双手,到时候核心舱的机械臂再配合其他舱的机械臂进行联结组合,这样就能更进一步的提升机械臂的工作能力。

从13年前翟志刚出舱后说出“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到今天刘伯明感叹“哇,外面太漂亮了”,这一路走来,见证的是中国出舱行走技术的飞跃,也是中国航天发展的伟大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